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吴春梅 陈碧珠 吴晓茹

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吴春梅 陈碧珠 吴晓茹

吴春梅 陈碧珠 吴晓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体位摆放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于全麻后摆放传统截石位,观察组于全麻前摆放改良式截石位。结果:对照组摆放体位时间和需要人数、术后下肢疼痛及腰部酸痛并发症均较观察组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前摆放改良式截石位可以明显减少由于体位摆放不适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改良截石位;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20-02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超声刀等设备的推广,近年来腹腔镜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盆腔内视野好、创伤小、病人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因操作要求,手术患者需要安置头低臀高截石位该体位临床上易引起并发症如腓总神经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科学的手术体位是将患者安置在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生理功能的位置[1]。本院自2014年09月-2015年1月共完成此类手术40例,采用两种体位摆放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526±165体重465~80kg,未合并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时间30~45小时,出血100-150ml,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Dixon术,。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术式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后将患者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下移患者,尾骶略超过背板下沿,使手术时充分暴露尾骶部,弯曲患者的双腿并置于腿架上,两大腿外展,放置60°~90°夹角,大腿前屈的角度应根据手术需要改变,小腿呈下垂位,臀部下方垫软垫,摆放好后双下肢用绷带固定于腿架上,再次检查体位至无误。

122 观察者术前访视病人时宣教改良截石位的方法及配合要点,患者入室常规核对检查,在麻醉前患者清醒时进行体位摆放,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臀部齐手术床下段1/3交界可折处,支腿架不宜过高,应与大腿在仰卧屈髋时的高度相等,支腿架上铺大软垫,然后请患者主动配合将双腿置于截石位腿架上,腿托托在小腿肌肉丰满的部位,使小腿处于水平或稍向上倾斜位。患者下肢呈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45°,膝关节弯曲90°~100°,二腿间宽度以生理跨度45°为宜,并使会阴部略超出背板床沿,臀下垫凝胶垫,方便暴露肛门。同时为便于站在患者右侧的手术者操作,右侧支腿架放置较低位置。然后询问患者大腿内侧以及膝关节是否舒适,是否处于功能位,得到首肯后用约束带固定好,取下腿板,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遮盖患者的会阴部及保暖。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予中单固定。

肩部垫双层棉垫以肩托固定,调整手术床呈头低足高位。

13 观察内容131 观察比较手术医生手术时对两种手术体位摆放的满意度;比较护士对两种体位摆放的体力强度;观察术后12~24h两组患者的舒适度,重点观察患者的腰背部酸痛及内收肌牵拉情况。

132 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定指标排除患者术前其他疾病影响,将评定指标分为3级:Ⅰ级为无不适;Ⅱ级为中度不适,有轻微酸痛或偶有麻木感,但能忍受。Ⅲ级为严重不适,酸痛较重,双下肢有麻木感。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手术医生对两种体位摆放的满意度比较手术医生对两种截石位摆放的效果满意程度不同,认为观察组的体位好,便于手术操作22 护士对两种体位摆放的体力强度比较在为对照组摆放体位时,由于患者已处于全身麻醉状态,肌肉松弛,意识丧失,无自主运动能力,每一步操作均由操作者完成,所用时间长,操作者自感疲劳;在为观察组摆放体位时,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配合操作者完成每一步操作,放置时有不适可及时调整,故所用时间相对较短,操作者自感轻松。

23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比较对照组患者大部分存在术后腰背部酸痛及内收肌牵拉过度的现象;观察组患者术后大部分没有腰背部酸痛及内收肌牵拉过度的现象,观察组的舒适度比对照组的舒适度有显著性提高。

3讨论

31 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患者,由于部分或全部知觉丧失,肌肉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作用减弱或消失,已基本失去了正常的调节能力。因此,改变体位更易引起各种生理功能改变,引起体位损伤。手术体位中由截石位引发的并发症最为常见,诸如神经损伤、血管受压、软组织损伤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2]。传统截石位支腿架的托腿板托住大腿窝处且小腿下垂,其着力点正好压迫窝的动静脉,长时间的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内血液淤滞,易导致缺氧及血栓形成,尤其是年龄较大和血液粘滞性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且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向下斜行,绕过腓骨小头后方出窝,此处距皮肤最近,传统支腿架托大腿后,托腿板极易压迫此处,加之手术助手常常无意地压迫病人的膝关节,很容易造成腓总神经损伤。采用改良截石位是用改良支腿架托板托住小腿,因其着力点在小腿肌肉丰满处, 窝压迫减轻,不易造成腓总神经损伤,又因托住小腿后使小腿保持平行或向上位置,血液通畅,循环良好,不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可有效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但在术中出血、外周血管病变、肥胖等因素存在时,仍会有下肢筋膜间隔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恢复体位时采取先后间隔放下下肢的方法,间隔时间不少于5min,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尤其是老年患者及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引起回心血量改变,诱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术后要常规定时按摩双下肢肌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2 舒适护理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它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程度[3]。

现代手术室护理不再是单纯配合医生实施手术,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采用在麻醉前患者清醒、可以交流、配合的情况下进行体位摆放,可使患者感受到舒适和被尊重,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既拉近了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缓解了护患矛盾,同时,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早日康复,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且操作者操作省时、方便,可提高工作效率。若麻醉后进行体位摆放,由于病人已处于全身麻醉状态,肌肉松弛、意识丧失、无自主运动的能力,所以每一步操作均由操作者来完成,所用时间较长,操作者费力,并且操作者是凭经验按功能位进行体位摆放,如果着力点不当,支垫物不合适,操作粗暴,动作不协调,可导致患者大腿过度外展,超过其所承受的生理限度,极易造成解剖性并发症。

33 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摆放的满意度提高改良截石位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便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使患者创伤小、出血少,使手术顺利进行。

34 护士摆放改良截石位的体力强度明显降低两组患者体位摆放的方法不同,对照组患者已进入全身麻醉状态,护士凭经验按功能位进行传统摆放。操作者劳动强度大。

观察组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下,护士告知患者手术采用的体位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取得患者主动配合,操作者轻松,无明显腰背酸痛、疲劳感。

4结论手术室护理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护理,个性化舒适护理的应用,达到持续维持患者手术安全的目的。而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损伤,操作简便、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生对体位摆放的满意度,提升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内涵。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李美清,杜合英,马育璇,等。手术患者截石位摆置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58.[2] 李刚,冯立民,杨世春,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0):739.[3] 冯正华,梁秋娴,伍淑燕.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报,2009,15(24):80-81.

论文作者:吴春梅 陈碧珠 吴晓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3

标签:;  ;  ;  ;  ;  ;  ;  ;  

改良式截石位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吴春梅 陈碧珠 吴晓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