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能源需求设定合理的社会目标_标准煤论文

为能源需求设定合理的社会目标_标准煤论文

制定合理的能源需求社会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标论文,能源需求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需求

(一)对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有不同的预测结果

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两番”的目标,究竟需要多少能源?目前各方的看法并不一致。

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约6.7吨标准煤;其中能效水平较高的国家如日本,其人均能源消费量也有5.7吨标准煤。而能效低的国家如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则高达11.4吨标准煤;目前我国上海、北京的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已达4吨标准煤以上。如果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不以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参照,而以城市居民能源消费总体水平达到目前上海或北京水平,农村地区用能水平得到改善,按此标准简单测算,届时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将会超过40亿吨标准煤。

以前一些国内外机构对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分析(见表1),或者低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或者未曾预料到现在已经出现的能源电力超速增长。一般而言,国际结构预测的结果较国内一些预测的能源需求偏高。如国际能源机构(IEA)2000年时设想我国在2020年前年均经济增长率5%,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将达27.7亿吨标准煤;2002年IEA又进行了修改,设想中国到2030年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届时中国的能源需求将达到30.5亿吨标准煤。而过去国内研究机构则较多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期望能效水平得到较高程度的改进,大多希望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以内。

表1 不同机构对我国能源需求预测结果比较

┌──────┬───┬───┬───────────┬───────────────────────────────┐

│预测机构│ 时间│ 基期│ 预测方法│ 预测结果,能源需求量(亿tce)

│├───┼───┼───────────┼───────┬──────┬───────┬────────┤

││ 年 │ 年 │ │ 2000年 │ 2010年│ 2020年 │2050年 │

├──────┼───┼───┼───────────┼───────┼──────┼───────┼────────┤

│宏观院能源所│ 2003│ 1998│ 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 14.6│ 20.3 │ 27.6││

├──────┼───┼───┼───────────┼───────┼──────┼───────┼────────┤

│IEA │ 2002│ 2000│ │ 12.14

│ 18.6 │ │ 30.47(2030年)│

├──────┼───┼───┼───────────┼───────┼──────┼───────┼────────┤

│清华大学│ 1994│ 1990│ 部门分析│ 14.4-15.3

││ 23.8-26.8

│ 34.8-44.0 │

││ │ │ 居民消费流全能耗分析│ 13.9-17.1

││ 22.0-27.8

│ 33.0-42.0 │

├──────┼───┼───┼───────────┼───────┼──────┼───────┼────────┤

│原能源部│ 1994│ 1990│ 部门分析│ 14.4-15.3

││ 23.8-26.8

│ 34.8-44.1 │

├──────┼───┼───┼───────────┼───────┼──────┼───────┼────────┤

│中国工程院 │ 1996│ 1990│ 部门分析│ 16.6-17.0

│ 22.7-24.0 │ 29.0-31.5

│ 35.7-41.3 │

├──────┼───┼───┼───────────┼───────┼──────┼───────┼────────┤

│IEA │ 1993│ 1993│ │ 13.9-14.0

│ 20.5-20.9 │ ││

├──────┼───┼───┼───────────┼───────┼──────┼───────┼────────┤

│EIA │ │ 1990│ │ 12.49

│ 16.96 │ ││

├──────┼───┼───┼───────────┼───────┼──────┼───────┼────────┤

│EDMC│ │ 1991│ │ 16.21

│ 26.37 │ ││

└──────┴───┴───┴───────────┴───────┴──────┴───────┴────────┘

注:IEA,国际能源机构;EIA,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DMC,日本能源经济计量分折中心;宏观院能源所设立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3个情景,此处仅列举了情景2的结果。

来源:《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中国能源展望’2002》(IEA)。

我国曾经保持了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小于0.5的记录。上世纪末能源需求增长趋缓,煤电供需出现一时的平衡调整,使各方对今后的能源需求预测普遍调低。但近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连续大于1和能源消费强劲加速的新情况,又有人预计认为未来20年的能源消费将出现与其他工业化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和经济同步增长的趋势,能源需求将超过原来的预计水平。

不同的预测结果说明各方对我国今后20年社会经济发展及能源需求的看法不尽相同,也反映出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2020年按“趋势照常”发展的能源需求

据统计,2003年我国钢产量达2.22亿吨,比上年增长21.9%;钢材产量2.41亿吨,增长25.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9.1%;氧化铝增长11.20%;烧碱增长7.7%;水泥增长18.9%。与之相对应,我国2003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已达到64.3%,比2002年又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重工业每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是轻工业的4倍。近年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工业部门主要是石油石化、钢铁、建材等资源消耗较高的行业。

2003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40.5%,相当于近3年每年增加14个百分点;而此前的22年(1978—2000年)里城镇人口每年仅增加0.8个百分点。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新增1300万人城市人口,而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的2.7倍。

2003年轿车产量202.0万辆,比上年增长85.0%;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与此相关的商品石油及制成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7%。按照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其人均住房面积、每百人拥有汽车数量、家用电器普及率都进入加速增长期。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达1100美元,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将进入新的结构升级阶段,城市新兴消费热点开始涌现。

能源需求“趋势照常(BAU)”的情景分析,是根据近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态势的特点,描绘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做政策措施的强化努力,到2020年我国经济实现“翻两番”目标时的能源需求情景。BAU情景分析的主要国民经济、部门发展趋势假设如下:

1、2000—2020年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年均达到7.2%。

2、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保持相当的增速,在GDP中的构成没有比较明显的下降,2010年其比重将达到52.3%,随后仍维持51%以上。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不断增长,但其比重仍将持续下降,到2020年,其比重将下降为10%左右。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构成逐步提高,到2020年其比重为39%左右。

3、在工业结构中,电子信息、交通设备制造(汽车)、大型石油化工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略快于传统高耗能行业,高耗能行业在GDP中的比例2020年仍高达37.5%,仅比现在的38.5%下降1个百分点。在高耗能行业中,能源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在高耗能行业GDP增加值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扩大,冶金产值保持同步增长,其他高能耗行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当前的部分高耗能行业的超高速扩张难以持久。根据各行业的新预测,参考国际经验,并考虑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一些重要的高能耗产品的产量做出了适当增长的设定。如2010年钢产量增长到3亿吨,到2020年保持2.8亿吨的高水平;水泥产量到2020年为12.8亿吨。

4、市场配置资源逐步加强,市场竞争机制日趋完善,工业规模结构、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和调整,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能效水平年均提高1%—2%。如:吨钢综合能耗将由2000年的1.18吨标准煤下降到2020年的1.0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0.6%;食品、纺织、医药等轻工业GDP能耗年均下降1.1%;电子通讯、交通设备等制造业的GDP能耗年均下降2.1%。

5、工业化过程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以及我国资源生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使得我国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将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我国货物周转量将从目前的44212亿吨公里增加到118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5.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日均出行次数仍将逐渐增加,日均出行次数将从目前的2.6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3.2人次。大中小城市居民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机动车出行,小汽车的年出行距离到2020年将达到2.3万公里,私人小汽车保有量2020年达7200万辆;地铁交通主要在特大城市发展。随着“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支线航空、高速公路里程建设的扩大,民航客运、公路客货运在未来将会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公路客运随着运输质量(舒适、快速)的提高,单位油耗有上升的态势;货车随着柴油车的增多及挂车比重的增加,油耗水平有缓慢下降的势头。随着列车提速、舒适度提高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之前,铁路部门能效水平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某个时段能耗甚至会增加。水运、民航能源效率假设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交通运输部门开始重视清洁高效燃料的开发;我国客运、货运中柴油车比重逐渐增多;城市交通继续推行“清洁汽车计划”,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逐渐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6、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36平方米。由于建筑物能效标准实施进度慢,目前只有6%左右的新增建筑达到节能50%的标准。设想2020年北方地区居民采暖住宅尚不能普遍达到建设部颁布的30%的节能设计标准。由于节能墙体材料推广存在价格承受力、需求分散等市场障碍,农村地区居民住宅尚不能大范围采用节能墙材。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燃气采暖等方式的能源效率水平提高不显著,且能效高的采暖方式受体制、融资、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发展受阻,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居民采暖的技术选择仍以传统的燃煤技术为主。家用电器拥有率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能源效率自然改进。

7、假设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要达到2.4亿KW,核电、风电分别达到3200万KW和1000万KW。大型燃煤机组的发电平均效率由2000年的33.6%提高到2020年的39%;燃油机组的发电效率达40%;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效率达到55%。用于集中供热的燃煤机组和燃气机组的效率分别达到75%和85%。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利用详细的终端用能分析模型计算,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能源均指商品能源,不包括传统的生物质能。在对不同能源品种折标时,一次电力的核电按33%效率折算,其他一次电力按100%的效率折算)将达到36.2亿吨标准煤,20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4.7%,同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将达到0.66。

由于设想大多数工业锅炉窑炉和许多城市的供热仍使用煤炭,到2020年,煤炭在能源需求结构中的比例仍然高达62.8%。届时煤炭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14.5亿吨(根据数据重新计算,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5亿吨多2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31.8亿吨,年均增长率4.0%。石油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2.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6.5亿吨,年均增长5.4%。天然气消费量将从目前的240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17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高达10.3%。2020年我国发电量将达到5.3万亿KWH,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00年的3.2亿KW增加到2020年的11亿KW,要求每年新增装机3920万KW。20年平均电力需求弹性系数达到0.96。

“趋势照常”情景的能源需求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能源战略和相关的政策措施,未来我国能源需求有可能出现较高速度的增长,能源供应将面临严峻挑战。

(三)走可持续发展能源道路有足够的技术可行性

根据能源所能源需求情景分析研究的结果,如果充分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节能的潜力,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有可能实现较低的增长速度,用24亿吨标准煤左右的能源支撑经济“翻两番”,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以做到低于0.4,存在走低能源消耗、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的可能。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方向,能源消费也有可能达到36亿吨标准煤,弹性系数接近0.7,甚至更高。通过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方式、节能政策和技术,可以降低12亿吨标准煤的能源需求。

要想把未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在平均0.5左右,使2020年的能源需求总量控制在28亿吨标准煤左右,必须进行以下努力:

1、2020年我国总人口能够控制在15亿人以内,力争在14.5—14.8亿人之间。城市化率可以达到55%以上。

2、进行必要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科教卫生、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使第二产业比重到2020年保持在48%以下。

3、切实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高耗能行业的产品产量增长不要过快、过猛,钢产量在2020年控制在2.1亿吨以内,水泥在10亿吨以内,合成氨4000万吨,纸及纸板产量7500万吨。

4、制定和实行相关产业和能效政策,到2020年水泥综合能耗要降到126千克标准煤/吨;小化工、小合成氨比重控制在45%以内。吨钢综合能耗要从2000年的1.18吨标准煤下降到2020年的0.85吨标准煤;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和电子通讯、机械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的万元GDP能耗要分别年均下降3%和3.2%以上。

5、2010年前退役全部单机容量5万KW以下的凝汽式机组;2020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发电效率达到39.5%,发电煤耗310gce/KWH。

6、显著提高电源结构中水电、天然气发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比重,到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要达到2.1亿KW(包括4000万KW小水电),核电装机达到3200万KW,风力发电装机1000万KW,热电联产占火力发电比例的8%,天然气发电比例占发电装机总量的2.5%。

7、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消费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尽快引进和开发超低油耗汽车,使我国尽早成为世界汽车燃油经济效率最高的国家。

8、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控制在32平方米左右,基本上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法、德、意、日等国的平均水平。公用(商用)建筑今后20年的年均增速在6%左右。在部分试点城市执行采暖收费体制的改革和分户计量的节能措施,在大城市实现节能30%的建筑物能效标准。民用住宅的照明中,节能灯普及率到2020年要达到30%;公用建筑高效照明电器普及率达70%以上。

如果在技术进步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政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实现经济“翻两番”的能源需求可以从28—29亿吨标准煤进一步降低到24—25亿吨标准煤左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以达到低于0.4。

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出重大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努力,走“绿色”的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要采取诸如以下的措施。

1、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人才,进一步缩小与工业化国家在能源效率水平上的差距。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效水平达到届时世界领先水平。到2015年,水泥熟料能耗要达到日本目前的水平,沸腾煅烧新型工艺、窑外分解窑的低温余热发电和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工艺技术得到突破,水泥综合能耗下降40%左右。大型高炉全部推行炉顶压差发电(TRT),2010年连铸比达到98%以上,

2、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需求比重显著上升。到2020年,新建的浮法玻璃工艺中使用天然气的比重要达到16%,卫生陶瓷中天然气比重达到55%;天然气化工在大型合成氨生产的比重达到70%,在中型合成氨中的比重也要达到60%。

3、颁布政策鼓励高效清洁汽车技术的研发,推广燃料效率高的汽车;在“十一五”期间开始实施“车辆燃油经济性标准”;特大城市进行智能交通管理体系(ITS)的示范,并在“十一五”以后推广。采暖收费体制的改革取得较大成功;到2020年,节能50%的建筑物能效标准得到普遍应用;城镇居民节能灯普及率达60%,农村居民达40%。

4、制定更严格的NOX控制标准,加强大城市排放标准的实施力度。利用环境政策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5、大力开发水电、气电、风电等低碳、无碳的发电能源品种,减少燃煤机组的比重。到2020年,水电装机2.4亿KW,核电装机4000万KW,风力发电装机3000万KW,热电联产占火力发电比例的18%,天然气发电比例占发电装机总量的13%。

6、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天然气上—中—下游市场的形成,以减少煤炭在终端部门的消费量,满足生产工艺、居民生活及第三产业对天然气日益扩张的需求。

我国目前的能源系统效率只有33%左右,约比发达国家低8—10个百分点。20多年来,我国主要高耗能产品的单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缩小,但总体上主要工业产品的单耗平均仍比国外高出30%以上。提高能效的潜力仍然巨大。

此外,由于我国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效果较差,供热(冷)系统效率较低,致使我国建筑物能耗是同纬度国家的3—4倍。我国在发电技术、余能利用技术、先进高效节能设备、重点工艺过程节能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意味着我国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很大。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设定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社会目标

(一)资源和环境约束

从国内的资源条件看,我国石油产量已接近经济开发上限,难以大量增产。天然气的人均资源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大量增产有很多不限制因素,如:能否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能否解决水资源不足、土地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是否有充足的、适合大型机械化开采的煤炭资源等等?上述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煤炭产量,前景不容乐观。

未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压力。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已经导致了SO[,2]等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酸雨严重;汽车尾气排放使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更趋恶劣;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商品能源的供应和服务,不得不主要依靠生物质能,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继续延续现有的增长模式和用能模式,环境容量难以承受。此外,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已占全球排放量的10%以上,我国面临的全球环境压力也将日趋加剧。

(二)需考虑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

如果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超过30亿吨,煤炭必须进口,石油消费70%靠进口,天然气消费是目前的5倍,并需要大量进口,水电资源已接近开发极限,那么2020年以后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不仅要考虑2020年以前我国能用多少能源,更要考虑2020年以后的能源问题。

设想在2020—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保持0.5的水平,2050年的能源需求总量也将超过70亿吨标准煤,大约相当于美国目前水平的2.2倍。如果保持2020年的能源结构,煤炭需求量将高达60亿吨以上;石油年消费量将突破10亿吨,相当于每天消费2600万桶,几乎占了目前OPEC石油生产量的90%以上。这样的能源需求对全球都是一个严峻挑战。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设定能源需求社会目标

要正确处理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我国能源战略的第一要点应是:对我国今后的能源需求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设立国家可持续能源需求总量的社会控制目标,建立国家可持续能源需求的预警指标体系。使合理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成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使建设一个高效、低能耗的社会经济体系,真正成为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必须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包括探索合理的消费模式。但是,过去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于用能环节的治理,疏于对发展方式的引导。在节能管理方面,侧重工业部门的节能,较少顾及民用和交通部门;做法上偏重行政手段,缺乏市场激励措施;偏重节能改造,而对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缺少措施。

选择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正确引导社会能源终端消费行为,在影响能源需求的作用上,比单纯能源技术的进步要显著。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产品的比例,是提高我国能源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终端消费的发展方向决定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选择何种消费模式,将极大地影响今后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调整。

三、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社会目标的设定

(一)2020年能源需求社会目标

情景分析得到的2020年最低能耗水平是24亿吨标准煤左右。尽管这样的目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从近年经济发展的态势和能源需求增长势头看,把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在0.4以下有较大难度。为保证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真正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减轻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应力争将2020年的能源需求社会目标设定在28—29亿吨标准煤,使未来20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在0.5左右。其中,煤炭消费量23—24亿吨;石油消费量4.5—5.2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控制在55%左右;天然气消费量2000—2200亿立方米;发电量控制在4亿KWH,电源结构中水电装机达到2.4—2.6亿KW,核电装机3600—4000万KW,风电装机1500—2000万KW。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政策导向和配套措施上付出远高于以往的努力,创造和满足实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5左右必须具备的所有条件,才能有望在2020年实现能源“翻一番”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二)实施能源需求社会目标管理的难点

1、节能优先的高能效战略还没有成为社会共识,也缺乏必要的政策调控机制。设定和管理全社会的能源消费目标,要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等多方面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节能问题。目前我国缺乏市场经济体制下适用的节能经济政策,政府能源和节能管理职能弱化。缺乏向节能倾斜的投融资政策、减免税政策、政府补贴政策。

2、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政策中必须体现全社会能源消费目标管理。引导能源消费行为,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向做起。例如:发展方便、快捷、高效、舒适的公共交通设施,超低能耗的汽车,超低能耗或绿色生态的住宅和公共建筑,采用节能标识的家用电器等。目前控制能源消费的意识还远远没有进入相应的建设和发展过程。2002年全国新竣工建筑面积中达到国家要求的50%节能标准的仅占6%,城镇新竣工建筑面积的达标率也仅为30%左右;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生态建筑仅处于个别示范阶段;家用电器中通过节能认证标识的产品仅有房间空调器、电冰箱、电热水器、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等几项;大城市中高效、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尚未建立。

3、能源管理和节能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自1998年颁布(节能法)以来,由于欠缺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致使《节能法》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起到依法管理、引导和推动节能的效用。

4、用于节能的资金不足。目前,中央政府尚无专项节能资金用于节能基建和技改项目。仅有少数省市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了节能基金,每年基金规模在500—3000万元不等。全社会用于节能的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政府投入不足。如果要实施全社会能源需求目标,无论节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节能示范工程,还是致力于消费方式引导的宣传、教育、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5、节能和高效能源技术开发投入不够。我国目前几乎各种节能和高效能源技术都主要依靠引进,现有的节能和能源技术尽管有很大潜力,但还需要不断创新,以用更少的能源投入提供更多的能源服务。

(三)实施能源需求社会目标管理的必要条件

1、必须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的作用。当前,高耗能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高耗能行业迅猛扩张,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小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应把能源效率指标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量化内容,引导经济结构向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的方向发展,是政府实施社会能源需求目标管理非常关键的一环。

2、必须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培训,引入先进的、可持续的生活理念,鼓励合理的消费选择。对于生产经营者消费行为的引导,可以与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渐成为企业家的自觉行为。对于社会大众消费者,也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合理的能源消费方式。我国必须探索一条完全有别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道路,鼓励节约型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引导要比建立节能型生产方式困难得多。

3、建立促进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措施体系。在设定了可持续发展能源需求社会目标后,应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融资政策,鼓励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鼓励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节能技术的引进与消化、研究与开发、示范与推广。

4、完善能源效率指标体系。反映能源效率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实施能源需求社会目标管理的基础。设定了能源需求社会目标后,必须将其分解到各消费终端。分解目标的过程就是落实能源效率指标的过程。通过目标性的能源效率指标,落实各行业、部门、产品、工艺等实现能效目标的措施。我国现行能效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性不强,与国外同类指标的可比性较差。因此,需完善能源效率指标体系,为实施能源需求社会目标管理奠定基础。

5、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发展高效能源服务设施。如果只有宣传和倡导,缺乏符合节约型生活方式的基础条件,如快捷、方便、省能型的公共交通设施,超低能耗或零能耗建筑,低能耗汽车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社会目标管理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建立面向高效能源设施和产品的投融资体制,规划和建设先进的、高能效的公共基础设施,为公众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提供物质基础。

6、建立终端用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通用型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水平对广大用户的能效有直接影响,如生产领域的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设备,消费领域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汽车等。目前,我国电机系统耗电占年电力消费总量的60%左右,锅炉烧煤占年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家用电器在城乡已日益普及,城镇家庭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车的发展迅猛。为此,积极推广主要用能产品的最低能效标准、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建立终端用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非常必要。只有让消费者在市场上进行商品选择时,面对的都是高能效产品,才能使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方式和生活方式选择成为现实。

(执笔:周大地、郁聪、朱跃中)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为能源需求设定合理的社会目标_标准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