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_张静

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_张静

(青海省西宁市周家泉小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巧妙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探索性,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观察、探索、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有力的促进新课程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能者为师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直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解释或分析,这更能体现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一题多解、一题巧解,可以采取学生交流、讲解的办法。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的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灵活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信心。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三、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能”,教师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学生们研究兴趣被激活,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四、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教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五、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教学可创设一个“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要在课前准备八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这八个单项式是四对同类项单项式,卡片上分别写着:a,3a,2a2,-3a2,2ab,3ab,2x2y和5yx2。然后,需要挑选八个学生做游戏,把这些卡片一一分给这八个学生,每人一张。之后,把这八个学生分成两个组,A组是拿到a,3a,2a2和-3a2卡片的同学,B组是拿到2ab,3ab,2x2y和5yx2卡片的学生。游戏的规则是,当老师叫开始的时候,让这两个组的学生分别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上的单项式找到与拿着同类的单项式卡片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朋友,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最后看哪个组最先完成游戏,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经过游戏,可以发现学生对这类游戏活动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很强,而且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发现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精神。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易地获得了同类项的相关知识。“寻找朋友”的过程使学生自己体会同类项的定义,同时也可以归纳出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的条件,即所含相同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刚才找到成为朋友的学生把他们卡片上的单项式合并起来,从而就引入了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是利用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东西以生活中原有的形态呈现,让学生在交流生活经验之中加以理解和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一种生活的技能的过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其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状态有关。因此,我们不仅应着力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数学课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语言引入,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得自然、亲切、真实,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的时候,真正的求知欲就会被点燃,学生们必然地会仔细地观察思考,沿着教师所引导的路线一步一步地摸索下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进行适当引导探索

新课程要求在学习方式上实现从“让学生学会”到“让学生会学”的转变,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通过自身的个体努力掌握新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参与尝试,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习内容进行感知、理解,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究,逐步使每一层次的学生会学、能学、乐学。

总之,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论文作者: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_张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