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依据不同治疗措施将本院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15例)与实验组(n=15例),将予以曲克芦丁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予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对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应用在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缺血性脑梗死;曲克芦丁
缺血性脑梗死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致残率与发生率都比较高[1],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因为受到溶栓时间窗的影响,大部分患者都选择神经保护治疗,现报道收治的3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30例样本数据均选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不同治疗方式作为分组形式,实验组(n=15)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为(71.54±4.55)岁,最长病程3天,最短病程2小时,平均病程(1.21±0.21)天;参照组(n=15)患者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年龄为(73.54±5.69)岁,最长病程4天,最短病程1小时,平均病程(1.35±0.54)天。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一般资料发现P>0.05,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具有参考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予以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液流变化、脑流失图、核磁共振、头颅CT检查,予以患者控制血压、降颅内压、脱水等对症治疗,参照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予以曲克芦丁,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400mg曲克芦丁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为15天;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ml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为15天,随后服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片剂,每天三次,每次两片。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超过45%,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判断为显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超过18%,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判断为有效;患者经对症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低于15%,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计算合计值为显效值与有效值之和,观察两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笔者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录入本院参与诊治的3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数据,对两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对两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经干预之后实验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组间数据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分析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
经干预之后实验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对比参照组组间数据检验显示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加人们寿命,临床上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不但能够引发体力障碍,也能够引发精神与智力在障碍,影响老年患者日后生存质量[2]。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之后神经功能发生缺损可能与缺血中心细胞坏死、脑组织能量供应障碍、缺氧缺血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基础就是全面掌握灌注时间窗,积极抢救缺血半暗带,以往传统治疗措施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3]。小牛血清去蛋白是小牛血液液网状内皮存在被激活的不具有蛋白质的物质,无机成分占据70%,有机成分占据30%,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能够显著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水平,确保葡萄糖从原来无氧酵变为有氧氧化形成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的ATP,产生可保护神经细胞的无损伤性代谢产物。此外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不但能够促进细胞能量代谢,也能够将细胞正常功能进行维持,提升抗缺氧的能力[4]。
此次笔者研究发现实验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91.58±5.87)分、神经功能(8.05±0.98)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比参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80.57±6.11)分、神经功能(13.54±1.58)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与罗宁,彭文宏等[5]研究资料保持一致,日常生活能力(92.41±8.96)分、神经功能(8.13±4.17)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研究证实,在静脉注射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之后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较好的改善患者记忆力、头晕以及疲乏等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结论,将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应用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相比较常规治疗效果存在更大的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高安全性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晓华,闫晓洁,马玉萍等.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6):797-800.
[2]袁凤丽,李宗波,张磊等.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代谢轮廓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16,34(7):569-573.
[3]张水霞,张顺,姚义好等.3D-ASL 与 DSC-PWI 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8):901-905.
[4]李滔,王昌富,梅冰等.P-选择素基因S290 N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M62 I多态性与缺血性脑梗死临床关联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1):24-28.
[5]罗宁,彭文宏.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7,30(3):548-550.
论文作者:薛发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小牛论文; 提取物论文; 蛋白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