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论文_李蒋琳

李蒋琳

(成都市三六三医院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降低手术室不安全是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42-01

手术室是临床中最重要的一个科室,是实施手术抢救患者生命重要的场所。因此,手术室的安全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要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则需要对手术的安全性高要求。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则需要排除一切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因素,从根本上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1]。手术室护理就对手术室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将对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作用。本问为探究分析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 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99 例,女性患者81 例,平均年龄为43 岁(Max58岁,Min28岁),颅脑损伤32 例,胸部损伤28 例,腹部损伤41例,胆囊炎12例,胆结石13例,内脏损伤31例,阑尾炎2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手段,具体内容有:术前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手术护理培训,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断依据、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信息[2],帮助患者摆正体位,固定和防止脱落,术中严密配合医生进行护理操作,密切关注患者体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手术结束前庆典器械,术后整理用物,护理患者。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改革后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干预:做好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检查、胃肠道检查、腹部的皮肤准备、留置尿管、术前用药准备和药敏试验等。多加注意患者肝肾功能、凝血时间以及心肺功能的正常与否[3]。(该方案不能达到干预目的,只是常规准备)在术前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交流,包括运用自身知识解答患者疑问,运用护理经验对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流程,缓解患者家属的忧虑。要尽力得到患者理解和家属的支持。还要对患者的其他病症对症下药,监测血糖和生命体征。术中配合: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开启静脉通道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躺位,在医生做好皮肤消毒的准备后与巡回护士一起接好管道。按照手术流程仔细认真的操作,仔细检查各项管道的连通情况,操作务必仔细,术后要仔细检查手术器具,仔细缝好伤口。术后护理:将患者转移到病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腔以及胃液引流液的颜色是否一致,若有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诊治。注意照顾患者饮食,多为患者准备易消化、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切勿让患者食用核桃、花生和乳制品等。其次还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方式,仔细耐心的回答患者疑问,采取有效的方法缓解患者忧虑和紧张情绪。

1.3 评价标准

护理结束后,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操守问卷调查,共设四个项目,每项25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 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操守比对

经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要时刻准备应对着一些复杂、紧急的手术,手术室护理也就对手术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改革后的护理方案取得了可靠的临床效果,降低手术室不安全是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再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3250-3251.

[2] 刘文蕴.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718-5718.

[3] 赵红蓓.手术室护理

论文作者:李蒋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论文_李蒋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