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感性思维与直觉思维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机制与实质_直觉思维论文

论灵感直觉思维创造活动的过程、机制及其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觉论文,灵感论文,本质论文,思维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彭加勒曾在《科学与方法》中提出,灵感“直觉是发现的工具”。科学发现史表明,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就是通过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灵感直觉思维作为人类科学创造思维活动很重要的基本形式一直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灵感直觉思维创造活动发生的过程、特征及其运动机制提出自己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我们先从一个科学发现的事例入手来分析灵感直觉思维的发生的具体过程:19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书房里炉火边思考着苯分子碳原子如何排列的问题,不觉朦胧睡去。在睡梦中他看见长长的碳链条像一条条长蛇起舞,突然有一条蛇回首咬住自己的尾巴。他顿时醒悟过来,据此便提出了著名的苯分子环形结构理论。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凯库勒的灵感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分为几个步骤:1.思考苯分子结构的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是在显意识领域中以遵循逻辑思维规范而进行的自我意识过程。在这种思维状态中因寻找不到解决答案的思维途径而陷入困境。2.因梦见“蛇舞”而悟出苯分子环形结构的朦胧思维。这是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过程。“蛇”的形象显然是过去思维信息的沉淀而储存于潜意识领域内的。在显意识领域关于苯分子结构的逻辑思考虽然没有结果,但这种思考过程所形成的内容则作为新信息潜入了人的潜意识领域,因“蛇”形信息的诱导,使得新旧信息相互碰撞、沟通,便形成“蛇形+苯分子”的融合结构即环形结构。3.回到显意识领域加以思维逻辑的描述、验证和完善。在梦中形成的蛇形图象,只是模糊粗简的意象雏形,并不是科学的理论形态。因此,凯库勒醒悟过来后,思维必须又回到显意识领域里进行逻辑描述、验证,将潜意识领域中形成的思维雏形进行理论上的补充和完善。一般总是寓于个别之中。从凯库勒这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个例,我们不难看出灵感直觉思维的形成并不神秘。它产生的思维过程有其发生的一般规律性:人们通过实践掌握了许多事物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人脑显意识领域的理解而逐渐积淀于潜意识领域作为旧信息而储存下来;当人们在实践发展中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如苯分子的结构问题),这个课题研究的内容作为新信息在显意识领域中进行逻辑的组合,逐渐达到思维饱和度时,就会造成正常的逻辑思维的空间阻塞或中断,使百思不解的大脑陷入无序状态;而这些新信息的积淀一旦撞入潜意识领域,遇到相似信息(如蛇形)的诱导,新旧信息便如闪电一般碰撞、贯通就会发出灵感的火花,结出新奇的思维果实(如苯分子环形结构)。有的学者把灵感与直觉分割开来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活动形式来对待,笔者在此不敢苟同。潜意识领域的思维信息来自于显意识思维信息的沉淀,即他们所述的产生直觉思维所必须的外部信息。没有显意识信息的积淀也就没有潜意识思维直觉活动的存在;显意识领域的灵感顿悟是潜意识活动信息的浮现即他们所讲的内部直觉过程,没有潜意识的内部直觉过程也就没有显意识的顿悟。因此,灵感直觉思维是由潜意识活动与显意识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藕合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思维活动过程,不能把二者分割开来。因此,笔者认为将这种独特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整体活动形式,称之为“灵感直觉思维”更为完整而深刻些。

从上述灵感直觉思维发生的过程中,我们也可概括出其发生过程中带有一般规律性的几个基本阶段:

(一)显意识领域中逻辑思维的酝酿阶段。就人们认识来讲,大部分认识活动首先是在显意识活动领域中进行的。灵感直觉思维虽然具有表面上的随机性,但它作为一种解决某一思维问题的思维创造活动,必然以显意识领域的思维酝酿阶段作为其思维活动开始之起点。在显意识领域中人们自觉地依据现有的知识经验和逻辑规则对认识中形成的新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逻辑思考,往往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陷入思维饱和状态的沉思困境。

(二)潜意识领域中思维诸因子自由碰撞阶段。在显意识领域中思维运动通过逻辑思考而趋于思维饱和状态便停滞下来或被搁置起来暂停思考。但这个思维运动所产生的新信息却沉淀下来进入潜意识领域继续展开主体所没有自我意识到的运动。这对于显意识领域来说,仿佛是思维信息运动的消失呈现为暂时性的思维空白。实际上,这些思维内容作为新信息,一旦撞入潜意识领域便展开了高速无序的非线性思维自由运动。一旦新的思维信息与有关相似信息相撞,由于思维信息之间同构性质,这种思维信息的相互碰撞就会产生思维直觉能力的功能运动。这种思维直觉力具有超越各种不同思维信息结构的机械限制,把各种不同信息的本质意义迅速“牵引”出来,在新的意义层面上建立直接简化的同构联系,从而把各种思维信息高速地贯通组合起来,融成具有新的意义信息的思维同构体雏形。这种思维组合重构的无序运动是在潜意识活动领域中进行的,是主体无法自我意识到的复杂过程。因此便被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值得说明的是,潜意识的思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前面例子所讲的人的梦境之中。人在清醒的沉思状态或漫步流连中也会因某种相关信息的触发而产生瞬间的潜意识思维活动。如牛顿在苹果树下沉思时,一个苹果突然坠落使其潜意识中隐藏的“物体受地球引力而下落”的思维信息与沉淀其间宇宙天体运动的问题信息相撞击便顿悟出了宇宙万有引力定律的新思想。

(三)涌现于显意识领域进行理论逻辑的描述、验证和完善的阶段。在潜意识领域里形成的思维成果雏形一般带有模糊性、粗简性和瞬息变动不居性,宛如闪电一般如不及时抓住便瞬间消失。因此,必须迅速将它回到显意识领域,对之进行缜密的理论逻辑验证和逐步完善。在这个逻辑思维过程中必须依据知识的逻辑,一方面以潜意识领域形成的思维成果的雏形为基础或为基本结构,对显意识领域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进行重新组合,使之在抽象概念活动中不断丰富化、具体化;另一方面,又依据科学知识的逻辑要求,对这个独创性的思维成果的运行过程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描述,使之在逻辑思维运动演化过程中逐步克服某些缺陷,成为完善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成果。

值得说明的是,从灵感直觉思维的全过程来看,上述三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的。

第一阶段是形成灵感直觉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作为主体长期深思熟虑的思维酝酿过程,积累了许多有关的思维信息,为灵感直觉思维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其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地确立蕴含独创意义的思维目标(或科学论题)对于激发灵感直觉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许多学者认为,灵感直觉思维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积累、偶而得之”的过程。不言而喻,灵感的“得”是与“长期积累”的思维酝酿过程分不开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容易把灵感直觉思维看成是一种没有实践基础和认识来源的神秘化的“心理直接体验”或来自于主体之外的“上帝神喻”而陷入唯心主义的理解。

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深化与继续,是形成灵感直觉思维活动重要的关键环节。它蕴含着产生思维灵感直觉之光的契机和机制。如果没有这个阶段,人的思维活动就会因找不到突破口而涸竭、停滞、僵死。因此,从某种意义讲,这个阶段是寻找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思维活动从量变过渡到质变的跃迁过程。虽然这个过程是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自我意识不到的过程,但从主体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全过程来看,它仍属于主体意识活动,只不过是属于主体意识中最深层,较隐蔽的过程罢了,是第一阶段的继续,依然以逻辑思考为前提基础。如果不这样理解就同样会把它独立化、神秘化而陷入唯心主义错误。

第三阶段同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对第二阶段成果的雏形进行及时的修正、补充和完善,使之不断克服某些缺陷而日趋丰富、正确,从而形成富有创造意义的科学思维成果。如果没有这个阶段,完善意义的灵感直觉思维过程还不能算最终完成。因为在潜意识领域所产生的思维并不都是正确而清晰的,有的也许是荒谬的念头;有的具有某些缺陷性的模糊性;有的也可能是正确的;等等。对之,必须经过第三阶段严格的科学验证和补充,才能进一步推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而结成智慧之果。因此,没有第三阶段的话,蕴含创造意义的思维灵感会如闪烁的星星划过夜空便瞬间消失了。

灵感直觉思维活动作为一种独特奇妙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也体现出自身思维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非预期的思维运动突发性和模糊性。它的产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事前毫无预感,甚至苦思冥想也毫无结果。而你不“想”它时,它却又突然浮现于脑际。而且灵感直觉思维产生的程序、规则以及思维的要素与过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识能清晰地意识到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其实这种非预期突发性,只不过是因为它没有在显意识领域单纯地遵循常规逻辑过程所形成,因此,它的思维结果不具有自我意识到的预定性罢了。它是显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时从潜意识领域冒出来撞入显意识领域后才被自我意识感觉到的瞬间的思维火花。从思维活动显意识与潜意识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内在必然关系来讲,它仍然是具有包含必然性的“预期”的思维现象。精确与模糊也是对立统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高级的过程。同事物复杂化相伴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灵感直觉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潜意识领域里思维诸因子自由碰撞组合的运动中进行的,这一过程对于显意识领域里的自我意识来讲是“神秘的”、“模糊的”。实际上这种在潜意识领域中形成的思维模糊性仍然是以首先在显意识领域里遵循逻辑规则、反复细致思考的精确性思维信息的积淀为前提基础的。

(二)思维灵活运动的意象性。这就是说,在灵感直觉思维活动发生过程中,潜意识领域或显意识领域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如前面例子所提到的“蛇形”符合,“苯分子环形结构图示”等等。这种思维意象作为独特的具有某种意义的思维形象是在诸信息之间相互碰撞中形成的。它的形成运动具有自由灵活性,上下纵横、自由跳跃,同时又具有不稳定的灵活瞬息性,若隐若现,只感到它的存在而无法把握其逻辑规则程序。这种思维意象运动,因为它是包含一定意义的形象存在,因而其运动就具有了思维预感而不由自主地成功发现目标。实际上,这种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意象性的暗示和启迪是诸思维信息之间内在本质意义联系的独特意象性反映。这种思维意象不同于一般思维形态的表象,它是一种自由灵活具有特殊意义的形象。它随意念而自由流动、上下纵横、自由重组,具有随意而动的灵活自由性。爱因斯坦曾经对灵感直觉思维活动的意象作过精彩的描述,“在我们思维机制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学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程度的意象,它们可以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种组合活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上述的这些元素就我来说是视觉的,有时也有动觉的”(注:《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第416—417页。)。可见,在灵感直觉思维的活动过程中,思维意象的存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就没有思维的顿悟。

(三)思维高度灵活的互补综合性。不难理解,灵感直觉思维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思维活动并不是低级简单的单向性思维过程,而是一个思维诸方面高度综合的复杂过程。思维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是其思维的重要特征。这种高度灵活的综合互补性表现在多方面。如潜意识与显意识的互补综合;逻辑与非逻辑的互补综合;抽象与形象的互补综合;等等。正是这种思维活动诸方面意义的高度互补综合体现了其灵感直觉思维过程的复杂性。

从灵感直觉思维活动的内在过程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基本的运动机制:

(一)思维运动的选择机制。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无论是在显意识阶段的逻辑运动还是在潜意识阶段的自由碰撞运动,其思维要素的相互作用运动客观上都遵循着选择方式。就显意识活动阶段来讲,其思维运动选择性表现于主体按照思维确定目标以及逻辑规范原则对诸思维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自觉选择组合运动。就潜意识活动阶段来看,思维信息相互自由碰撞的选择运动表现为主体无法自我意识到的“无意识”或“下意识”过程。这种存在于潜意识领域的“无意识”选择运动实际上是其思维诸信息按照自身信息结构的本质意义进行自觉能动的选择重组运动。这是一个本质上属于思维潜意识领域中的自组织过程。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诸信息之间所以能形成思维选择运动机制,一方面是由于主体思维的自觉目的性和指向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根源于诸信息结构之间内在相似性联系即同构性联系。由于这种诸信息结构之间存在着本质意义的相似性,就会形成诸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信息同构性质相互吸引、相互趋近的运动方式,从而就形成了其思维选择运动机制。借助于思维的这种选择运动方式,某些相关的新旧信息在复杂广泛的思维活动境域中才能相互贯通、相互溶合,重组和建构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成果。

(二)思维运动的诱导机制。灵感直觉思维活动的重要阶段是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如何从潜意识活动涌现于显意识领域,关键的机制在于它的思维诱导方式。所谓思维的诱导,实际上是指某一客体思维信息向另一思维主体信息的意义进行过渡与转化的过程。诸思维信息之所以能产生彼此过渡与转化的诱导过程,仍根源于二者存在着本质意义的相似性即相同又相异的特性。思维的诱导本质上是主体信息吸引客体信息向自身意义层面的过渡与转化,而且大部分是在相同层次上进行过渡的。思维的诱导是思维超越的基础,没有思维的诱导就没有思维的超越。思维信息的诱导运动方式是多方面的,有思维层面的诱导,有思维信息意义的诱导等等。它是思维诸要素进行相互碰撞、相互沟通运动的重要动因。借助于思维诱导,一方面在潜意识领域内相关的知识信息之间才能相互碰撞、沟通和溶合;另一方面也使得潜意识与显意识领域之间产生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思维的诱导是以诱因为先决条件的。一般说来,相似信息(如前例中讲的蛇形)容易成为思维诱因。而新旧信息之间的相似性则是产生思维诱导过程的契机。

(三)思维直觉的高级简化统摄机制。灵感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并不是一种狭窄领域中进行的单向简单过程,而是诸因子多层次、多维度的相互交融的高级运动。当思维运动达到饱和度时,由于思维直觉力的作用就形成一种思维瞬间的高级简化统摄机制。这种思维机制功能的特点是:它侧重于把握思维目标的整体本质而不拘泥于细节、不停滞于某些方面或某些阶段;它越过具体的细节、个别的层面而直接统摄和把握思维对象整体深层本质;它获得的是思维结果的意义而对具体细节和过程则忽略简化了,从而呈现出思维直觉力在统摄运动中迅速跳跃性的特征。这种思维简化统摄机制的直觉能力是主体在不断理解、综合各种思维信息之间本质联系的反复训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级自觉能力。

(四)思维跃迁触通上升机制。这种思维运动机制反映了灵感直觉思维这样一种运动特性:在思维诸信息的自由碰撞的运动过程中,问题信息受某种相关信息的诱导,在思维直觉简化能力的驱使下突破自身原有信息框架的限制,于瞬间迅速向另一高层次的思维信息境域跃入,在新的信息境域层面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而与新的相关信息贯通融合,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信息成果。爱因斯坦在给索洛文的信中曾以图示(见下图1)说明科学发现过程中思维直觉的必然性:“(1)E (直接经验)是已知的。(2)A是假设或者公理……,A是以E为基础的,但是A与E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都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心理)联系……。(3)由A通过逻辑道路推导出个别结论S。S可以假定它是正确的。(4)S然后可以同E联系(用实验验证), 进一步实际上也是属于超逻辑(直觉)的,因为S中出的概念同直接经验E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的联系”(注:《爱因斯坦文集》第 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14—542页。)。

实际上,爱因斯坦在这个图示说明中已经提出了灵感直觉的思维跃迁触通上升运动机制的观点。因为在爱因斯坦看来,从E的经验到A的公理不存在必然逻辑的渐进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思维层次。但由E 经验达到A公理,可以通过思维的非逻辑的直觉过程来实现, 即凭借思维的直觉突破E经验层面限制、直接跃入上升到A公理层面。这必然就是一个非逻辑性的思维跃迁触通上升的直觉顿悟过程。没有这种思维非逻辑的跃迁上升的飞跃就不会达到公理命题层次。因此,根据这种理解,笔者把上述爱因斯坦的图示进一步演化为灵感直觉思维的跃迁触通上升运动机制图(见上图2)来加以说明。(1)S 是作为相关的信息诱因而存在的。它在意义上既与A信息同构相似也与E信息存在相似联系,是具有重要的中介性质的特殊信息,是诱导E上升到A的中介桥梁或诱因。(2 )由于中介性的相关信息S的存在,E、S、A三者在本质意义上就建立彼此相关、依次过渡的意义联系通道。在S 中介信息双向诱导下凭借思维直觉能力的驱使,思维就可以概括、简化和统摄这种联系通道细节,即抛弃和超越其通道过程偶然的个别的非本质的环节从而直接从E 问题信息跃入A信息层面,与新信息触通合成新的思维成果。 这是一个思维信息从低层面跃入上升到高层面的“触类旁通”的思维顿悟过程。这种思维跃迁触通上升过程具有以下运动特性:即思维运动的突破性、超越性和重构性。也就是说这种思维运动在突破自身层面限制向新的高层次领域进行跨越上升的过程中,一方面抛弃了旧信息的消极意义又保留了其合理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使自身与新的高层次信息在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建构活动,形成新奇独特的思维成果。

依据上面关于灵感直觉思维活动过程的阶段、特征、及其机制等系统的考察,我们可以概括出灵感直觉思维创造活动的本质。这就是:灵感直觉思维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我们认为,对这种复杂高级的思维活动本质的整体把握,重点在于二者的结合上而不能片面地把他们割裂开来。灵感直觉思维作为高级复杂的创造性思维理性活动形式,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就它的逻辑性的理性意义来讲,主要体现于它在显意识领域中遵循逻辑程序规则进行推演、验证、补充和完善的理性运动。就它的非逻辑的理性意义来讲,主要体现于它的潜意识活动领域思维高速简化统摄的理性直觉运动。这种潜意识领域中思维简化直觉过程虽具有非逻辑程序的简略性和跃迁性,但它仍属于特殊的理性思维运动。理解潜意识领域这种思维运动的理性本质,关键在于把它作为一个具有自组织性思维运动来看待。积淀于人的潜意识领域的思维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它们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着本质意义的同构关系。因此,这些思维诸信息在相互作用的自由碰撞运动中,必然不自觉地遵循其本质意义同构相似关系的规范而进行趋近、吸引、贯通和融合的组合运动。这种思维组合运动表面上看来不同于显意识领域那种自觉控制的逻辑程序化运动而属于非自觉的非逻辑化过程,但实质上是客观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在潜意识领域思维运动中不自觉的再现,是一种仍然符合客观事物本质结构的思维自组织性的理性直觉过程,是一种扬弃和超越运动过程个别的非本质的环节或层面而直接把握对象整体本质,从而直接在本质层面上进行诸信息的组合以形成更接近或更符合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新奇成果的思维创造过程。因此,这种潜意识领域思维直觉的过程仍然属于反映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范围。

标签:;  ;  ;  ;  ;  

论灵感性思维与直觉思维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机制与实质_直觉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