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论文_孟雪

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论文_孟雪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400

【摘要】目的:研究出有效的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猩红热、白喉及李斯特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有耳鸣、听觉减退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乳糖酸红霉素0.9g静点,患者自由体位,当输入该药约25分钟时,局部微痛、自感胀,肉眼观察局部无明显改变,判定头皮针在血管内,有回血,输液无外溢现象。方法:对患者采取优化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采用优化护理后再经过简单的物理治疗,约5天患者肿痛症状消失,预后佳。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66-01

乳糖酸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水溶性的红霉素乳糖醛酸酯,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相关资料报道,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 5%。阿奇霉素同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且作用较强,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消化道反应( 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 约为9. 6%,神经系统反应( 包括头痛) 约为1.3。阿奇霉素还有引发四肢肌肉剧痛的不良反应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54岁到70岁不等,患者不同程度患有结核性胸膜炎、猩红热、白喉及李斯特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有耳鸣或听觉减退等病症经治疗后效果不佳,采血化验回报支原体抗体(+)。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乳糖酸红霉素0.9g静点,患者自由体位,当输入该药约25分钟时,局部微痛、自感胀,肉眼观察局部无明显改变,判定头皮针在血管内,有回血,输液无外溢现象,给予观察。随药液输注,局部肿胀痛渐加重,当输入1小时50分钟时,患者自行调快滴速,60滴/分,约输入400ml时,手背、前臂、上臂均有不同程度肿胀,疼痛加剧,难以忍受,拒按,报告医生,遵医嘱撤下静点。

1.2 方法

初次应用此类药物者,应将滴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后再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酌情调节滴速。氧气管、气道湿化管、吸痰杯每日更换,内套管每日定时清洁、消毒。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口腔内与气管内吸痰用物严格分开。吸引器的储液瓶每班清洁、消毒后,放入84消毒液,吸引器的连接管用84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每周2次。雾化吸入用的螺纹管及雾化罐使用后,用84液消毒,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注意观察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有胃内容物存在。注意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在鼻饲时注意冷热适度,速度缓慢,并抬高头部30°,每次量不超过200ml,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吸入性肺炎。静脉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如发现患者体位不利于输液或调节器失控,应及时更换调节器或重新更换输液器。静点前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施林、麦滋林等。医护人员注意语言行为,多与患者、家属交流,如提供写字板、纸、笔,及时了解患者主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采用优化护理后再经过简单的物理治疗,约5天88%患者肿痛症状消失,预后佳。99%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结果表示满意。

3.讨论

3.1乳糖酸红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

乳糖酸红霉素为红霉素乳糖醛酸酯,为白色或者类白色的结晶或者粉末,无味,苦,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和承诺而产生抗菌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胃肠道反映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偶尔见口舌疼痛、黄疸、过敏反应、静脉炎等。其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液速度、药液浓度等因素有关。注输过快短时间内大量药物注入血管诱发很多不良反应,患者可能自身对药物敏感耐受能力差所以导致疼痛肿胀的现象出现。红霉素不耐酸,口服用药效果差,一般采取静脉滴注,但浓度控制要求高,容易对血管造成刺激性。肝损伤、肾损伤和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耐药性的存在也致使红霉素不能彻底根治支原体肺炎。而阿奇霉素药效相对较强,体内代谢缓慢,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所以临床较多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3.2红霉素的杀菌原理

核糖体是蛋白合成场所,它能把翻译中的各种组分聚集起来完成遗传信息mRNA到多肽链的转变。核糖体上与多肽合成有关的活性位点有5个:m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 tRNA的部位,结合或接受肽基tRNA的部位、肽基转移部位(P位)及形成肽链的部位(肽酰转移酶中心)。红霉素抑制核糖体的翻译作用就是通过影响肽链转移酶来完成的。红霉素能促进肽酰tRNA的脱落,也就是当AA- tRNA结合到核糖体A位并与P位上的肽链形成肽键时,红霉素能阻断肽酰tRNA(ptRNA)从核糖体A位到P位的转位,并刺激ptRNA从核糖体上脱落[9],脱落下来的ptRNA会被ptRNA水解酶降解释放出未成熟的肽链。

3.3红霉素的失活导致的抗性机制

虽然红霉素的外排机制能通过阻止红霉素在胞内积累达到有效浓度而抵制红霉素的抗菌作用,但是这种机制并未破坏红霉素本身的结构,被排出细胞外的红霉素还可能再进入细胞内起作用;抗性细菌第二个产生耐药性的途径就是通过菌体自身的酶摧毁红霉素的结构使其失去抗菌的能力。

综上所述,乳糖酸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用药期间医护人员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观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物治疗中,医师和药师应加强合作,共同为患者的用药安全负责,正确选择药物及其剂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应用。另外,对于红霉素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以预先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等制剂予以预防。护理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应该沉着冷静、果断处理。严格按照气管切开的无菌操作规程执行,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争分夺秒的抢救生命。在每一项护理操作中,应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例患者。

参考文献:

[1]李凌凌.张部昌.马清钧.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1):12-33

[2]张金萍.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26-1030

[3]王继宏.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致全身疼痛1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 .16(4):575

论文作者:孟雪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论文_孟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