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活动理论构建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序列论文,理论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作文训练必须有三个基点:社会的需要、作文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和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规律。在三个“基点”上不能走极端,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作为“着眼点”而取得平衡。但是从何处着手来构建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呢?这个“着手点”就是分析学生的活动,即分析各年龄阶段学生社会交际活动和语言活动的类型。因为,社会的需要规定并体现在小学生的活动内容之中;而作为主体,小学生是在活动中掌握作文的知识技能和发展多种心理能力的。活动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源泉和动力。
1.要把发展语言交际功能作为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
小学作文训练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许多子系统,诸如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的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的系统,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以及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即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生哪些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首先不是决定于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而是决定于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
小学阶段可以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世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遵守《小学生守则》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交际超出了学校和家庭的范围,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要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同时要初步学会运用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和道德准则来处理人际关系。根据主导活动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2.要逐步培养各种作文的智力技能
语言活动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交际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维可以实现这种概括。小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也应兼学其它各种简单的实用文体。他们的作文能力可以分为许多种,但概括起来是两种: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前者包括选题、审题、产生材料、选择材料等具体能力,后者包括安排文章结构、选词、造句等具体能力。在这两种能力中前者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它的心理机制是将鲜明的表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以及正确地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因此,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逐步培养各种作文的智力技能。
( 1)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固有的特点。因此,低年级要发展儿童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既不是复述,也不是看图作文和观察作文,而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童话体作文。通过童话体作文,可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童话体作文教学,应着力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 2)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
在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迅速发展,表现为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有较大的增长,能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点。观察力的发展也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逐步取得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中年级要发展儿童比较系统地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素描,即以观察实物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3)小学高年级要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
高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此外,高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人际联系开始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因此,要发展他们针对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作文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写实用性的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包括写中心明确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写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
3.作文教学要从动机走向目的
前面说过,必须以发展儿童的语言交际功能作为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在发展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训练,完全符合活动心理学所揭示的“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
众所周知,语言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益,儿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虽然词、句、句群和篇章都是语言表达的单位,但是能够完整地体现语言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只有文章才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自我表现和个别影响等各种交际功能。因此,只有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作文动机。当然,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让学生写完整、通顺、前后连贯的句子,中年级要加强段落训练,让学生写意思明确、条理清楚的片断,但这只是作文训练的具体目的,而不能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机。如果把目的变成动机,成天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句子训练和片断训练,他们便会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作文的心理。反过来,从篇章着手进行训练,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而到作文评讲时又分别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为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句子训练和段落训练能提高表达效果,十分必要,而且联系作文实际,有血有肉,易于理解,收效很快。
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篇章训练,是指让学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许多篇章的知识,诸如记叙的几个要素,写一件事的几个环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这和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是不同的。“从篇章训练着手”的提法,并没有改变低、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而是强调先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而后让他们去明确句子训练和段落训练的具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