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统战工作的意义和作用_政治论文

论大统战工作的意义和作用_政治论文

大统战工作的含义及功能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含义论文,统战工作论文,功能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63(2009)06-0038-04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战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全面、正确理解所赋予他们的内涵,把握它与开放型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统战工作的含义

统战是统一战线的别称,统一战线(United Front)是一个外来词,原来译作联合战线。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就狭义而言,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因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党的历史看,统一战线的名称有过多次的变化。大革命时期叫民主联合阵线,土地革命时期叫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叫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的变化,也带来了工作范围和对象的变化。

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农民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他们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伟大征程中,需要统一战线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把包括新的社会基层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因此,这一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任务主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基于上述统一战线的含义,我们提出了“大统战工作”的概念,所谓大统战工作即以更高更开阔的视角,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大团结”、 “大联合”作用,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努力。从内涵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指认识上的大统战,把统战工作放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上去认识,放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二是在对象上的大统战,把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作为工作范围;三是在工作手段、方法上的大统战,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单一、严肃的工作手段向综合性并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手段和方法转变;四是在体制上的大统战,形成全党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格局;五是从作用内容上的大统战,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不只是在政治领域,还要深入到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等各领域。

需要明确的是大统战在本质上仍然是统战,大统战概念的明确提出在于凸显新的历史条件下统战工作的新格局、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务和目标,因此,在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研究的大统战就是新时期、新阶段的统战工作。

二、大统战工作的特征

统战工作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容,因而统战工作也必然体现出新的特征。在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其鲜明特征集中体现为广泛性、包容性、整合性和长期性,掌握这些基本特征对于有效开展统战工作,发挥统战工作职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广泛性。新时期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下,一方面其主体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不仅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还包括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另一方面,无论在统战内涵的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团结的范围更广,工作的领域更大,从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领域,从国内到海外,形成了空前广泛的联盟。

二是包容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所谓“同”,就是要通过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工作,把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上来。所谓存“异”,就是对不同性质的异,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使统一战线中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组织和行动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协调一致,真正发挥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目的。

三是整合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的,因而它必然烙上阶级性的印记。统一战线中不同社会政治力量总是属于一定阶级、阶层、集团、民族、国家的,因此,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也要反映他们各自阶级的利益要求。促进各自利益的共同实现,需要实现这些广泛利益主体力量的有效整合。

四是长期性。爱国统一战线将长期存在,首先是由于在我国有统一战线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客观需要。其次,坚持“一国两制”,实现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和稳定,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统一战线一项神圣使命,需要我们长期为之奋斗。再次,从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来看,无论任何时候,共产党员都要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合作。

五是和谐性。在统一战线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其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在于协调“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五大社会关系”,反映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构成了我国基本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能否协调一致,必然影响到社会整体上的稳定和谐,必然牵动国家的全局。统一战线的宗旨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这些力量的充分发挥、科学调度和有效整合。

三、大统战工作的职能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因此,大统战工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

一是凝聚人心。统一战线本身之所以能够适应、存在和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基于特定的利益认同条件和价值认同基础,各种政治力量有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共同的政治目标奋斗的愿望。以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目标等为表征的统战工作的建设、发展、完善过程,就是凝聚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吸引人民群众和一切有利于统一战线发展的力量的过程。统战工作凝聚作用不但表现在群体之间,即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等,还表现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对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历史必然性、组织章程等形成的持久的认同和积极态度。

二是整合力量。任何社会中的人们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性,但经过统一的文化熏陶后,必然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尤其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思想的多元性、利益的多样性、认识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大统战工作既把培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的关键,又奉行“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将日益个体化和分散化的社会进行新的整合,在维护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实现我国社会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三是引导行为。人的行为受制于长期接受的文化而形成的价值观念。社会发展以稳定为前提,和谐社会不仅要稳定,而且还要有序并充满活力。因此通过大统战工作,首先是转化人的思想观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等,从而起到团结人、引导人的作用。其次是激励人的热情、志气、正气、精神、信心等,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是引导人,提高人的觉悟、素质和能力,从而使人从自发、自在转入自觉、自为的状态。

四是协调关系。社会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有矛盾存在。在当前形势下,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长期积压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和高发期,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也有不同的具体利益和要求。通过统战工作在于有效沟通协商,互谅互让,实现妥协,达到多赢,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问题。通过统战工作,积极倡导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可以对多元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关系进行协调,使矛盾得到缓解、调和。

五是促进发展。发展需要智慧和力量,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强统战工作,可以在全社会培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的文化心态;营造诚信友爱、谅解宽容、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共识,既充分发挥人民投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发展凝聚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又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大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大统战工作本身不同于直接的经济工作,从发展开放型经济来说,开放性是开放型经济特点,而大统战工作具有联系广泛、朋友众多的优势;开放型经济具有主体的多元性,而大统战工作具有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优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而大统战工作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改革发展稳定要求广泛集中和反映社会各阶层的意志、意愿和要求,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而大统战工作具有在社会各界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渠道优势和工作优势,大统战工作可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范围内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可为其构建资金、智力、技术和保障平台,以及提供信息传递、合作交流、建言献策和诉求表达等渠道,这种作用简称“四平台”、“四渠道”效应。正是这样的效应,使得大统战工作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是“四平台”。所谓“四平台”,即资金、智力、技术和服务平台。资金、人才、技术和服务等是制约当前开放型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瓶颈。统战工作本身不是直接的经济工作,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需要统战工作积极搭建有效平台,从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环境,减少或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阻力,为突破发展瓶颈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资金平台。着力打造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项目平台”。通过大统战工作做好市内招商相关项目的采集、分析、筛选和发布,及时联系政府相关部门推出适应国际惯例和国内招商要求的、可行程度高的招商引资项目,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信和快捷的信息服务,使外地投资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最新出台的政策规定并能得到相关资料,为其投资准备条件。通过担保公司、互助基金等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2.智力平台。大统战工作的智力平台作用就在于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优良环境。要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经济、名牌企业集中、较为完善的人才市场以及在地理、区位、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把招商引智同招商引资、引技、引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人才高地,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打造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发展的人才机制,以满足市外企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人才的积聚和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场所和市场。

3.技术平台。通过大统战工作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网络平台,为宣传、推介自身,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通过大统战工作助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投入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合作引企力度,协助相关部门建立起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4.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促进外来投资者的软、硬环境的改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解决政策咨询、中介服务、项目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穿针引线,建立协作共享机制;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推动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政策环境,为开放型经济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为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运作体系、招商引资机制和规范化管理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四渠道”。所谓“四渠道”,即信息、合作、建言和诉求渠道。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空前加速,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财富,而抓住这些的根本工作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统战工作不仅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搭建平台,还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起着畅通渠道的作用。

1.信息传递渠道。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求大统战工作为其提供有最迅捷、最宽深、最有效的信息渠道。要充分利用网络、论坛、信箱、多媒体、广播和电视、时事通讯和刊物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展交流空间,畅通广泛的信息渠道。

2.合作交流渠道。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促进广泛的合作交流,努力建立健全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多方位、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推动大范围、宽领域、多层次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产业、金融、科教等方面合作。

3.建言献策渠道。通过积极开展大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统战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中的专家、学者围绕目前中心工作任务,通过召开建言座谈会、组织调研课题,建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工作机制,举办民主协商座谈通报会等形式拓展畅通建言献策的渠道。

4.诉求表达渠道。通过统一战线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从民主制度上吸取最广泛的政治参与,为新社会阶层人员的政治表达提供了制度化的政治诉求渠道,维护开放型经济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

收稿日期:2009-10-24

标签:;  ;  ;  ;  ;  ;  

论大统战工作的意义和作用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