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古代语音知识识别和纠正辅音_方言论文

怎样借助古音韵知识进行声母辨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声母论文,音韵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音是发展变化的,由古汉语语音发展到现代汉语语音,无论声母、韵母或声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是很严整的,其变化是“以类相从”的,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简化。因此,在学习与掌握普通话声母时,自觉地借助古音韵知识,利用语音演变规律进行声母辨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助“古无轻唇音”说,分辨f与h,掌握f声母字。

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古无轻唇音》中说:“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又在《潜研堂文集·音韵问答》中指出“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首倡“古无轻唇音”说。轻唇音是怎样分化出来的?李思敬先生指出:“轻唇音是从重唇音分化出来的。唐人张参于公元776年写成的《五经文字》里,反切上字已经分开,不再轻重唇互切。到了9世纪以后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又合流为一个[f]音。”①

现代汉字形声字,因其语音的历史演变造成了某些声旁字同所谐字或某些同声旁的字在读音上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板返、盆分等,既保存了古无轻唇音的痕迹,又反映了重唇轻唇音的分化。据此,我们可利用相关声旁去分辩f与h,掌握f声母字。

首先,当分不清哪些字在普通话中念f声母,哪些字念h声母时,声旁的声母是b、p(或b、p与f两读)的形声字,可放心地念f声母。如:

此外,对只谐一声的声旁及其构成的形声字,除了用心记住外,也可运用串联类推办法去掌握。如[夆],烽蜂锋逢,乃一符一谐,而以“夆”为声旁的“蓬”,念péng,据此可推断以“峰”为声旁的“烽”等形声字的声母是f。

二、运用声类通转规律,分辨f与h,掌握h声母字

声类通转,指的是汉语音节的声变,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同类相转,古声类按其发音部位,可以分为喉牙舌齿唇五大类。同类相转,是指发音部位相同的各声纽之间互相通转。如“仓”,上古属清母,以“仓”为声旁的“创”,则属初母,此乃对纽相转。又如“土”,上古属透母,以“土”为声旁的“肚”、“杜”,则分别属于端母、定母,此为旁纽相转。二是邻类相转,常见的是喉牙、舌齿、齿唇之间的相互通转,如“尾”,上古属明母,以“尾”为声旁的“犀”,则属心母,唇齿相转。三是隔类相转,发音部位不相邻近的声类之间的通转,谓之隔类相转。如“委”,上古属影母,以“委”为声旁的“馁”,则属泥母,喉舌相转。以上是从动态角度观察声类所得出的通转规律。如果从静态角度观察声类之间相同、相近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即双声、对纽、旁纽与邻纽等。

学习普通话分不清哪些字念f声母,哪些字念h声母时,我们可以借助声类相转规律,掌握h声母字。

首先,声旁的声母是g或k的形声字,念h声母。如:

[古]gǔ:怙岵祜hù

[告]gao:鹄hú浩皓hào

[共]gong:烘哄hōng,洪蕻hóng,哄蕻hòng

[可]ke:呵诃hē,河何hé

[夸]kua:瓠hù

[昆]kūn:混馄hún,混hùn

其次,声旁的声母不是g、k,而同读g、k声母的字有关(同一声旁)的形声字,也念h声母。如:

[户]——雇gù——沪护扈hù

[害]——割gē——豁huō、hài瞎hài,huá搳huá

[旱]——赶gǎn——悍焊捍hàn

[灰]——盔kuí——恢诙huī

[军]——挥珲晖辉huī,荤hūn,浑珲hún,诨hùn

[会]——脍kuài——烩荟桧绘huì

上举例字,有的是声旁字与所谐的形声字读音发生了声转,如“告”属古见母,“浩”、“皓”属古匣母,又如“可”属古溪母,“河”、“何”、“呵”、“诃”属古匣母,均为牙喉相转;有的是同声旁的形声字之间读音不同,如“割”属古见母,“豁”属古晓母,又如“脍”属古见母,“绘”属古匣母,亦为喉牙相转。声转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我们可用以分辨f与h,掌握h声母字。

至于有些字的声旁是形声字,如糊、湖、糊、瑚、葫、蝴、猢、醐、鹕等,一时不能辨别其声母是f还是h,我们可对其声旁进行考察。“胡”,《说文》:“牛颔垂也,从肉古声。”“胡”的声旁“古”念gǔ,那么以“胡”为声旁的“湖”、“糊”等形声字的声母当是h。

还有些形声字,如“鄠”、“缓”、“魂”、“贿”等,当分不清其声母念f,还是念h时,可考察其声旁,“雩”(yú)、“爰”(yuán)、“云”(yún)与“有”(yǒu)古均属云母(喻三)。据曾运乾考定,喻母三等上古归匣母,可见云匣关系密切。我们可据以推定“鄠”、“缓”等字的声母是h,而不是f。

三、借助“古无舌上音”说,分辨zh、ch、sh与z、c、s,掌握zh组声母字

我国有些方言没有zh、ch、sh声母,把普通话里的zh、ch、sh声母字读成z、c、s(或j、q、x)声母字。那么,应着力注意哪些字念zh、ch、sh声母。

清人钱大昕在《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一文中指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古无舌上音,照今天理解,即普通话念zh、ch、sh(来源于“知”、“彻”、“澄”)的字,上古读成d或t。现代形声字,如“都猪”、“动重”、“汤畅”等,体现了知彻澄与端透定之间的历史联系。据此,观察分析现代形声字声旁读音与形声字读音之间的复杂关系,可寻求出以下一些规律。

首先,当分不清哪些字念zh、ch、sh,哪些字念z、c、s时,声旁念d或t声母的形声字,念zh组声母。如:

[单]dān:觯zhì,战zhàn,禅蝉婵chán,阐冁chǎn,掸禅shàn

[多]duo:zhà,眵chī,侈chǐ

[登]deng:证zhèng,澄橙chéng,橙chén

[台]tai:治zhì,笞chī,始shǐ

[屯]tun:窀肫zhūn,纯chún

[童]tong:钟zhōng,撞僮幛zhuàng,憧艟chōng,幢chuáng

例外字:村cūn 荽suī 绥suí

其次,声旁同念d或t声母的字有关(同一声旁)的形声字,也念zh组声母。如:

[者]——都dū——赭zhě,诸猪zhū,煮渚zhǔ,著箸翥zhù,褚楮chū,暑署shǔ

[出]——咄duō——拙zhuō,茁zhuó,黜绌chù

[寿]——涛tāo——铸zhù,筹畴帱俦chóu

例外字,锃zèng、拆cā、诉sù、参cēn、崔cuī、睢suī、隼sǔn。

四、借助“娘日二纽归泥”说,分辨n与l,掌握n声母字

来母“l”非常稳定,从上古到现代没发生什么变化。至于泥纽,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中指出:“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意指今r声母或念er的字,上古读居n声母字。

n与l不分的方言区,大多把n念成l,故应重点突破n声母字。我们运用章太炎的“娘日二纽归泥”说,考察现代形声字声旁之间的语音关系,总结出以下法则。

首先,声旁念r声母或者念er的形声字,可以大胆地念n声母。如:

[日]rī:捏niē,涅陧niè

[壬]ren:任rén,任衽饪妊rèn

[若]ruò:匿nì,诺喏锘nuò

[容]rong:蓉榕熔溶róng

[而]er:恧nǜ,耐nài

[儿]er:霓倪鲵猊ní,睨nì

例外字:赁lìn

其次,声旁(其声母不是r)同读r声母的字有关的形声字,也念n声母。如:

[乃]——扔rēng——奶氖艿nǎi,鼐nài

[内]——枘ruì——纳呐衲钠肭nà,讷nè

[需]——儒rú——懦糯nuò

[尧]——绕rǎo——挠蛲铙náo

此外,注意记住一符一谐的声旁,然后类推。常见单谐n声母的声旁有“尼”、“农”、“那”、“奈”、“拿”、“囊”、“辇”、“尿”、“臬”、“宁”、“狃”等。

五、依据浊音清化规律把方言中的浊音声母变为相应的清音声母

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演变为清音声母。其清化规律是:全浊的塞音(并、定、澄、群)与塞擦音(从、床)声母,其平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送气清音,其仄声字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不送气清音;全浊擦音声母(邪、禅、匣),一般变为相应的清音,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分别。而现有些方言,如吴方言和湘方言,却比较系统地保存了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这些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声母时,要注意把浊音,如[b][d][g][dz][dz]等,改为清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例如:

六、掌握见溪群晓匣、精清从心邪的演变规律,把方言中的尖音、团音一律念成舌面前辅音

中古音是分尖团的,精组字读音(尖音)与见组字读音(团音)不同。现代普通话里,中古见组字在开合两呼前读g、k、h,在齐撮两呼前读j、q、x;中古精组字在开合两呼前读z、c、s,在齐撮两呼前读j、q、x。我们所说的分不分尖、团音,乃是指古精组字和见组字在今细音前读音有没有分别说的。在普通话语音里,精组齐撮字与见组齐撮字都念成j、q、x,读音相同,是不分尖团音的。官话方言中80%以上的方言也是尖、团不分的。

尖、团音有别的方言,其分法不一,其中有两种主要情况:一是见组齐撮字念j、q、x,精组齐撮字仍念z、c、s,如吴语里的很多次方言以及湘方言区的涟源、泸溪、洞口等;二是见组齐撮字念g、k、h,精组齐撮字念z、c、s,如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以及湖南赣客方言区的浏阳、平江、醴陵等。

分尖、团的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语音时,要注意把这两类音都念成舌面前辅音j、q、x。例如:

七、根据见系开口二等字的演变规律,把这些字念成舌面前辅音

见系开口二等字的声母在现代普通话里已演变为舌面前辅音j、q、x,可在一些方言区,如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仍读为舌根音g、k、h。常见的字有以下一些:

jiā夹(咸开二见);枷痂(假开二见);jià嫁架(假开二见);qiā掐(咸开二溪);xiā虾(假开二晓);瞎(山开二晓);xiá辖(山开二匣);xià吓(假开二晓);下(假开二匣);jiē皆、阶、街(蟹开二见);jiě解(蟹开二见);jiè介、界、芥、疥、戒、届(蟹开二见);xié鞋(蟹开二匣);xiè蟹(蟹开二匣);懈(蟹开二见);jiāo教(教书,效开二见);jiào觉、窖(效开二见);qiāo敲(效开二溪);jiàn(咸开二见);艰、间、奸(山开二见);jiǎn减(咸开二见);jiàn鉴(咸开二见);qiān嵌(咸开二溪);xián咸街闲(山开二见);xiàn陷、限、苋(山开二匣);jiǎng讲(江开二见);jiàng虹(江开二见);xiàng项巷(江开二匣)。

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要顺应见系二等字演变规律,把上举字读为相应的舌面前辅音。

八、利用泥日二纽声旁字(或声旁)读音的历史联系,掌握r声母字

从章太炎提出的“娘日二纽归泥”说,可以窥见泥、日两纽的历史联系,“恁荏”、“猱揉”等组形声字的读音表明了泥、日的相通及其分化。我们可用以掌握r声母字。

声旁字的声母为n,或者声旁不念n,而同读n声母的形声字有关(同一声旁),可以推断念r声母。如:

[乃]nai:扔rēng,仍艿réng

[内]nei:汭⑤枘芮蚋ruì

[女]nü:汝rǔ

[冉]——那nà——髯蚺rán,苒rǎn

[辱]——耨ròn——溽褥蓐缛rù

[若]——诺nuò——惹喏rě,箬偌ruò

[需]——懦nuò——濡襦颥嚅儒孺薷rú,需rǔ

[囊]——囊náng——嚷rāng,禳穰瓤ráng,壤攘嚷rǎng,让ràng

另外,对一符一谐的声旁要尽力记住,如“壬”(任衽饪妊),“刃”(忍轫韧仞纫)等。

声母辨正是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之一,今人所撰写的论著及教材中已提出了一些辨正方法,如利用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去分辨,借助汉字偏旁进行类推,依据声韵配合规律去分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记常用字等等。我们认为要想全面地辨正声母,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本文提出的借助古音韵知识,利用语音演变规律进行声母辨正,乃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办法。仅以张静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所列举的声母常用字来看,n声母常用字列举了76字,运用前举办法可以管住55字;f声母常用字计118个,运用前举办法可管住102字。

收稿日期:1994-05-15

注释:

①见《音韵》第90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②参看张静主编《现代汉语》下册第172页——17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

标签:;  ;  ;  

如何借助古代语音知识识别和纠正辅音_方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