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贡献论文

“六个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贡献论文

“六个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贡献

□ 王树华

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重点以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和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作为扛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江苏使命的具体路径。实施“六个一体化”需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既要干好“自己”的事,也要做好“我们”的事,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出江苏贡献。

以制造业为重点、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为核心,推进产业创新一体化

产业创新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江苏以制造业为重点,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全力推进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一是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新时期推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致力于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市场氛围,形成利益激励机制和成本节约机制,使自主创新取代模仿创新成为市场主体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二是构建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共享机制。在各地人才和技术争夺愈演愈烈的态势下,与其在人才奖励政策力度方面层层加码“大比拼”,不如另辟蹊径,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的平台,通过项目工作制、兼职工作制等方式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多区域共享,通过与全球优质创新机构共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实现创新成果的多主体共享。三是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创新主体体系。创新成果转化不足是长期困扰江苏乃至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一个现实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顺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一体化自主创新服务联盟,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各司其职、各展所长的自主创新主体体系。

以互联互通为目标、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从长三角“一盘棋”的角度推进江苏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点是提升基础设施在长三角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夯实基础设施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概而言之,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任务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对江苏而言,既要重视联通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也要重视与安徽及苏北等欠发达地区的互联互通,在更好地承接上海辐射的同时,提升对周边欠发达区域的辐射能级;既要重视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要关注水利、环保、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是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前提。要把智能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江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完善网络体系、提升服务能级,形成适应智能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线上线下协同为切入点,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须以市场一体化为前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区域外延不断扩大以及“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长期存在,导致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突出体现为市场隐性壁垒消除不够彻底、产权合作不够充分、信息共享不够顺畅等。统筹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要进一步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江苏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的紧密合作,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助推区域市场一体化。一方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从省市信息共享着手,着力联通江苏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的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产权交易信息互换平台、市场监管信息互助平台,建设“线上”一体化的长三角。另一方面,按照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推进市场准入门槛、产权交易规则、市场监管要求等标准化为重点,推动江苏与兄弟省市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内要素流通、监管等方面的规则,着力解决“线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建设“线下”一体化的长三角。

运营数据中心,全面采集供应链各环节数据,设置多种埋点方式,已建立完整的供应链数字仓库。可实时查看订单生产各环节数据、库存数据、配送揽收数据、配送路由数据等针对大盘的实时数据。同时还可从细分的仓库维度、品牌商维度、店铺维度分别查看各环节的精细数据。让数据产生运营的价值,确保每一个品牌的双11订单履行变得稳定可控。

满是槽点和Bug的电视剧《创业时代》已经是带着美颜相机去展现互联网的创业故事了,即使这样,它还是保留了一个最基本的残酷现实:梦想是大佬的,创业者要么成为大佬梦想的一部分,要么成为大佬的炮灰。

以特色产业规模化为基础、区域协同发展为手段,推进绿色发展一体化

长三角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并举,以创新的路径和举措,切实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上下功夫。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支柱产业发展基础,摆脱传统发展路径,通过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等途径做大绿色产业发展规模,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根据江苏各地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规划、建设和改造一批集能源综合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树立绿色招商理念,实行生态产业链招商,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聚效应,为增长动能转换提供强大产业支撑。二是在区域协同发展上下功夫。要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建立常态化的生态保护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推进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淮河流域等重要水体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要从南北融合、东西互动的角度推进跨行政区域绿色发展的一体化,为宁杭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区域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支持。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标准化为准绳,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是决定区域内要素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能否自由流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长三角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一体化仍然面临一些障碍。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标准化为准绳,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因各地发展基础不一,试图在短期内推进公共服务所有领域的同步标准化并不现实。当前,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定统一的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服务管理等软硬件标准,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和群体间的一致。二是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是以行政区为界进行统筹分配的,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让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在自由流动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机会均等化。

以都市圈一体化为路径、融合发展为目标,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

省内全域一体化是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长三角一市三省内部的一体化,也就不可能有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城市群是一个由大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是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可行选择。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实质性推动苏锡常、宁镇扬、锡常泰、苏通等地的一体化融合发展,通过省内都市圈的发展来带动省内全域一体化,以点及面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通过适当的体制机制安排推进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最大程度规避行政区划分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先行,为都市圈内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有力支撑;尽量缩小都市圈内各行政区域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差距;统筹都市圈内各市产业布局,推进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塑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策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学科

标签:;  ;  ;  ;  ;  

“六个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苏贡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