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购买电视连续剧掀起炎热寒冷的冬天_雪山飞狐论文

“4#1”购买电视连续剧掀起炎热寒冷的冬天_雪山飞狐论文

“4+1”购剧搅热冷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购剧搅热冷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省级卫视要实现完全的独播,风险很大。“4+1”购剧模式是共同运作,分担成本。在主要占有本省收视的基础上,去瓜分未参与合作地区的市场份额。

行至2005年末,本该趋于平静的国产电视剧市场,却被一家省级卫视以及一部电视剧烧至鼎沸。从11月下旬的四川电视节上传来消息,浙江卫视创纪录地以每集85万元、总价3400万元的价格,购得还在筹拍过程中的武侠剧《雪山飞狐》的内地全部播映权。据悉,这是第一部将在省级卫视平台上首播的国产电视剧。

选择在业内人士云集的电视节上发布消息,当然有浓重的宣传造势意味。但浙江卫视的“野心”似乎远不止于此。来自该频道的声音宣布了一条在业界引起更大反响的消息:浙江卫视将采取“4+1”的新购片模式,除了自身以外,再联合3家省级卫视以及1家地面频道,共同出资购买电视剧,这5个播出平台也同时拥有了所购剧的全国首播权。

而在此之前,国产电视剧大多数在各级地面频道进行首播,6~8个月后才能登上卫视平台,或者由央视直接购买首播权,在全国播出。

因此,浙江卫视的此番举动,颇有些“破”与“立”的味道。与之息息相关的,正是同为省级卫视的兄弟频道们。在《中国广播影视》记者就这个话题的采访中,多家省级卫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表现得兴趣盎然,有的甚至追问记者的看法,以及探询记者所了解到的其他卫视的反应。

在一些人们的期待和另一些人们的怀疑中,“4+1”这颗新购销模式的火种,能否穿过这个冬天燎原开来?

浙江突困

“再不改革,浙江卫视就要买不到好剧了。”浙江卫视营销中心副主任麻宝洲这样告诉《中国广播影视》记者。在探索新购销模式方面看似一马当先的浙江,没承想却是出于无可奈何。

在全国的电视剧市场上,浙江以及邻近的江苏等省份,是出了名的一类价格地区。这与其所背靠的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很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得省市两级地面频道日益强大。据了解,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内部的各省级播出平台间,很早便采用了彻底的频道制,也即浙江卫视与其他兄弟省级地面频道各自购买节目资源。因此,在浙江省的电视剧市场上,浙江卫视需要同时面对来自省市两级地面频道的竞争。直接后果就是,该省的电视剧价格,尤其是上星价格出奇的高。

麻宝洲告诉记者,一部可以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在浙江省的地面价格可以达到5万元/集,如果要上星,价格可能攀至8万元/集。“而在其他某些以电视剧为主打的省级卫视,同样是上星,可能连我们这个价钱的一半都不到。”

在现有政策下,同一部电视剧首轮只能同时在4家卫视上星播出。“因此,制作公司当然愿意将有限的上星权卖给地面价格较低的省级卫视。而在浙江,他们更愿意选择地面频道作为销售对象。”麻宝洲对于“买不到好剧”的担心,也正出于这个原因。

在省级卫视中属于“老牌子”的浙江卫视,曾经是改革的先行者。早在10年前,他们就推出了“周末版”的概念,强化了频道风格,并开拓了电视剧集中播出的空间。近年来,在电视剧资源优势衰减以及省级卫视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这块“老牌子”正在渐渐失却曾经的地位。据了解,2003年时,浙江卫视在全国的收视份额,一度下降到了全国省级卫视的第14位;省内的收视份额,在各级地面频道的挤压下,也只排在第3位。

不如人意的发展现状,自然成为改革的动因。此外,浙江卫视的陈立波副总监,还说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投入与产出。他表示,一些电视台在购买电视剧以及进行其他营销活动时,只计算产出,不核算投入,只算总收益,不算净利润。“其实连‘收益’都谈不上,广告经营以及其他收入,只相当于GDP产值,这不是利润。我们需要去关注投入产出比。”

对于省级卫视来说,在购置节目的费用、平台运行的成本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支出,就是上星频道的落地费。陈立波批评说,近年来各地的落地费越来越高,已经到了令卫视不堪重负的程度。“浙江卫视2005年的落地费已经是7000多万元,2006年可能达到1亿元。”

付出昂贵的落地成本,是为了有更好的覆盖范围。据了解,从落地县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可接收人口数量这两个指标来看,继2004年后,2005年浙江卫视仍是全国31家省级卫视的领跑者。

“因此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有了好的平台,却没有足够好的配套产品,去抓住观众。”陈立波如是说。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浙江将提高播出资源的质量正式摆上台面。此前已经引起反响的“七剑出江南”活动主要诉求综艺类节目的发展;而“4+1”瞄准的则是在电视台收视以及广告份额中贡献最大的电视剧。

麻宝洲向《中国广播影视》记者透露,浙江广电集团正在筹划建立统一的购片中心,相关人员的任命也在进行中。“届时可能会采取兼顾频道独立购剧,但主要由集团统一购买的模式。在集团购买的剧作中,浙江卫视可以优先进行挑选。”据了解,截至2005年11月,浙江卫视全年的广告收入在3.8亿元左右,在整个集团中大概占到1/3,位居第一。“吨位决定地位”,麻宝洲幽默地说道。

他告诉记者,2006年浙江卫视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资金,目前初步确定为1亿元,“这是底价。集团领导已经告诉我们,如果需要,还可以追加。”业内有消息称,浙江卫视明年的购剧支出,最多可以动用5亿元资金。

虽有大量资金在手,但大把砸出去,并不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率的做法。浙江卫视提出“4+1”的联合购片模式,就是希望让手里的钞票发挥最大的价值。4家卫视同时上星,是现行政策的极限,再加上1家地面频道,5家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购片费用,同时享有更好的电视剧资源。

陈立波表示,“4+1”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合作团体,而是围绕单部剧进行的项目合作。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经有合作意向的省级卫视包括山东、福建以及江西,“1”则已经确定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某个地面频道。

他进一步透露,目前总共有7部电视剧正在进行“4+1”的尝试,包括因“超女”参演而备受关注的《芙蓉花开》,由陈道明担任监制并领衔主演的中国第一部胶片版电视剧《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赵薇与陆毅担纲的《车神》,以及青春偶像剧《深情密码》等,其中的某部作品,将最早于明年3月份以卫视首播的形式推出。

“7部作品总共200集左右,我们的平均购片支出是12~15万元/集。浙江卫视在这里的总投入大概在3000万元。”记者问起7部电视剧在“4+1”模式下的总价格,陈立波给出的数据是3000万元乘以4.5,也就是说,共1.35亿元。

被乘数是4.5而不是5,这倒有些耐人寻味。除去地面频道因为覆盖范围较小,因此投入较少这些可以理解的原因,陈立波在记者的追问下承认,在现有的合作模式下,作为发起者的浙江,在购剧资金上有心理准备,会承担较其他卫视多出一定范围的成本。

“我们是挑头的人,当然要多承担一些责任,起码在早期人力付出上就是这样。要改变现在的处境,就要付出代价。”陈立波如是说。当然,从所选择的合作伙伴看,实力领先的浙江也理所当然要付出一些寻求合作的“成本”。

“目前国内市场上,最顶尖的电视剧,一年也就是5部左右。相对好的,可能有20部。采用“4+1”模式,我们可以做到把最好的20部片子全都买下来!”陈立波踌躇满志。

麻宝洲表示,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现状,在地域差别以及一些省级卫视的各自操作下,并不非常公平。“我们现在就是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市场的问题。”他虽然不便明说,但接下去的意思可想而知:浙江卫视将联合合作伙伴,从其他省级卫视,尤其是主打电视剧的省级卫视那里,分走全国收视的一杯羹。

据介绍,在2003年跌入低谷后,浙江卫视的收视份额在这两年有所提升。2004年重新回到本省第一的位置,2005年大致已经超过省内第二名近一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04年浙江卫视排在省级卫视的第10位,在已经过去的2005年,已升至第5位。

“我们2006年的目标,是要进入全国前三。”麻宝洲如是说。

低调磨合

在谈到“4+1”模式时,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总监袁方表示:“这是向独播剧过渡的一种形式。省级卫视现在要实现完全的独播,风险很大。现在他们的做法是共同运作、分担成本。在主要占有本省收视的基础上,去瓜分未参与合作地区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模式中,选择什么样的对象进行合作,以什么样的规则进行合作,对于发起人浙江卫视来说,非常重要。同样,对于有意参与到这个模式中的其他省级卫视,清楚看待自身的能力与特点,以及在合作中可能的得与失,也非常关键。

浙江卫视有关人士告诉《中国广播影视》记者,合作对象大致确定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卫视频道,“所在省份与浙江经济实力相当,卫视收视份额比较靠前,但不是浙江主要的竞争对手。”陈立波同时也表示,不排斥西部一些上升势头很强的卫视,“四川和重庆,也都是我们希望合作的对象。”

再加上已经固定、来自上海文广的地面频道,可以看出,“4+1”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期待强强结合的合作形式。

在合作规则方面,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4家卫视最可能同时间以同样的节奏推出新剧,而上海的地面频道则享有优先播出的权利。此前,因为上海的电视频道覆盖江浙,如果三地同时购进一部片子,上海方面经常被要求压后播放,而现在在“4+1”模式下,上海观众可以先睹为快。

关于资金投入,陈立波介绍说,合作方除了经营各自的广告时段外,将按照投资比例,对电视剧增值部分的利润进行分成。由于浙江卫视很可能率先进入一部作品的投资,那么其他合作者资金进入的早晚,也将影响其所获得利润的多少。

在接受《中国广播影视》记者采访时,江西卫视方面承认正在跟浙江谈“4+1”的合作。“我们有两三部戏正在谈,但还没有最后敲定。现在所做的,是互相试探对方接受的范围。”江西电视台总编室节目中心主任王艳平低调回应。

王艳平似乎看得很清楚:浙江选择与其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江西对于前者并不构成大的威胁。据了解,在“全国十大城市收视调查”中,江西2004年排在第8位,王艳平表示,2005年,大致也是第七八位的水平。

王艳平告诉记者,在江西的本地电视网中,卫视的收视份额并没有排在第一位。面对来自地面频道本地新闻类栏目的强势竞争,增加在电视剧资源方面的筹码,当然是争夺收视份额的一个好办法。

“但我们也必须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电视剧作品与江西地区收视习惯的契合度。”

据了解,在江西省的电视剧市场上,地面频道的购剧价格在每集几千元的水平。如果上星,差价大概在2万元/集,也就是说,江西卫视购买黄金时段电视剧的价格,一般在3万元/集以内。这里主要是指“首播卫星4家”的购买形式。

记者询问,如果正式加入“4+1”模式,从地面频道播过以后的“首4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首4家”,江西卫视能够承受的价格涨幅是多少。短暂沉默之后,王艳平表示,每集应该不超过原来价格的1.5~2万元,也即,可承受的增加后的价格,大概在5万元/集。“当然,这是我根据个人经验以及性价比考量做出的推测,并不是台里的最终意见。”她补充道。

作为合作伙伴,这一出价显然与浙江提出的平均购片支出12~15万元/集的水平有所差距。

此外,王艳平还指出,加入“4+1”模式,必须根据具体剧作的题材和内容进行判断。“以2005年来说,战争以及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在我们这里播得不错。再加上江西革命老区的文化氛围,我们更看好红色经典、革命题材的作品。”王艳平表示,一些比较时尚,以城市小资人群为目标的作品,在浙江应该有不错的收视,但可能不适合江西。

王艳平告诉记者,江西卫视2005年的购剧支出不足2000万元,而2006年的计划,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小幅提升”。主要目标是传统意义上的“首4家”。而被浙江提到可能合作的另一家省级卫视,在这个问题上有更让人乐观的表现。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这家卫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其省组电视台用于购剧的总支出,在1.4亿元左右,2006年计划增加投入20%。在选片时,实行向卫视倾斜。

除此之外,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这位负责人,在提及“4+1”模式时同样表现得非常低调。他表示,浙江方面在很多项目上“都有想法”,但具体落实的话,则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他也提到了投入产出的问题,不过态度较为乐观:“增加投入是必然的。我们也会考虑投入产出比,两者即使只是持平,我们还是获得了品牌提升的效应。”

“4+1”模式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拥有同样资源的情况下,4家上星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陈立波意味深长地笑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这种新合作形式实行起来当然会有困难。但要看大家是想到困难和竞争多些,还是想到双赢多些。”作为浙江的近邻,江苏卫视的反应非常合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节目采购部主任石卫平表示,会考虑所有的合作形式,跟浙江方面也就此有过交流,“谈得挺好”。

连锁反应

陈立波告诉记者,浙江卫视计划通过“4+1”以及其他购片模式,在2006年控制300集以上的好剧。“也就是说,浙江卫视平台上全年一半以上的剧作,将可能以全国首播的形式出现。”这样一个数字,从国产电视剧年总产量来看,算不了什么,但如果是在值得关注的优质剧中考虑,就足够引人侧目。因为对于全国的上星卫视以及各级地面频道来说,包括这300集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好剧,是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核心资源。

因此,“4+1”模式如果得以实施,在为浙江包揽好剧的同时,也会对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4+1’模式的真正意义在于,克服了电视剧作品必须先在地面频道播出的难题,缩短了其登上卫视平台的时间差,提升了卫视节目资源的价值。”陈立波如是说。

《雪山飞狐》的制片人铁佛则表示,从结算简单、收款迅速以及减少地面销售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这种新的购销模式,或是“独播”的模式,“可能为制作方拓展更多的市场空间。”虽然他认为,这不会在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但电视台已经意识到要抢占市场份额,对于好剧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只有这样,好剧才能卖到好价钱。”

电视剧价格上涨,这当然是制作方所乐见的。但天平另一端的播出平台,自然无法从容与乐观。

江西是浙江“4+1”模式的准合作方,但王艳平偏偏道出了这个模式外的大多数电视台的想法:“我们非常担心,这种新的合作方式会不会造成新一轮价格上涨。由于播出平台间的激烈竞争,电视剧市场已经变得不太理性。我们常常在只看到剧本的情况下,就需要决定是否购买一部电视剧,电视台所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对于“4+1”打破现有价格体系的担心,也成为了江西踌躇于是否与浙江展开合作的原因。

虽然没有明言,但众所周知,以电视剧立台的安徽卫视,显然是浙江推行新购剧模式的主要“进攻”目标。对此,安徽电视台总编室节目外购部主任牟继红低调回应说:“我们很冷静地在看待这件事情。要实现这种模式有一些难度,一方面,资金投入量会非常大,另一方面,地面频道也是制作方的重要收入来源。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希望他们能够做下去。”

如果浙江的“4+1”模式真的“做下去”了,未来安徽必将在电视剧市场的争夺中遭遇更多的挑战。虽然不愿意透露2006年安徽卫视计划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资金总额,但牟继红告诉《中国广播影视》记者,安徽卫视的购剧支出2005年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0%,而2006年的增幅将达到100%。“我们的购买重心,将会落在独家首播剧上。”

“其实安徽卫视的态度,就是踏踏实实买好每一部剧,争取都有不错的收视。”牟继红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这一点。

此外,由于自身平台上电视剧的播出空间已近饱和,对于安徽卫视来说,用节目来巩固“电视剧频道”的品牌,成为必然的选择。牟继红告诉记者,类似《剧星会》、《剧风行动》这样的电视剧推广综艺栏目,对于剧作的宣传已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了频道“电视剧”品牌的组成部分。

而在安徽、浙江等电视台“困斗”电视剧资源的同时,2005年收视份额以及广告收入都排名省级卫视第一位的湖南卫视,却做出了在2006年将电视剧退出黄金时段的决定。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统计,我们2005年的收视达到3.5%,仅次于央视的4个频道。但电视剧在黄金时段的收视贡献并不明显。这是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原因。”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告诉《中国广播影视》,取代电视剧的将是娱乐类节目、大型活动以及晚会等。

对于这一选择,卫视同行们大都表示赞同。一位频道购销部门的负责人表示,自制节目是湖南的强项,他们很善于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但退出黄金时间的电视剧收视争夺,在目前国内大多数观众的收看习惯下,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李浩似乎显得非常释然:“在现在的电视剧购销模式下,卫视平台获得的资源已经没有优势。要想彻底改变这种模式,就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这样风险也很大。”

但如果就此认为湖南卫视将放弃电视剧的收视市场,则是大错特错。“我们希望播自己的剧,与别的台有所区别。”李浩说得轻描淡写。

他向《中国广播影视》记者透露,从数量上看,2006年要播的电视剧,他们已经准备妥当。此外,湖南卫视将再投入1亿元的资金,进行以独播剧为主要形式的购销。电视剧的制作也已提上日程,“我们的高层正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刚刚访问了台湾地区,跟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到两三年后,我们播出的应该都是资源归我们独家所有的电视剧。”李浩说。

掀起这一轮新购销模式热潮的浙江卫视,显然并不满足于“4+1”的资源分配和占有方式。陈立波表示,以独家形式购买的《雪山飞狐》,目前尚未打算以“4+1”的形式进行再分配。这可能成为浙江卫视进入独播剧资源争夺的起点。陈立波还告诉记者,计划在独播剧的广告经营中,根据具体剧目的内容、角色、演员等要素,为其设计专门的广告,以更好地实现双赢的效果。

标签:;  ;  ;  ;  ;  ;  ;  

“4#1”购买电视连续剧掀起炎热寒冷的冬天_雪山飞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