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_潘翠香

试论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_潘翠香

潘翠香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汇丰中学 033300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一、寻找原因,对症下药,教给方法——讲究目标性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三、创情境,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境,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化学用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要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四、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的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运用了“先总结再练习”的方法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花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何时检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邹庆根 化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养.化学教学,2014,1。

[2]黄延旭 规范化学用语,提高学科素质.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3,3。

论文作者:潘翠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试论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_潘翠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