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试点:打造满足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体验馆”论文

未来社区试点:打造满足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体验馆”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周华富

浙江未来社区工作已由谋划酝酿转入试点部署阶段。必须全面贯彻“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取向,将未来社区建成更有温度、更加低碳、更具活力的现代城市单元

本文通过对岩石破裂两种不同类型传感器接收的声发射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发现信号之间存在差异性与共性,主要结论如下:

未来社区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精心打造的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现代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2019年1月,袁家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启动实施未来社区标志性项目。2019年3月,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未来社区建设进入试点实施阶段。未来社区的创造性谋划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新期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创新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创新探索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验馆”,精心打造新时代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金名片”。

聚焦“人本化”,把未来社区建设成让城市更有温度的人文生活“体验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变化,城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基本实现“物的城市化”。但在“人的城市化”方面,依然存在着邻里关系冷漠、交往空间匮乏,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覆盖少、入学难,医院看病难,养老设施与服务缺失,便民惠民服务覆盖不全,社区管理中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张皮”等突出问题,以往长期形成的“重物质、轻人文”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

针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物轻人”问题,未来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从注重物质建设转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城市化”。不仅关注建好房子,实现城市物质空间现代化,而且更强调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回归城市社区本源样子——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居所。

施等硬空间“有”的问题,其次才去考虑软性技术“优”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服务相对低效分散,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普遍存在,城市建设管理效率偏低等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未来社区是一个有韧性的城市社区,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追求,推动着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让现代城市更加低碳。 一是倡导可持续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在未来社区先试先行。二是塑造宜居的社区景观,将社区公园、街头绿地等地面绿化,与屋顶花园、阳台绿槽等垂直绿化相结合,建设复合型立体绿化系统,营造社区“森林”。三是提倡绿色出行,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设计,精心规划人车分流,使“人”畅其行、“车”畅其道。四是推广“循环无废”的能源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多能协同,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与分质循环用水等。未来社区通过集成建筑、环境、交通、能源等各个生活节点,塑造一个绿色、低碳、自平衡的社区生态系统,让城市更加健康、更加宜居。

聚焦“生态化”,把未来社区建设成让城市更加低碳的绿色生活“体验馆”

现代城市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当从注重开发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绿色低碳。未来社区建设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从原本粗放的开发模式转向精细化发展,更加关注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环境协调,更加关注人、城市、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让城市社区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永续利用的居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但这种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三废高排放、土地高扩张的基础上,依然存在着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能源供给方式单一、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公共交通出行不便、城市景观单调、环境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以往长期形成的“重开发、轻保护”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让我拍一张菜单,研究上面有什么角色是名存实亡的?”喜欢看侦探卡通的我对儿子说:“应该带放大镜来探索,看看哪样菜色被斩草除根。啊,千万别是你爱吃的肉。”

例如:许多数学概念需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如dy表示函数y的微分.各种数学符号也是表达不同数学概念的独特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数学符号的表达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加简洁明了.为了增强数学的科学性,很大一部分数学概念的定义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标识的.许多数学概念还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有些图形也是数学概念的一种,比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比如y=x+1的图象.像函数的微分dy,就具有几何意义.

聚焦“数字化”,把未来社区建设成让城市更加高效的智慧生活“体验馆”

未来社区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是以实现人与人和谐为价值追求、满足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建设目标是实现“人的城市化”,让现代城市更有“温度”。 一是打造全生活链服务,涵盖教育、医疗、创业、商业等百姓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服务需求全覆盖、服务时段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二是适应居民喜欢的生活方式,塑造个性化的社区生活空间。设计更加优质宜人的公共空间,让人们愿意逗留、互动,有助于创造难忘的体验,增进邻里交往。三是构建社区邻里贡献积分机制,让人们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知识分享与资源共享。通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和个性化的生活服务、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更包容友好的生活氛围,使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城市更有归属感、温暖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理念与生活方式,激发了人们对更便捷生活、更高效服务的需求。未来社区推行“智慧高效”的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从“有”到“优”的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促使城市管理在智慧互联、高效便捷、集成共享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未来社区的关键内容是数字化建设,强调以科技来重构未来城市的人居体验感,让城市现代化更具智慧与活力。要以实现人与科技和谐为价值追求,发挥科技赋能的力量,注重数字化技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打造与实体社区镜像的“数字孪生社区”。 一是建设未来社区数字平台,实现“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二是通过将现实和虚拟、线上和线下打通,为居民提供高精准匹配、零距离服务、零延迟响应的集成服务。三是通过大数据集成与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智慧共享停车、智慧出行规划,争取在社区无人车、无人机物流配送等方面取得进展。数字化的未来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社区智慧中脑,上联城市智慧大脑、下接家庭智慧小脑,从高效社区营建、精准服务供给、便捷智慧出行等多方面,让城市更具智慧、更加高效。

每个物理知识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要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概括总结,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框架,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识学习习惯,整体性的提升自己物理综合能力.

当前,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已从谋划酝酿阶段转入试点落地阶段,把美好蓝图变成真实体验是一个更加艰巨、更富挑战的任务。要时刻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新期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导向,以奋斗者、追梦人姿态,奋力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工作,精心打造城市居民的“体验馆”,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增光添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浙江样本”。

标签:;  ;  ;  ;  ;  ;  ;  ;  ;  ;  

未来社区试点:打造满足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体验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