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是不是议论文
2023-02-16阅读(523)
问:《过秦论》、《阿房赋》、《六国论》按写作时代顺序是?
- 答:贾谊《过秦论》 西汉;杜牧《阿房赋》 唐朝;苏洵《六国论》 北宋。
《过秦论》希望汉文帝能以仁义治天下;《六国论》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阿房宫赋》则希望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民伤财。
三篇文章相同点:
1、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史实。
2、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
3、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4、都采用了逐层推进的形式。
5、都是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扩展资料
三篇文章不同点:
一、体裁不同
《六国论》是史论,是篇议论文;
《阿房宫赋》是文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而靠近散文的一种体裁;
《过秦论》虽是史论,但由于作者是个辞赋家,所以这篇文章又近似赋体。
二、语言特色不同
《过秦论》从秦孝公说到秦朝灭亡,共八代君王,150多年的史实;
《六国论》所说的是自秦灭六国至秦统一的几十年期间的历史情况;
《阿房宫赋》只从秦统一说到秦灭亡、阿房宫被焚共约15年的时间。 - 答:贾谊《过秦论》 西汉,杜牧《阿房赋》 唐朝,苏洵《六国论》 北宋。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扩展资料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 答:六国论--阿房赋--过秦论
理由:秦统一六国,此文是讨论六国为何被秦所灭的;阿房赋是秦时的人为了弹劾秦始皇所写的;过秦论是写秦为何灭亡来勉励后人的。 - 答:贾谊《过秦论》 西汉
杜牧《阿房赋》 唐朝
苏洵《六国论》 北宋
问:师说和六国论是论说散文吗
- 答:师说和六国论是论说散文。
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 “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问:为什么六国论有一些与历史不符
- 答:《六国论》苏家三父子都写过,以其父苏洵成就最高。首先我们要了解六国论的背景,他们身处于北宋年间,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实际上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这是一篇用来劝告北宋统治者的议论文,作者的着力点肯定会为自己的论点服务,所以与历史有些出入是正常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 答:我不太清楚六国论中那些与历史不符。
不过,六国论是一篇议论文,而非历史论文,所以对于历史事实并不持有很严谨的考据态度。没有像先秦的纵横家、哲学家生造历史事实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