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_社会矛盾论文

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_社会矛盾论文

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矛盾论文,理论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考察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结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研究这一伟大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完整体系。

一、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概念,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历史上,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人类社会,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但是,他们并没有将上述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也没有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运用的“基本矛盾”概念都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与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并指出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他指出:“将来全世界的帝国主义都打倒了,阶级消灭了……那个时候还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18页。 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

毛泽东还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主要表现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作为消灭了剥削制度的新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还存在不存在矛盾?这是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洞视社会主义现实,批评了否认社会主义存在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第372 页)他在给黄炎培的信中写道:“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毛泽东书信集》第514页)

第二,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出不论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还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的矛盾,都是受社会基本矛盾制约和规定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373页)由于抓住了社会基本矛盾, 从而既把握了社会诸种矛盾的根源,也把握了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关键。

第三,明确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他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第356页)这些“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 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第375页)

第四,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旧制度社会基本矛盾有根本不同的性质: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基本适合前提下的矛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第372页)。 再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的。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则可以通过自身来解决。这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在本质要求上与私有制的形式相抵牾,而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在根本上自我否定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被否定。而社会化大生产在本质要求上与公有制的形式相一致,因此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就不需要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改革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而发展生产力。

第五,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他提出了两个根本方法:第一是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他指出:“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第319 页)由于新生产关系的确立“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377页)并提出,我们要用一百年的时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是必须适时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最重要的问题是不断地改进和变革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第一次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次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以及解决方法。

二、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

社会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要矛盾,其解决也必然有赖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因此,毛泽东不仅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理论。

新中国建立之初是建立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地主阶级以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在进行了土地改革、清匪反霸、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财产、进行抗美援朝之后,这些矛盾基本解决了。此后,社会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这个矛盾也基本解决了。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毛泽东对此曾有清醒的认识。1956年,党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进行了科学分析,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八大决议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党的八大决议尽管从今天的观点看来,还有些表述不够确切的地方,比如关于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提法,容易产生制度本身已经完善,只是生产力落后的意思。但是八大决议的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它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指出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凸现出来了,因此,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斗争转变为发展生产力。同时,由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我国尽快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在党的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也明确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把握住了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的。但是,由于国内外情况的变化,加之毛泽东对主要矛盾已经变化的思想并不巩固,因此关于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正确理论很快就夭折了。

三、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不是疏离于人的抽象历史过程,而是贯穿于人类生产活动、分配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之中的,并且由于利益的差别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主要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在无阶级社会,则表现为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具有两类不同的性质,即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由此也就决定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分析了纷至沓来的社会矛盾,创立了科学完整的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说服的方法,而不强迫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5页)建国之初,他对黄炎培说:“我们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但是人民内部的问题仍将层出不穷,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毛泽东书信集》第514页)1957年1月,他又指出:“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 ”(第357页)2月, 他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完整、全面的阐述,标志着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正式形成了。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对人民和敌人范畴作了科学界说,奠定了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客观标准。毛泽东指出,人民和敌人这两对范畴是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人民与敌人的区分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的任务及各阶级、阶层对这一任务的政治态度所决定的。“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第364页)只有弄清人民和敌人的范畴, 才有了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客观标准。

第二,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毛泽东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第364页)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两类矛盾所由产生的利益基础不同。敌我矛盾是人民与敌人之间的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产生的矛盾,因此其性质是对抗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剥削阶级的残余还存在。而且由于新制度还不完善,新剥削阶级分子和反革命分子还会产生。同时国际反动势力还在伺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阶级斗争和敌我矛盾还将长期存在。由于人民与敌人之间矛盾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采取外部冲突的形式,即对抗性形式。人民内部矛盾则是比较复杂的,从总体上看,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范围内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它们内部的矛盾。由于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调整关系,解决矛盾。但是,由于中国有民族资产阶级这样一个具有两面性的特殊阶级,因此使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形变复杂化了。一方面,作为剥削阶级,在利益关系上与工人阶级具有对抗性,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具有了对抗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抗性矛盾可以向非对抗性矛盾转化。我们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是,在经济上采取和平赎买,在政治上团结、教育和改造,因此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得以用和平方式解决。

第三,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在社会矛盾体系中的地位,是关系到党的整个工作方针的大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居于主导地位。他说,现在有些同志一定要讲个人民内部斗争为主,还是阶级斗争为主。他们就是讲个阶级斗争为主才舒服一点,讲人民内部斗争为主似乎就不大妙了,而我恰好要换个位。他强调要把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一个总题目”提出来,正是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第372 页)用“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一个概念来总括社会主义社会除敌我矛盾以外的一切人际矛盾,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主题。

第四,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诸种表现及其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将纷纭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归结为以下方面: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工农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此外,不同地区、部门、行业、民族之间,甚至不同年龄和教养的人们之间都存在矛盾。这是一个庞大的矛盾群,其中既包括劳动者内部的矛盾,也包括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矛盾;既包括群众之间的矛盾,又包括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还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包括:其一,对于人民内部思想上是非的矛盾,要通过民主方法来解决。其二,对于人民内部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主要应采用经济方法来解决。在采用经济手段的同时,辅以政治思想工作。其三,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用不同方式解决不同的人民内部矛盾。人民的内部矛盾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类型。从人群共同体的角度看,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社会结构看,有物质利益得与失的矛盾,思想政治上是与非的矛盾,科学艺术中不同流派风格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性质、特点、表现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问题的系统完整的学说。它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觉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标签:;  ;  ;  ;  ;  ;  ;  

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_社会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