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民俗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湖南常德枫树维回族乡为例论文

特色村寨民俗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湖南常德枫树维回族乡为例论文

特色村寨民俗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以湖南常德枫树维回族乡为例

刘是今 申鸣凤(刘是今,湖南女子学院;申鸣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摘要: 湖南常德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维吾尔族居住地,被称为中国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近年来,枫树乡以民俗风情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特色不鲜明,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整体开发水平比较低下,成效不明显。提高认识,加大支持,扩大影响,挖掘内涵将是推动民俗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 枫树乡;维吾尔族;特色村寨;民俗文化

一、湖南枫树维回族乡民俗文化旅游现状

在人们的印象中,维吾尔族是生活在新疆的一个少数民族。但在湖南常德,却有着新疆以外的一个维吾尔族聚居区。6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因平定南方叛乱有功,被朱元璋赐封于湖南常德并赐姓“翦”,从此远离西域沙漠和绿洲、告别故里的农耕游牧生活,在常德定居并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8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湖南省现有维吾尔族12386人。常德是湖南维吾尔族主要的聚集地,现设有桃源县枫树维回族乡、青林回维族乡、汉寿县毛家滩回维族乡,鼎城区许家桥回维族乡。其中枫树乡有维吾尔族7688人,占湖南维吾尔族的70%多,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维吾尔族居住地,被称为中国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

新中国成立后,枫树作为“维吾尔族第二故乡”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成立30多年来,曾多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阿拉伯国家元首以及众多外省、市领导和穆斯林同胞参观访问。先后获得了“湖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差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文化旅游、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等理念和政策的出台,枫树维回族乡逐步意识到其资源的独特性,开始围绕维吾尔族文化特点发展当地旅游。从2013年开始,枫林乡紧扣“伯赞故里,维美乡村”主题,以“游人大可不必付巨资费时辛劳远涉西域,在第二故乡亦可完全领略维吾尔族精深、独特、传奇、高雅的文化和风情”为卖点,持续投资5亿元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园,打造民族风情黄金旅游品牌。至今,枫树乡许多贴上传统维吾尔族文化标签的文化符号被构建出来,伊斯兰风格尖拱造型的民居、气势宏伟的清真寺、民族骄傲的翦伯赞故居,维汉双语的商店招牌,身着民族服饰的景区工作人员,带着四方帽子的村民。一个曾完全失去西域文化情调的民族旅游区构建出来了,并成功创建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尽管近年来枫林乡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很盛,但影响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民族团结示范园2014年开业至今,总游客量也只有90万人次,带来综合旅游效益1.8亿元。从园区设计及成功举办的活动来看,主要有“枫林花海旅游节”“浪漫郁金香、童真风筝节”“蝶舞金秋旅游节”“郁金香涂鸦旅游节”,还不曾举办一个以维吾尔族风情为主题的旅游节。吸引游客前往的主要还是靠田园风光,旅游形式基本上还是普通的农家乐,这与以维吾尔民族风情体验为主要卖点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枫林乡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市场定位偏低

湖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为世人所熟知的少数民族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等,在人们头脑中,维吾尔族在湖南似乎只是零星存在。对于本省居民而言,部分人因历史学家翦伯赞或所学乡土教材之故,尚且知道湖南有维吾尔族的存在,但至于湖南维吾尔族人有多少,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就不是太清楚。而对于外省游客而言,就更不清楚湖南维族的情况。很多新疆的维吾尔族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湖南还有维吾尔族人的存在;外省的游客,很少有人知道湖南还有维吾尔乡这样的特色景区。各级媒体上虽有一些关于枫林维回乡的报道,但数量不多,也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即使是枫林维回乡本身,也只建有乡政府网站,至今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推广网站,更不用说APP、微信、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宣传的缺位,让外界很难了解枫林回维乡的特色,大部分景点都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更让人忧心的是,社会对现今枫树乡维族人身份的认可还是个问题。在占据绝对强势地位的汉族文化里,维族聚集地如同文化孤岛,长期以来生活繁衍使他们从一个外来民族变为十足的本地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逐渐打破民族界限,在很多方面失去了维吾尔民族的特质,如外貌特征已经不具有维族人的典型特点,和当地汉人看不出差别;不会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汉语汉字;绝大部分人已不严格信仰伊斯兰教,整体上伊斯兰教信仰意识非常薄弱;饮食上不讲究,传统的民俗文化已消失殆尽等。事实上,当地的维族尤其是中青年人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也并无独特情感,他们认为维、回、汉没有区别,而周边的其他汉族人也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维族人看待。民族特质的逐渐消退,让他们与游客想象中的新疆维吾尔族人完全不一样,而这种旅游感知形象和旅游者的期望之间差异性越大,潜在旅游者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宣传推广力度不大,旅游地知名度不高

尽管枫树维回乡成立以来,先后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省市领导人前往参观指导,但在常德各级政府眼里,维回乡的意义主要在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示范,至于它蕴含的旅游价值则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常德市的门户网站的概况介绍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本地的特色民族维吾尔族,而在常德的旅游资源介绍中,除了桃花源、城头山、壶瓶山、夹山寺外,还有柳叶湖、常德诗墙等普通景点,但没有提到枫林民族团结示范园。在桃源县的门户网站上,也没有凸显其作为维吾尔族聚集地这一特色。在2018年枫林乡的三年建设规划中,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常德的后花园,桃源的前沿阵地”,利用枫林花海的区位优势,把握“周末游”“亲子游”契机,大力开发民族风情体验区、现代农业观光区、山地运动休闲区、富氧生态宜居区,开发亲子互动园、农家乐特色园、休闲垂钓园、草莓采摘园等,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资源,最后被定位为县级旅游景点,并与其他普通旅游项目混杂在一起,可谓格局不大,主题不鲜明,民俗文化旅游要想做大做强自然不易。

(三)民俗文化特色不鲜明,社会认可度不高

维吾尔族聚居区,这是枫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最大亮点和逻辑起点。没有这一特色,枫林乡旅游就平淡无奇。但时至今日,社会和学界对枫林维吾尔族的历史都还不甚清楚,如他们的祖先哈勒家族,维族入湘的年代,和当地回族人的区别,翦姓维族姓氏的来历等问题,都尚无统一认识。

枫树乡作为新疆外最大的维吾尔族居住地,中国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其独特性和稀缺性是毋庸置疑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司马义·艾买提,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曾亲自来枫树视察和指导工作,苏丹国总统尼迈里、埃塞俄比亚总统孔切也到枫树参观和访问,全国人大、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新疆、河南、甘肃、青海等单位的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经常来枫树进行考察。这些国家高级官员的视察,国外政要的到访,并非每个乡镇都能得到的殊荣,无不证明了枫树乡在国内的影响力,昭示着它巨大的潜在旅游价值。因此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枫树地方虽小,但开发、发展的大视野却不能丢。对于枫树维回乡,各级政府要提高站位,不能仅仅定位为常德后花园,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的乡村旅游。必须将之提高到常德市甚至是湖南省的一块特色名片,定位为国家级或省级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在政策上、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对这个本土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予以精心梳理和悉心培育。

358份严重ADR/ADE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05:1。发生比例最高的年龄段为60~69岁,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为48.60%。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90岁(表1)。既往有药品不良反应史的20例(5.59%),不良反应史不详者87例(24.30%)。

三、发展枫树维吾尔民俗文化旅游的举措

(一)提高认识,加大政策扶持

2)“橘子采摘节”,早橘成熟的季节和十一长假相遇,到该地旅游的游客较多,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在采摘园中举办一些相关的旅游活动(如橘子DIY制作活动、“橘子采摘活动”),吸引游客的关注度,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二)扩大影响,加大对外宣传

要做大做强枫林乡的民俗旅游,必须创新旅游营销理念,做好相应的推广宣传工作。长期以来,枫林乡的影响仅仅停留在政治和学术层面,为领导和学者所重视,但普通民众却对此却不甚知晓。在各地旅游推广狂轰滥炸的今天,宣传力度的不够,极大地限制了枫林乡民俗旅游的发展。枫林乡的旅游一定要摆脱等客上门的现状,要积极策划,精心包装,大胆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种旅游博览会、推介会,让世人认识枫林乡,树立枫林新形象;要积极请进来,将旅游界、新闻界、学术界的人士引进来,通过邀请旅行社踩线,新闻媒体采访,举办学术研讨会、旅游大赛等形式,吸引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同时,要加强媒体宣传。在新媒体时代,一定要用新媒体思维来推广管理民俗文化旅游。要注重媒体的多样性,在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进行报道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各大新闻网站尤其是各大旅游网站如携程、马蜂窝、去哪儿等国内知名网站开展合作。同时,要通过APP、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制作有内涵、有特色的作品,零距离地和目标人群互动。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提升枫林乡的知名度,让广大的潜在游客知晓湖南维吾尔族人的存在,激发他们前来一探究竟的欲望。

(三)突出维吾尔特色,加大内涵开发

对于枫林维回族乡而言,发展民俗旅游,一个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民俗真实性的问题。因为长相、语言、信仰等与新疆维吾尔族相差甚远,很多游客至今并不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维吾尔族人。这个问题不解决,民俗旅游就无从说起。

对于现在的枫林乡而言,首先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挖掘,用事实证明自身维吾尔族后人的真实性。要加强对地方史、民族史、家族史的研究和考证,梳理出湖南维吾尔族生根、发芽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维吾尔族在本地的发展历史。加强本地民族文物的调查和挖掘,用几百年来服饰、饰物、印信、旗帜、典籍、族谱、图志、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民族工艺品等实物证明维吾尔民族存在的真实;从遗传学、人类学的角度,证明本民族的演化,通过医学检查的证明,画像、老照片的比对,家族墓地的延续等反映容貌、体格的变化,证明维吾尔族血统的延续。通过一系列手段,证明本民族身份的真实,增进游客对维吾尔人聚集地的认可。

相较维吾尔人身份的证明而言,更要紧的任务就是重塑和恢复维吾尔族文化。尽管已经重修了清真寺,对现有民居进行“穿靴戴帽”的伊斯兰特色改造,修建了葡萄园、葡萄步廊和具有新疆建筑风格的演绎大厅,编排了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歌舞,打造特色清真特产和饮食等,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但单纯器物层面的文化符号再现,与复制无异,与城市中各类民族主题公园无异,并不能消除游客对其本土性、原真性的怀疑。因此,强化当地人的维吾尔民族意识,重构民族文化土壤应当是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根本下手处。枫林乡维吾尔族人应当在现有的所遵循的习俗的基础上,要严格遵守伊斯兰饮食禁忌等。经常派人去新疆地区学习和交流,从而源源不断地把维吾尔族文化“搬进”乡村;吸引新疆的维族居民到枫林乡投资、经商、讲经、导游、定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再造和恢复浓厚的、真实的维吾尔风情。当然,这项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重在积累。

2.4.2 基于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MLAA-22的理化性质:氨基酸数目:701;分子量:80529.7 Dolton;理论等电点PI:6.09;分子式:C3532H5658N1010O1079S31;原子总数:11310。

参考文献

[1]王华.伊斯兰文化的想象与再造——一个苏南回民村的乡村建设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58-62.

[2]黄丽,钱隆.旅游情境下的文化符号与民族认同——以湖南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6):81-84.

[3]王秋红黄革新毛文园.桂林市伊斯兰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8(3):14-18.

基金项目: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宗教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11W008)研究成果之一。

标签:;  ;  ;  ;  ;  ;  

特色村寨民俗文化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湖南常德枫树维回族乡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