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供供暖技术优势研究论文_于晓蕾,李震伟

(莱州龙泰热电有限公司 261400)

摘要:热电联供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问题,而且这种新型能源供暖技术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在产生电能时还能够将所产生的废气、蒸汽再次使用,以此来实现电力资源最大化的应用,促使电热供应能够共同发展。

关键词:热电联供;供暖技术;优势

目前,生态环境在不断的恶化,而且各项能源和资源也都在不断的匮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基于上述种种情况,提出节能减排,还需要社会各个领域能够积极承担这一重任,使其能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大都是四季分明,冬季比较寒冷,室内不得不长期供暖,而且不同城市之间供暖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是供暖期间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尽量少使用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的技术,使其能够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对环境的污染。

一、热电联供暖的优势

(一)能够解决能源消耗的问题

需要供暖的地区大多数都是北方,取暖最大的问题就是能源消耗。以往北方城区供暖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燃烧锅炉的形式,虽说能够大范围内为建筑物供暖,但是也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污染环境。再加上北方冬季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长,所有就会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供暖中使用煤炭资源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应用热点暖供电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热电联技术能够将电力能源的废热得到更好的应用

以往燃煤供暖中,将会消掉很多热能,导致热能效应无法发挥的更高,若是想要实现同等程度的热量,那么就需要燃烧更多的煤炭资源,以此才能够确保供暖效果。而电厂和电站在正常供电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无处输送的热能,若是能够将这些热能进行合理的应用,那么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供暖的问题。电热联供电技术的应用更好能够实现这些能量的转换和应用,借助热电联供技术能够将电厂和电站所浪费的能源转换成供暖需要的热力能源(如图一),再将其传输给用户群体,以此能够实现热能的高效转换。自热电联技术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大大减少了能源消耗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供暖效应。

(图一)

二、热电联供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遭受瓶颈

热电联供技术能够将电力能源产生的蒸汽作为暖气传输给用户群体,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供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将所有能源能够更好的应用。但是,目前电站和电厂发展中存在某些问题,重点就是难以承担供热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电联技术的发展。而且还存在一定的设备抑制,要知道,热电联供技术需要有背压机组作为各项设备的支撑,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生产背压机组设备所得到的利润非常的小,所以,该设备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更好的支持。虽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阻碍,但是并不能抹去该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高效发展,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三、热电联供供暖技术的未来展望

(一)供热运行调节

供热运行调节对于供暖取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调节热网的平衡,能够实现整个热电联供供暖的高效运行。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供热调节的各个环节,使其能够利用好持续调节和间接性调节[1],使其无论是在供暖中还是预热过程中都能够根据室内室外的温度差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确保温度、热力能够有效的平衡。简单来说,调节供热系统的平衡就是调节供热产生和热量的传输,能够有效调节热网和用户之间的热力平衡(如图二),而且在热电联供供暖调节中,能够对其进行集中调节和局部调节,而且还能够实现电力的需求分配。

(二)热电联技术的发展前景

对于北方供暖来说,热电联供供暖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我们国家也考虑到北方供暖的实际需要,因此,颁布了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北方各个城市热电容量的指标,使其能够满足北方地区整体供暖的需求。在实际发展中,若是想要热电联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各个地区供暖的需求。同时还要对供电系统和供热系统进行有效的改良,使其不仅能够输出电力、蒸汽,还能够输出更多的热能,实现真正供电和供暖。再者,实现热电联供供暖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电力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而且还能够大大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以此来实现高新、高效的能源,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大大提升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实现了高效热电联供供暖。

综上所述:

在北方实行热电联供供暖技术,不仅能够改善传统供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够将能源效用发挥到最大,这对于供暖和电力行业来说都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电联供暖系统也不同传统供暖一样,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其能够平衡供暖。而且热电联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使用了各种环保技术,在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上还有着良好的应用,而且还适应了现代社会供电系统、供暖系统以及环保要的要求,有着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铭宇; 浅析热电联供供暖技术优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05期.

[2]林欢欢;黄锦涛;王耀文;梁铁波;常经纬;;基于负荷曲线的楼宇热电冷联产系统方案及运行模式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3]陈祥;汪玉华;;并网风光互补电站出力特性分析[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4]蒋润花;杨晓西;杨敏林;秦贯丰;杨小平;;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方式性能优化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5]黄伟;张田;韩湘荣;苏洪玉;;影响光伏发电的日照强度时间函数和气象因素[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6]张田;黄伟;陈虎;裴辉明;李鹏飞;纪双全;;基于全时段模拟积分的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计算[J];可再生能源;2014年08期.

[7]杨兴林;罗星星;王玉宝;邹晓薇;;分布式能源系统经济性优化建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8]徐振福;;微网光伏电站在援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年04期.

论文作者:于晓蕾,李震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热电联供供暖技术优势研究论文_于晓蕾,李震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