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的临床研究论文_董必浩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00 )

【摘要】目的:评价厌食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旺脾虚型厌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对照组,应用厌食三联法(疏肝开胃方、刺四缝、神阙厌食贴)对三联组患儿实施治疗,应用疏肝开胃方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联组患儿的血红蛋白含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厌食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

【关键词】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厌食三联疗法;血红蛋白;疗效;不良反应

厌食症为儿科常见疾病,多见于1~6岁小儿,是指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可诱发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数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祖国传统医学中早有关于小儿厌食症的记载,多辨证为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也不乏治疗该疾病的一些经验用方。伴随着现代中医研究学者对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中医治疗方案,即厌食三联疗法。为进一步明确该方案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中医辨证为肝旺脾虚型厌食的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肝旺脾虚型厌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标准:主症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形体偏瘦,夜眠不佳、便干或溏溲少。次症脉弦细、舌淡或稍红、苔腻。同时具备5项主症和任意1项次症即辨证为肝旺脾虚型厌食。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在1~5岁之间;(3)家属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炎性胃肠疾病、口腔溃疡等其他疾病;(2)入院前两周内服用过治疗厌食的药物。应用抽签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三联组中,男患儿16例,女患儿18例,平均年龄(3.5±0.6)岁。对照组中,男患儿15例,女患儿19例,平均年龄(3.3±0.7)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疏肝开胃方治疗,药物基本方为:柴胡、枳实各8g,白芍、甘草各4g。用药方法: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服用,2周为1个疗程。

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给予三联组患儿刺四缝、神阙厌食贴治疗。刺四缝:常规消毒患儿皮肤后,使用细三棱针快速针刺患儿四缝穴,深度为0.1cm左右,双手针刺方法相同,每周针刺1次,治疗周期为2周。神阙厌食贴:清洗患儿皮肤后,分别于患儿神阙、中脘各贴一贴神阙厌食贴,24小时后取下。开始治疗的前三天每天1次,三天后改为间隔2天贴1次,治疗周期为2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对比两组患儿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治愈:主、次症均基本消失,食量基本恢复正常,精神、睡眠好;(2)有效:主、次症均得到明显减轻,食量有所恢复,精神、睡眠均有所改善;(3)无效:主症无明显变化或发生不良反应退出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 ±s),计数资料的描述形式为(%),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和卡方(x2),P值小于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见下表所示。

注:x2=3.981;P=0.046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联组中,2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中,1例患儿出现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2.9%。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0.349;P=0.555)。

3.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中虽然无小儿厌食的直接描述,但关于小儿厌食症状描述却屡见不鲜,如《伤寒论》中的“不欲饮食”、《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不思乳食”等[1]。现代中医研究学者认小儿厌食的中医病机包括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病在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2]。当今社会,人群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使得孩子喜欢食用高热量的甜食,并养成了焦躁的性格,故较易发生厌食,且证型多为肝旺脾虚,在治疗方面应坚持健脾和胃、疏肝开胃的原则[3]。

本研究所应用的厌食三联疗法中,疏肝开胃方的药物组成包括柴胡、枳实、白芍、甘草,方中柴胡为君药,具有升清阳、解郁热的功效,白芍养血敛阴,为臣药,与枳实合用具有行气散结、疏畅气机的功效,甘草能够缓急和中,且具有疏肝理脾之效,全方诸药合用主治脾胃气虚,具有健脾和胃之效,符合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的中医治疗原则。针刺四缝穴,经研究证实针刺后胃排空加加快,增高胃液酸度和酶的活性,促进机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4]。神阙为任脉要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气血的重要生理功能,在该穴位进行贴服治疗,不仅操作简单,且药效内透肠胃,吸收迅速[5]。中脘为任脉,在应用神阙厌食贴疗法进行治疗时,两穴相配,更利于药物吸收。

由上文表1数据可知,三联组患儿的机体营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由表2数据可知,三联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由2.3部分数据可知,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厌食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能够获得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的常用方案。

参考文献:

[1]连俊兰,邵征洋,陈颖等.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症4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3):18-19.

[2]宋辰斐,潘燕君,夏以琳等.董氏指压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症[J].吉林中医药,2016,10(2):166-169.

[3]罗希.双屏散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厌食8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5-26.

[4]周俊亮,潘奔前,叶伟成等.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症2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62-63.

[5]陈敬欢,尹巧琴.小儿厌食症中医证型与微量元素及HP感染相关性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5):37,70.

论文作者:董必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厌食三联疗法治疗小儿肝旺脾虚型厌食的临床研究论文_董必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