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全身麻醉临床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超琼

王超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人髋关节手术中进行全身麻醉时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0 例在全身麻醉前提下行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分组,为常规机械通气组和保护性通气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初始呼吸频率(f)和吸气呼气时间比(I:E);但是潮气量(Vt)采用不同标准,常规组采用Vt=9ml/kg 理想体重(IBW)、保护通气组采用Vt=7ml/kgIBW。记录并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在氧合指数等六项指标上的不同时间点有着明显差异,保护性通气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老年人进行全麻髋关节手术时采用针对肺部的保护性通气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肺部顺应性,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保护性通气;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全身麻醉;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47-02

老年人由于其本身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自身肺功能的减退,加之进行髋关节手术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以及活动受限,所以更易造成患者的肺功能损伤[1-2]。保护性肺通气旨在进行机械通气支持的同时,保护肺组织免受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是近几年来在针对急性肺损伤的机械通气新策略。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潮气量、限制气道平台压和设定合理的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过度拉伸和肺泡的周期性闭合-开放。近年来,采用保护性通气技术进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肺通气,对于改善术后肺功能及提高治疗效果有着很大帮助,本次研究就此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4 年3 月至2015 年3 月收治的50 例需要实施全身麻醉下进行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常规机械通气组25 例,男10 例,女15 例,平均(66.3±3.4)岁;保护性通气组25例,男12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69.5±3.1)岁。其他具体一般资料如表1 所示: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未服用其他药物,术前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对患者采取HR、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做好基础准备操作。

两组具体通气措施如下:①常规机械通气组:Vt=9ml/kgIBW、f=12 次/min、I:E=1:2,手术过程中调整患者呼吸频率为PETCO235~45mmHg。②保护性通气组:fz 值、I:E 比值以及术中呼吸频率与前者相同,将Vt 值更改为7ml/kgIBW 同时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为6 cmH2O。术中每30min 手法肺复张一次,其方法为:将容量控制模式改为压力控制,然后根据前者模式的气道压力设计压力控制模式的起始吸气压力峰值(Pip),进行1min 的通气以维持肺通气平衡,然后将Pip 和PEEP 自20/5 cmH2O 提高至复张压30/15 cmH2O,提高幅度5cmH2O/次,每个压力下通气5 次,复张压下通气10 次,然后反向调整参数至起始值[3]。

1.3 全麻方法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0.03 mg /kg、罗库溴铵0.6mg /kg、舒芬太尼0.3μg /kg 以及依托咪酯0.3mg /kg 进行麻醉诱导。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七氟烷、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来保持一定的肌肉松弛和镇痛效果。

1.4 观察指标检测分析患者在进行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机械通气1.5 h(T3)、拔除气管导管后1h(T4)、术后 3 d(T5)五个时间点的的检测值。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 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且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常规组的氧合指数以及PaO2在T4和T5时间点上较手术之前明显下降(P<0.05),保护组则在T4上有明显下降而在T5无变化,且T1-3 时间点上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Ppeak 及Pmean 保护组明显高于常规组,而1.5h 后出现Cdyns 下降,P<0.05。

见表2

3 讨论

机械通气的使用越来越广,然而,机械通气是把双刃剑,合理的应用将使重危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否则,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甚或死亡。保护性肺通气是一种以保护患者肺器官免受呼吸机的损伤的同时能够维持机械通气的正常进行为目的的通气策略,该方法原本是用来进行急性肺损伤等呼吸系统衰竭的急救措施,后因传统的大潮量机械通气方法极易造成患者的肺部损伤而被渐渐的应用于胸腹部手术。现今临床上应用的保护性肺通气方法主要包括小潮气量、肺部复张以及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等策略组成。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和肺部功能逐年下降,肺泡以及气道的弹性也随之降低,这就增大了在手术期间给以传统的机械通气造成肺损伤的几率,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小潮气量可以有效的改善氧合指数以及肺器官的顺应性,并且能够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除此之外,保护性通气可以有效的降低由于机械通气诱发的肺部感染以及手术过程中造成的肺损伤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通气方法相比较可得施以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组,其可以有效的改善肺部的氧合指数以及减少老年患者的肺泡的萎陷(表2 数据论证)。此外,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结束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在全身麻醉下的髋关节高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肺部能力,保护患者肺器官的安全,降低手术造成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谢爽,白胜良.Open-lung 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老年肺功能及IL-6 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558-559.[2] 黄壮荣,祝曙光,陈凯,等.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3):2125-2127.

论文作者:王超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全身麻醉临床有效性评价论文_王超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