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论文_陈美涵

论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论文_陈美涵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日渐深入,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诸如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反复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深具中国智慧的解答方案。

“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2017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讲话表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顺应世界发展的要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概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在不久前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没有更好的选择。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相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也站在多边主义一边。”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的提出不是平地起楼,而是在多方面、全方位的考量下做出的重要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告诉我们,各国人民应当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创造繁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在当今世界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论人们身在哪个国家、是否愿意假如,实际上都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需要共同面对挑战。例如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都不再只是针对某几个国家、某部分人群,而是全球人民都在面临的问题,需要全球人民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携起手来共同面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求同”是客观现实的要求,面对全球的重大问题、重大挑战,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存异”最重要的是包容,让不同的文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都得到繁荣发展。只要彼此理解,求同存异,人类一定能够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责任担当,它站在全球的高度上,展现了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同时,这也是世界赋予我们的新责任,我们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担当起这项责任,更要号召世界其他国家政党共同为人类发展作出新贡献。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在如今这样一个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我们应当携起手来,“合”为一个共同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只有这样,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论文作者:陈美涵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论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论文_陈美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