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癌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效果论文_李秀桥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癌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超声诊断,而观察组给予超声造影诊断。两组患者分别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和消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192个病灶,检出率为94.58%(192/203),参照组患者检出102个病灶,检出率为50.25%(102/203),两组结果相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消融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完全消融率为85.19%(69/81),参照组完全消融率为45.24%(38/84)。结论:超声造影指导下射频消融法的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癌;病灶检出率;射频消融;超声造影

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分为转移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日常说的肝癌多是指原发性肝癌。据数据分析,全球每年新发的肝癌患者约有六十万,为恶性肿瘤的第5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类为胆管细胞型肝癌、肝细胞型肝癌、混合型肝癌。若按肿瘤形态又可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此疾病在中国为高发病,女性比男性少[1~2]。因其恶性度高、病情进展迅速,在早期患者多无不适感,而若等到发现症状就诊时,说明已经进入中晚期了。故治疗难度高、疗效差,往往发病后在几个月至1年内即衰竭死亡。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4.6±10.8)岁;参照组女性17例,男性35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4.1±10.9)岁;转移性与原发性病灶分别为76个、101个。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HIVISON Preirus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EUP-C715-1探头,频率为3.5MHZ,根据患者病理情况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造影剂(注射用SF6)指导,平均微泡直径2.5μm,使用前注射5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抽出2.4ml,行肘部浅静脉推注方法在3s内迅速团注,并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的消融状况: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得到完全消融,无复发性,称为完全消融;患者体内肿瘤细胞部分消融,有复发性,称为不完全消融。根据局部复发率和新生肿瘤比例来确定患者的疗效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灶检出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检出192个病灶,检出率为94.58%(192/203),参照组患者检出102个病灶,检出率为50.25%(102/203),两组结果相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消融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共消融81个病灶,部分消融12个,完全消融69个,完全消融率为85.19%(69/81),参照组患者经治疗共消融84个病灶,部分消融46个,完全消融38个,完全消融率为45.24%(38/84),详见表2。

3、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类[3]。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为少见,称为肉瘤。往往多见于肺、子宫、胃、胰腺、卵巢、乳腺、胆道、结直肠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称为原发性肝癌,在中国是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

现今,医院中治疗肝癌的办法多为射频消融法,此方法能够充分了解病人体内病灶的大小、数量和类型;但射频消融不能针对大血管、大肿瘤、附近肠管与分布广泛的肿瘤灶。而射频消融法联合超声造影治疗,病灶的消融率将极大的提高,患者身体恢复更快,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就诊费用,减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4~5]。

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检出192个病灶,检出率为94.58%(192/203),参照组患者检出102个病灶,检出率为50.25%(102/203),两组结果相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消融率明显比参照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共消融81个病灶,部分消融12个,完全消融69个,完全消融率为85.19%,参照组患者经治疗共消融84个病灶,部分消融46个,完全消融38个,完全消融率为45.24%。证明在超声造影联合射频消融法比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更佳,且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荣慧, 桂琳, 黄琼, et al. 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关HBV再激活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进展[J]. 肿瘤药学, 2017(4).

[2]吴红芬, 李志, 江雪梅. 炎症相关的mi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8.

[3]刘军山, 张秀文, 杨志艳.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手术术后胆汁瘤的形成原因及治疗[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8).

[4]徐燕军, 侯瑞, 胡兵. 热沉没效应对射频消融的影响及削减方法[J]. 肿瘤影像学, 2017.

[5]石伟湘, 何伯圣. 影像学方法在肝细胞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3).

论文作者:李秀桥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癌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效果论文_李秀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