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的诊疗分析论文_李亮

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的诊疗分析论文_李亮

李亮(南充市中心医院骨科 637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上肢骨折与脱位病人动脉挫伤的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 年7 月到2013 年8 月收治的13 例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 为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患者恢复功能优良的10 例,功能恢复较差的2 例,功能恢复劣质的1 例。结论 临床上对于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分析患者的损伤机制,为患者进行快速有效而准确的手术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上肢骨折;脱位;动脉挫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65-01

上肢骨折与脱位在骨外科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症状,这种损伤常常合并动脉挫伤,在临床上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生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1]。对于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为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做好恰当的治疗,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主要分析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 年7 月到2013 年8 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伤患者中,抽取1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6 例,女性患者7 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9 岁,最小年龄为17 岁,平均年龄为(35.2±13.4)岁。本研究内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患者都经过手术探查证实为动脉挫伤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都采取了动脉的修复措施。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为患者做好术前的检查和评价工作,术前检查需遵循生命第一,肢体第二的原则,首先对患者的全身损伤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为积极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做好准备,为患者进行输液和输血等抗休克治疗。重点对损伤的肢体进行观察,评价患者损伤具体是否存在伤口淤青、臃肿等情况。采用毁损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ESS)对患者的肢体损伤进行评估[2],并以7 分为标准进行划分,本研究组7 分以上的6 例,7 分以下的7 例,使其各为一组。如怀疑患者存在动脉损伤需要为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为患者进行手术,如患者存在开放伤口需先对患者进行清创处理,如果患者肢体缺血时间已经超过6 小时,重建缺血时间在6 小时以上的,需要为患者优先进行血管修复处理。如果患者的骨折脱位和复位固定之后,预计其修复肢体缺血时间仍然在6 小时以下的患者,需要对患者先进行骨折脱位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患者进行常规的小切口深筋膜切开减压处理,本研究骨折脱位复位后,采用的固定方法主要有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和石膏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分别为8 例、2 例、3 例。对于动脉有挫伤的患者,将动脉段予以直接的切除,直到在显微镜下可见血管生成结构无异常情况为止。采用相应大小的Forgaty 导管对患者两侧的断端进行探查,并取出患者的血栓。

采用适量的肝素钠盐水对管腔进行灌注,并保留于管腔之内,如患者动脉断端无张力,可为患者进行直接的缝合。如患者的张力较大,需要采用侧头静脉或大隐静脉进行桥接,并对静脉损伤与结扎。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采用t 值检验,P < 0.05 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那个所有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间隔2.8~7.6h,平均时间为(5.04±1.06)h。本研究内2 例患者患者进行的血管切除直接缝合治疗,11 例患者采用自体静脉移植术进行治疗。本研究内患者肢体的缺血时间为4.4~10.5h,平均的缺血时间为(6.15±1.46)h。

经过MESS 评分检测,在7 分以上的患者6 例,7 分以下的患者7 例。

本研究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存在,6 例患者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治疗,涉及到扩创术、更换固定术、软组织重建术和骨折不愈合实行的植骨术等。本研究当中有一例患者因为术后长短血管出现栓塞情况,经过了再次的急诊手术,手术之后机织体发生了广泛性的肉坏死,进行了截肢处理。本研究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48d,平均住院时间为(18.2±7.89)d。

为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关于肢体功能评定的测试标准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分,最终患者恢复功能优良的10 例,功能恢复较差的2 例,功能恢复劣质的1 例。比较MESS 评分≥ 7 组患者和< 7 组患者的手术次数与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功能,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能够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说,关于动脉挫伤的诊断相对较为困难,其不仅仅需要依靠体检,也不能单纯的采用5p 症状对其进行单一的诊断对其进行单一的诊断。有研究人员表明,大约有13% 的脉搏正常患者仍然需要进行手术探查[3],而在辅助检查当中,采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更好的诊断患血管损伤情况,可作为诊断及金标准。但是这种检验具有创伤性,本研究采用,彩色血流多普勒进行检测,这是一种方便操作快捷且对患者损伤较小的检查,但因为检查者的经验和开放性伤口等原因,导致这种检查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动脉损伤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将对患者进行查体、辅助检查和医生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必要的时候需要给患者进行手术探查。

分析上肢骨折与脱位及动脉挫伤的治疗,本研究的治疗原则是对肢体缺血已超过6 小时的患者,或已经手术重建学习总时间预计超过6 小时的话,优先选择血管修复术进行治疗,而后再对患者进行骨折与脱位的固定治疗。如果患者的挫伤段血管切除后,通过游离两端仍然存在着无法缝合的缺陷,那么需要通过自体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修复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血管修复。人工血管重建相对来说简单易行,能够尽早的进行重建的血液循环,但是因为其存在管径不匹配等多种原因,所以本研究组内并未采用这种方法。本研究组主要采取,自体静脉进行治疗,你静脉移植的通畅率更高,远期效果相对更好,应该注意,取静脉和清创应该分开两组并同时进行,这样能够减少患者的缺血时间。

综合上述分析,能够得出,临床上对于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分析患者的损伤机制,为患者进行快速有效而准确的手术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张云峰, 孙占胜, 陈振强. 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探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01(04):24-26.[2] 翟文亮, 丁真奇, 练克俭, 郭林新, 刘晖, 周亮. 晚期腘动脉损伤的围手术期治疗[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87(06):624-626.[3] 潘达德, 顾玉东, 侍德, 寿奎水.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27(03):382-383._

论文作者:李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的诊疗分析论文_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