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水务局
摘要: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供给质量和效率的发挥,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必须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保证其发挥正常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小型水利工程供给质量与效率,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在20世纪后期,我国对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开始实行了改革,在经过了改革后,小型水利工程不仅在管理对象上产生了变化,而且在管理制度上也有了巨大的改变,管理机构仅仅需要根据合同内容进行管理工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基础。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仅能提升粮食的年产量,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逐步引进了国外的一些管理经验,且在之后的几年里累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但还是有很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小型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的发展首先是以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供给。小型水利工程是调控小区域内水文分布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区域内减轻旱涝灾害、促进农业灌溉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1.2小型水利工程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其基本条件之一。小型水利工程规模虽小,但与广大农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紧密相关,小型水利工程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影响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是农村社会稳定、国家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战略保障。
1.3小型水利工程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村容整洁,就必须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水土流失与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实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目的。
1.4小型水利工程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对城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镇化建设,需要更多农村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大量农业人口需要从土地中脱离出来,这就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发展规模化农业,这两方面都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即要求小型水利工程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很好的支撑。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权性质不明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与农村生产体系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此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通常需要依靠国家政府和农村自行筹划,而建设完成后的工程产权是归国家政府和农村群众共同所有。此后,农村联产承包制度的实行,使农村经济运营方式从以往的集中运营逐步转化为了分户式运营。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很难明确政府机构和农村群众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上的产权划分,给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也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且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然而,现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和解决。
2.2工程管理观念淡薄、老化失修严重
部分管理部门存在重建轻管思想,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分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只管自己用水不愿管水,不注重对水利工程的爱护,对水利工程影响自己方便就乱拆乱填、在塘坝坝坡上乱种庄稼等现象,破坏严重,由于维修不及时,加速工程毁坏;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年代久,运行时间长,缺乏妥善管理,有的设备已经毁坏,老化失修严重。
2.3管护人员缺乏和管护技术力量不足
管理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少,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不足,安全责任心不强,管理手段和设施也很落后,无法满足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管理人员大多是在当地农村招募,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和管理技术培训,不能适应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非专职管理人员管护责任还不能完全到位。尽管许多地区建立了巡查制度,但大量聘用的兼职人员因技术力量、业务素质、个人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无法真正落实工程的管理制度和直接管护责任。
3建筑项目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策略
3.1明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后,我国政府部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工程的管理效率也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农民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核心,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划分给农民群众,让农村群众可以做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自我建设和自我使用。
3.2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由于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少,导致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要加强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可以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将小型水利工程在需要的资金在财政收入上的比重提高,保证长期有效的投资机制;将公共财政作为主体,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每个项目的公共财政资金,保证经费到位;将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断置换,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不断增加。(2)全面引入社会资金。社会资金的引入需要扩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力,可以以产权改革作为契机,对于工程设施的承包、拍卖或者租赁等都可以进行产权的变更。(3)加强信贷资金机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通过金融政策获取资金投入,将金融与财政结合,建立不同资金融合的投入机制,对于具有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在税收、补贴等方面要实施不同的政策。
3.3加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科技投入
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由传统型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水利设施管护及运行的科技研发及投入,尽快建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4结语
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支撑,还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其具有广泛的公益性、战略性和较强的基础性。因此,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影响了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和国家发展的前进步伐。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与供水、防洪、粮食等安全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将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置于醒目的位置上,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揣时,蔡超万,刘时等.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重要性[D].湖南水利,2014(21).
[2]张晓都,梁年光.对于水利工程发展对策的探讨[M].安徽水利水电,2012.6.
[3]王成捷.对发展水利经济的思考[J].江苏水利水电,2012.
[4]朱过语.统筹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N].浙江水利,2010(23).
论文作者:张文娟,袁立妹,邵建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农村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 水利论文; 产权论文; 农业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