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现阶段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论文_蔡极伦

浅谈完善现阶段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论文_蔡极伦

蔡极伦

陆丰市环境监测站 广东 陆丰 51650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恶化的环境倍受社会和民众的关注,环保领域中的环境监测信息在无形之中被推上社会信息化的平台,这将给人们带来了更多便利,但进入初始阶段的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充分使用的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进行工作的高效管理系统。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当前如何完善信息化的环境监测建设工程提出了建议,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引言

在我国,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一些进展,但随着环境监测的工作不断的增加和工作的复杂程度不断的提高,停留在之前的监测思路和工作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当前实现环境监测技术自动化与网络在线化的信息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只有做好监测工作的每个细节以及完全使用信息化来强化监测整体工作,才能达到监测资源共享的预期效果。

一 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设

1.1项目规划成为第一步骤。

在进行一个新项目工作的前提,拥有一个完善的规划方案,给工作人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不断的进行项目工作实施建设,最终完成建设的目标。下面以某城市为例子来分析说明以上的观点:在某城市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设实施5年计划,以每3年为一个周期建设,3年内的建设分别为系统优化,系统使用,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完善以上3方面的系统建设后就不会再设定周期性工作。因环境监测工作会随着每个时间段进行变化,所以,相应的技术准备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周期性设置只适和用在几年内的一个工作范围。但关于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正常情况下,都是分周期性的进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前期系统工作验收后的下步工作的继续开发,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成本,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主线要明确,资源需充分。

1.2.1明确我国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主要由监测管理和监测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两部分的主要工作。监测管理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担任主体构架角色,监测业务则担任的是主体内容的角色,是环境监测行业生存的前提与基础。系统的监测产品主要是数据业务的系统信息处理,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数据的详细精确很重要。

1.2.2 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前需要充分准备所需的资源。主要是企业的前期资金投入和后期的投入,在建设初期,一定要明确一个团队进行跟进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所需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软硬件购置需根据项目需求来进行,避免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在项目后期建设过程中,企业投入的资金是长期的,需持续的为系统软硬件进行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在建设环境监测系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系统一定要与外围系统间进行交互。监测工作的根本性是为环境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以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开放性特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应对自身的系统非常熟悉,比如系统特点,数据结构,来进行实现与外围系统的有效工作。

1.4 软件平台的建设,确定整体模式。

环境监测从业工作人员今在对系统软件进行选择时,需注意选取行业内信誉好的供应商,同时要谨记在进行不同业务系统的建设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式,因此,软件的平台选择具备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两方面性质。另外,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具备有二次开发能力的软件平台,保证所选的软件已开发较为成熟。

在进行子模式系统选择时,从业技术人员应根据自己需求的子系统的特性来进行选择,对一致性的追求是没要求的。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让整个信息系统构建出一个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平台内可以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综合数据平台目的在于集成数据,而非应用集成,这一平台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加以关联,避免了数据割裂。

二 环境信息化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建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有四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信息共享不充分,信息流动性范围小,严重出现孤立状况。第二方面: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充分的发挥,导致定位技术只应用在展示的方面,未能使用在技术方面。第三方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论未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方面:环境在线监测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系统的软件平台处理不了深度的数据,在线化监测理念未能实现。

三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建议

3.1 明确定位,按照科学合理的开发思路。要使环境监测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定位,按照科学合理的开发思路。从业人员必须要时刻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还需要关注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关注本部门同级别间的一个协调工作。在进行系统设计和方案规划的时期,整合分析业务,还要考虑目前的监测业务的需求点,以及未来将出现的新需求,从业技术人员应按照国家的检测要求范围来对自身部门的运行工作进行规划,要做到深入的掌握本职工作的技术要点,还应对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进行了解。

3.2 数据架构的完善,形成有序的数据流。

进行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时,工作部门首先要把历史环境数据整合起来,进行数据分析,结合之前的工作经历进行整合,得出符合当前业务需求的数据规则与编码体系,并将这两者进一步明确与规范。

3.3严格遵守行业标准,规范系统建设。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将环境监测的行业标准与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作为工作方针,应从不同层次与角度进行处理问题。之所以要将原有的数据组成与数据库结构投入改造过程,是为了保证数据系统内部监测信息的特异性与准确性,从而为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从业人员需要将数据库进行有效架构并予以升级,不断改良数据结构,同时不断筛选与核对数据信息,实现数据库中数据字典的规范化。

4.精简工作流程,形成有序工作流。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中,工作人员应该仔细分析业务流程,将工作步骤予以简化,构成有序的工作流程。在系统进行常规采样与监测时,由于监测工作覆盖面广、涉及的项目门类众多、信息量巨大、信息复杂度高,所以工作人员务必要保证信息的准确与有效,另外,还要尽可能地简化数据填报、计算、信息审核、数据管理的流程,减弱系统的运行负荷,增强其便捷性与实用性。

5.在系统应用中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努力,系统投入运营后,同样需要不断的维护与完善。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各个业务子系统的开发,之后,应该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的方方面面普及信息技术。在信息系统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与修改建议,此时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地调整系统,真正发挥信息化建设对于环境监测的促进效能。

四 结束语

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环境管理控制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向监测技术的自动化与监测过程的在线化。在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阶段,仍处于较落后状态,不能完全满足环境工作的需要,因此,环境监测人员要制定可行计划,加快信息化建设。

论文作者:蔡极伦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  ;  ;  ;  ;  ;  ;  ;  

浅谈完善现阶段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论文_蔡极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