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论文_查永富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镇卫生院 675805)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8 例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有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法、吸氧法、雾化吸入、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例数占总数的94.74%。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气分压分别降为(31.09±2.06)mmHg 和(86.40±3.21)mmHg。治疗前后两项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4 例,占总数的10.53%。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有效地诊断并进行药物治疗,其疗效较好但要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肺部啰音;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241-02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疾病的主要表现为呼吸气流受到限制,甚至引发呼吸衰竭[1]。针对老年患者体质较弱且伴有多种其他疾病的特点,应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38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之间收治的38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为65~77 岁,平均年龄为(68.2±2.8)岁。患者在入院时,均表现出以下一项或者多项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气短,咳痰。其中,患有肺气肿的患者有2 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有4 例,有吸烟史的患者为18 例。排除具有其他肺部疾病和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38 例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有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1.3 诊断方法

诊断方式包括以下三种:①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②进行肺功能检查,要求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当FEV1/FVC 值低于70%,则可以确定持续存在气流受限情况。③X 胸片检查,患者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三种全部符合,则可认为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4 治疗方法

1.4.1 药物治疗法

给予患者沙丁胺醇(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批准文号为H1094001),每日3 次,每次2 片。发作时,给予盐酸氨溴素(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其批准文号为H20030360)气雾吸入,每次30ml。

1.4.2 氧疗

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进行治疗,氧气流量为1.5~3.5L/min,每

天吸氧约15 小时,氧气浓度为26%左右。在吸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氧气流量和湿度,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时刻进行观察。

1.4.2 雾化吸入

使患者呼吸道时刻保持畅通,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便将分泌物及时咳出。部分老年患者会存在痰液粘结且咳出困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H32022694)0.3mg,每日吸入两次。雾化吸入法可以稀释痰液,促使痰液排出。部分患者体质较弱,无法自行咳痰,必要时可遵照医嘱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1.4.3 康复训练

要求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方法,促使胸膈呼吸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有所增强,提高肺活量。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对其进行健康饮食指导,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应使用油腻辛辣食物。

1.4.4 心理辅导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尤其是老年患者,会导致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患者产生的抑郁、悲观和焦虑等情绪,进行沟通和辅导,告知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息,消除抑郁心理,积极主动地服药治疗。

1.5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指患者肺部啰音大幅减少甚至消失,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有效指患者肺部啰音减少,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指患者肺部啰音未减少,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此外,还应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情况,包括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和氧气分压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当P<0.05 时,则表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38 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患者为19 例,占总数的50%,有效患者为17 例,占总数的44.74%,无效患者2 例,占总数的5.26%。总有效例数为36 例,占总数的94.74%

2.2 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气分压分别为(31.09±2.06)mmHg 和(86.40±3.21)mmHg。治疗前后两项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可见下表:

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情况(−x±s)

2.3 并发症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1 例患者出现气胸,占总数的2.63%,2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占总数的5.26%,1 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占总数的2.63%。经过后续治疗,所有并发症均得到控制。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4 例,占总数的10.53%。

3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反复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咳痰等现象,其治疗过程较慢,往往疾病会反复发作。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达到9%,每年由接近1000 万人口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致残,死亡者则达到100 万。而在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并长期伴有咳嗽和胸闷气短的症状。大量的相关文献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患者所处在的环境具有较强的关系,长期吸入有害气体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尤其是肺部功能减弱的老年人群。该病持续时间较长,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2-3]。

在本研究中,对38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果发现,总有效例数占总数的94.74%。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和氧气分压分别降为(31.09±2.06)mmHg 和(86.40±3.21)mmHg。治疗后的气血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治疗前后两项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共4 例,占总数的10.53%。其原因在于沙丁胺醇可以长久地对气管产生药物疗效,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其药效可以深入肺部气管。该药能有效地抑制组胺和致过敏性迟缓反应物质的释放,减轻气管痉挛情况。可见,给予患者沙丁胺醇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这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还应进行氧气治疗、雾化吸入、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以提高疗效。但是,应该注意到患者可能会发生气胸、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3%,应对并发症进行预防。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有效地诊断并进行药物治疗,其疗效较好但要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柳涛,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 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01(22):1-12.

[2] 陈广湛,李月弟.100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16):39-40.

[3] 赵彩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24):290-291.

论文作者:查永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论文_查永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