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论文_张军,张海波,温雯婷,申俊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医保的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医保参与度和完善大学生医保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调查南京市某高校318名在校大学生,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描述大学生特征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大学生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结果:大学生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参保意愿具有正向作用,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参保意愿的影响不明显;另外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之间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感知行为控制与参保态度、主观规范之间具有负向的相关关系。结论:积极的参保态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参保意愿;同时加强大学生主观规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参保意愿。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参保意愿;影响因素

1.引言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 《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自此大学生由公费医疗转变为医疗保险。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根据中央政策制定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结合卫生部门和各个高校构建起具体的、可实行的大学生医保政策体系。大学生医保政策的制定是从当前社会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为健全高校学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政策支持。新系统发生论认为政策的实质是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1],对应医保政策,其政策主体是包含政府高校在内的相关实行决策部门,政策客体则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医疗需求问题。大学生医保政策施行至今,对提升大学生医疗保障和减轻大学生就医就诊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学生参保意愿不强,参保率低、医保政策与学生需求不匹配、高校医保管理体制不健全、校医院服务质量较低等等,总体上都是政策主体(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与客体(高校学生医保问题)的矛盾。本文从大学生医保政策的目标人群出发,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大学生参保行为背后的意愿问题,深入探究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为政策主体更好的完善大学生医保政策提供政策依据。

2.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2.1理论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研究个体行为生成的重要理论之一,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20世纪90年代,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目标行为受其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同时行为意向受个体的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的影响,且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之间相互影响。基于上述理论构建大学新生参保意愿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大学生参保意愿模型

2.2研究假设

2.2.1 参保态度与参保意愿的关系

行为态度指个体对执行某种行为的评价,对应到模型中,即参保态度是指大学生对参与大学生医保行为的评价。主桂莲[2](2012)对重庆市大学生参加医保研究发现参保费越低,保险越充分,学生对医保的满意度越高,进而越愿意参保。陈君程等[3](2014)发现随着大学生对城居医保满意程度越低,参保意愿也越低。赵雪[4](2014)分析大学生参保满意度后提出当学生认为参加大学生医保作用越小时,越不愿意参加大学生医保。李建秀等[5](2015)认为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了解越多,其参保意愿越强。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大学生的参保态度对其参保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2.2.2 感知行为控制与参保意愿的关系

感知行为控制是指个人预期在采取某种行为时自己所感受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在大学生医保中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是否参与医保这一行为的控制程度。主桂莲[2](2012)研究发现大学生年级越高,参保率越低。尹翠艳[6](2016)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后发现,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越好,越不愿意参加医保。陈昭蓉等[7](2017)对研究生医保分析后认为经济越独立,学生参加大学生医保意愿越低。基于上述讨论,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大学生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参保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2.2.3 主观规范与参保意愿的关系

主观规范指个人在决策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即大学生在决定是否参加医保时所受到的他人或团体的影响。董庆辉等[8](2015)通过对南京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知晓水平分析后发现组织对医保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医保具有直接影响。和欢[9](2016)对大学生医保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当身边参加医保的同学越多时,学生更倾向于参加医保。由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对其参保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2.2.4 参保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前人对于参保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较少,尤其在医疗保险方面尚无可以借鉴的研究,故本文根据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正向作用于参保意愿,而感知行为控制负向作用于参保意愿,反推三者相关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4:大学生的参保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之间具有相互的负向作用;

假设H5:大学生的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之间具有相互的负向作用;

假设H6:大学生的主观规范与参保态度之间具有相互的正向作用。

3.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3.1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釆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进行认可度的测量,认可度由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问卷包含基础信息和调查量表两部分,量表涉及参保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参保意愿4个变量。本次研究是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某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4份。经筛查剔除无效问卷36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达89.83%,符合调查统计分析的标准,达到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要求。

3.3.1描述性分析

表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描述(N=318)

表 3-2 调查问卷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表

调查数据基本统计变量的描述可知,调查问卷中15个测量题项的有效值均为318;均值介于2.2-4.7之间,其中态度2和意愿2题项均值最大,为4.63,行为控制1题项的均值最小为2.26,总体而言所有题项的平均值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在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方面,一般研究认为当偏度系数值绝对值小于3,峰度系数绝对值小于10,则可认为样本数据基本服正态分布。由表可知预调查样本数据的偏度系数平均绝对值均小于3,峰度系数平均绝对值均小于7,可以说明调查数据分布服从正态分布,(详见表3-2)。

3.3.2信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在统计学中常用于衡量调查问卷各测量指标间是否具有一致性,反映样本的稳定性程度。样本数据信度大小与测验的结果可靠稳定性以及模型的可重复性正相关,因此选用Cronbach’s 系数作为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信度分析的指标,当Cronbach’s ≥0.70时则可认为调查数据的属于高信度且数值越接近1说明调查问卷的信度越高。运用 SPSS19.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表 3-3 显示了问卷信度检验结果。其中参保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和参保意愿的Cronbach's Alpha值分别为0.764,0.807,0.748,0.818,都大于推荐值0.7,可以认为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KMO值为0.858,大于推荐值0.5,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为0.000小于0.05,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查看旋转成分矩阵可看出量表每个观察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这一最低可接受水平,表面测量量表整体拥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表 3-3 调查问卷各变量及整体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表3-4 旋转成份矩阵a

由表3-4旋转成份矩阵可知提取4个因子,态度1、态度2、态度3、态度4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有效的解释了参保态度维度;行为控制1、行为控制2、行为控制3、行为控制4在第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有效的解释了感知行为控制维度;主观规范1、主观规范2、主观规范3在第4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有效的解释了主观规范维度;意愿1、意愿2、意愿3、意愿4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有效的解释了参保意愿维度。

3.2 模型假设检验

本研究使用Amos22.0软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进行检验,本模型的拟合指标值都位于推荐值范围内,可见理论模型与假设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表明理论模型的设定是可接受的。潜变量之间结构关系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的估计值、T值和假设检验结果如表3-5所示,可以看出假设H1和H3均通过了T检验,临界比值分别为3.647和2.351,绝对值大于1.96,路径系数在置信度a=0.05的水平上显著;假设H2未通过T检验,临界比为-1.017,路径系数为-0.058,路径系数不明显,假设无法得到验证。

表3-5 假设检验结果

图3-6 模型最终的路径路线图

注:“”表示相互影响路径系数,“”表示单项影响的路径系数,其中“”表示不明显的单项影响路径。

4.研究结论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医保实施的目标群体,具有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独立性若、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不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有别于其他群体。通过对大学生参保意愿的模型分析,可知大学生的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参保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感知行为控制对于大学生参保意愿的影响程度不明显。在大学生的参保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之间,大学生的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而大学生的感知行为控制对于其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具有负向相关关系。因此,对于政策实施主体而言,提升大学生的参保率关键在于改善大学生参保态度和主观规范。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主桂莲.重庆市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3] 陈君程,袁萍,张迎,郭雪花,何建秀,包西平,艾莉.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3):472-474.

[4] 赵雪.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辽宁大学,2014.

[5] 李建秀,谭岱,杨曙民,王晓梅,郭新华,刘宇宁,马常义.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300-4302+4331.

[6] 尹翠艳.我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7] 陈昭蓉,蔡萌,张军,尹刚.研究生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认知和评价状况分析——基于江苏省五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01):38-40+56.

[8] 董庆辉,林振平,王海涛,蔡伟鹏,陈秋竺,邵倩雯,王小全.南京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02):248-251.

[9] 和欢.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满意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6.

*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SJD142)

作者简介:张军(1978-),男,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副书记助理研究员,博士在读,

通讯作者:申俊龙,(1952-)男,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文作者:张军,张海波,温雯婷,申俊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参保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某高校为例*论文_张军,张海波,温雯婷,申俊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