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技术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论文_王梗 张晶旭 黄德磊,李策,刘文波

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经显微技术的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基于显微技术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矫正、瞳孔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视力>0.5者占比65.12%,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30%,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43只眼瞳孔以2-4mm瞳孔基本圆形为主,占90.69%(39/4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予以显微技术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患者瞳孔恢复,提高视力,且并无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关键词:显微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瞳孔;视力矫正;并发症

小瞳孔白内障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病症,传统对于该病常常以囊外摘除术、虹膜节段切除为主,但术后容易导致虹膜后粘连、虹膜基质出血及撕裂等并发症。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提高,于显微技术下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鉴于此,选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基于显微技术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瞳孔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3眼。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6.25±7.13)岁;白内障患病时间2-9年,白内障平均患病时间(6.15±2.02)年;光感0.1-0.6,平均光感(0.33±0.01);致病原因:外伤5例,糖尿病3例,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22例,其他5例;按Emerh分级法晶状体核硬度:I-II级9只眼,III级20只眼,IV级14只眼。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确诊为小瞳孔白内障;②无眼部疾病史、眼科手术史与手术禁忌症;③排除伴有严重慢性心肺疾病与系统性疾病;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一般方法

术前3d采用典必殊滴眼液,3次/d,术前0.5h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10min/1次。手术当天采用倍诺喜滴眼液常规麻醉,于显微镜下进行,于患者角膜缘后的2mm处作反弧形隧道切口,并于患者角膜缘内1mm处进入前房。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行青光眼术后患者需避开透明角膜切口或者滤过泡作巩膜隧道切口[2]。除此之外,针对虹膜粘连广泛或者瞳孔膜闭者,需剪除或撕掉患者瞳孔区机化膜,针对少量或轻度虹膜后粘连患者仅仅采用透明质酸钠或粘弹剂作钝性分离即可。于患者前房内注入粘弹剂,操作者在半盲的状态下采用撕囊摄连续环形撕囊,对核与皮质予以充分地分离,原位超声乳化碎核后将残留的皮质进行注吸,通过患者的小瞳孔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矫正,观察患者瞳孔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予以统计学计算。计量指标以(%)形式展开, 检验;计数指标以( )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矫正情况

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视力>0.5者占比65.12%,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30%,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患者术后瞳孔及并发症情况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患者43只眼瞳孔以2-4mm瞳孔基本圆形为主,占90.69%(39/43)。术后有5只眼角膜出现轻度水肿,但3-7d完全消失;1只眼出现前房积血,术后3d吸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随着现代显微技术的发展,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小瞳孔状态已不再为禁忌症,经显微技术下的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其不容易对虹膜造成损伤而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同时其还能避免术后出现眩光及畏光等并发症。在显微镜下,于半盲状态下采用撕囊摄连续环形撕囊,通过患者的小瞳孔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不会对患者瞳孔括约肌造成损伤,可保持生理性圆瞳孔[3]。本次研究中,患者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视力>0.5者占比65.12%,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30%,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显微技术下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同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患者43只眼瞳孔以2-4mm瞳孔基本圆形为主,占90.69%(39/4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该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瞳孔状态,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对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予以显微技术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患者瞳孔恢复,提高视力,且并无并发症的出现,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韵倩,王剑锋,方丽.病理性大瞳孔下显微小撕囊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8,16(2):144-146.

[2]曹嵘,刘杨.显微技术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5例临床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5):437-438.

[3]王虎.白内障超声乳化模式对眼组织的影响以及5.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的影响[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1.

论文作者:王梗 张晶旭 黄德磊,李策,刘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显微技术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分析论文_王梗 张晶旭 黄德磊,李策,刘文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