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政府中东战略的得失_伊拉克战争论文

布什政府中东战略的得失_伊拉克战争论文

布什政府中东战略的得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得失论文,布什政府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08)03-0019-04

一、克林顿与布什的中东战略比较

布什政府班底中,包括正副总统和国务卿等在内,虽然都属强硬派,但几年来的政绩乏善可陈,频频出现败笔。就以轻言要武力解决伊朗一事而言,就可看出布什政府处事的狂妄轻率。伊朗的总体实力、政权巩固程度及民众团结精神不容美国低估,加上美国身陷伊拉克困局、可调动的兵员有限、国内民众激烈反对诸因素,布什政府已根本无法对伊朗动武。这几年美国当政诸要员在伊朗问题上多次发表威胁性言论,但最后都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反而成为笑料。而伊朗则越压越硬,毫不退让,搞得美英等国十分狼狈。

事实证明,大国的许多所谓战略利益未必非要通过战争手段和单边政策来获取。克林顿执政的8年中,美国并未在中东动武,同样使中东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和基本平衡,并从中获得许多战略利益。当时,美国对伊拉克围而不打;积极斡旋巴以冲突,巴以和平进程取得重要进展;在联合国石油换食品协议下,大部分伊拉克廉价石油最终源源进入美国市场;那时,美国与俄罗斯关系也没有现在这样紧张和僵持;2000年底美国与朝鲜和伊朗的关系明显转暖,甚至已经开始探讨关系正常化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财政盈余数千亿美元。美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都在上升。

布什政府上台后全面否定了克林顿政府行之有效的对外政策,后果严重。尽管美国以4,000名士兵阵亡为代价导致数十万伊拉克平民丧生,从宏观上控制了伊拉克,获得了在伊拉克所谓的石油控制权,但没有得到多少石油。它在中亚的军事基地解决不了目前之困,阿富汗局势不稳,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一度卷土重来,在阿东南部非常活跃。由于布什政府强力打压伊朗,伊朗核问题更加尖锐化,中东局势不仅没有稳定,反而更加动荡。美国轰轰烈烈到处反恐,但恐怖主义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日趋严重的势头。

当前,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巴以关系依然紧张,黎巴嫩和以色列经历2006年的冲突之后形势仍不乐观。伊朗、叙利亚与美国的关系仍然十分紧张。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伊朗实力上升、在中东的回旋余地加大,并伴随布什政府即将结束而加大与美国的周旋力度。布什政府已经没有时间和力量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巴以2008年底达成和解协议的计划基本无法实现。

地缘政治形势动荡导致国际油价高涨,大大加强了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的力量。2005年下半年以来,俄罗斯对于美国的外交斗争力度明显增强。俄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和石油生产能力,这是俄当前最有力的、最现成的能源武器和外汇储备。美国企图靠油价上升把持国际舞台、打击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成长,却因俄石油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进退两难。

二、布什政府自身导致的战略困局

布什政府8年来的所作所为的确改变了中东,但也最终为中东所钳制、所纠缠,陷入多方面的战略被动。美国在中东,无论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还是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问题,都是棘手的难题,而且,中东国家或组织有相当的关联和互动,使布什政府疲于奔命。2003年5月美国“拿下”伊拉克之后,布什政府的民意支持率一度达到90%,布什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而仅仅几年之后的今天,美国国内对布什政府的厌倦和批判之声已不绝于耳。原因究竟何在?

首先,布什政府以子虚乌有的理由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损害了美国经济,短期内使美国伤了元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指出,美国经济带有累累的伊拉克战痕。人们以往认为战争有利于经济,但这场战争对经济尤其不利。它造成油价飙升,战争开始时油价每桶不到25美元,今天的高油价意味着美国必须向石油国支付巨额美元,而不是把这些钱用在国内。花费在战争的钱,不像花在国内那样能够刺激经济,也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美国已经在战争上的花费每月高达120亿美元,而且战争还没有结束,以后需要投入的费用将会更多。美国的国家债务在8年内增加了50%,其中的1万亿美元是战争带来的——10年内国债估计还要增加两倍以上。有分析认为,美国进攻伊拉克是为了石油,此言不虚,但战乱频仍的伊拉克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多少石油,输油管线的不通畅以及石油生产的不正常,使得美国所谓为石油而战的理由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布什政府为了保住面子,一直坚称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确性”,从而引起公愤。布什政府的谎言已使美国士兵和无辜的伊拉克民众付出沉重的代价。有报道说伊拉克民众已经死亡、60万,即便这个数字有所夸大,死亡人数以10万计是不会错的。2008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和伊拉克政府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自2003年3月19日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大约15.1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伊安全部队死亡人数为1.2万人。美国士兵死亡4000多名、负伤几万名,耗资超过5,000亿美元。民调显示,只有31%的美国人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表示认可,72%的美国士兵希望能早日撤军回家,86%的伊拉克人也同样要求美国撤军。可以说,美国上下都盼望美国政坛变天、布什政府赶快结束任期。

第三,虽然美国在宏观上控制了伊拉克,但伊安全局势没有好转。2008年3月25日,伊安全部队在南部城市巴士拉发动针对“迈赫迪军”的军事行动以来,萨德尔与伊政府关系持续紧张。伊拉克的政治运作表面正常,但派系争斗从来没有停止。面临伊拉克四分五裂的危险,美国甚至一度考虑默认这种分裂状态。战争的不顺使许多美国士兵陷入惶恐之中,2008年4月17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表的报告称,每5个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生存下来的美军士兵中就有一个遭遇心理疾病困扰,有些士兵患上了“创伤后压力综合症”,有些则是抑郁症,类似的士兵总人数约有30万。

最后,美国不仅没有从肉体上抓获或消灭“基地”组织的一号人物本·拉登和二号人物扎瓦赫里,在政治上也没有占到上风。两个关键人物已经多次通过录像或录音出场,骚扰美国,展示自己的影响。

三、中东的硬骨头——伊朗核问题

继第1737、1747号决议之后,安理会于2008年3月3日通过制裁伊朗的第三份决议即第1803号决议。新决议表示要惩罚伊朗拒不暂停铀浓缩活动的立场,并督促其早日执行安理会相关决议。安理会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决议通过90天内就伊朗执行决议情况递交报告,届时如果伊朗未能按照安理会要求暂停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将“采取进一步适当措施让伊朗执行相关决议”。但近年来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朗制裁决议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私下里,美一直保持与伊朗接触,双方已经就伊拉克问题展开了三轮会谈,目前均有意就伊拉克形势举行带有附加条件的第四轮会谈。第1803号决议通过后,伊核问题六国希望以压力和鼓励同时进行推动伊朗作出重要让步。六国外长联合声明重申谈判的大门依然敞开着,六国2006年提出的解决伊核问题一揽子方案依然有效。但伊朗拒绝接受,且态度强硬。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08年4月13日发表谈话称,美国对于伊朗继续向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军事装备非常关切,但是驻伊美军与伊朗发生军事冲突的几率“非常低”。

六国积极斡旋核问题仅仅是一个方面,背后是布什政府与伊朗政权围绕各自战略目标进行的战略博弈,是施压与反施压、颠覆与反颠覆的较量。核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伊相互施压的牌。伊朗一方面力图迫使布什政府改变对伊朗政策,希望与美改善关系,同时以理性斗争阻止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多年来的目标就是寻求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然后顺利融入国际社会。这一设想在2000年克林顿执政的最后一年发展势头良好,如果不是布什上台后全面推翻克林顿的对伊朗政策,美伊恐怕早就实现关系正常化了。甚至2003年前,伊朗还对布什政府抱有幻想,并在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表示支持或默许。但布什政府一再拒绝伊朗的善意,积极寻求与美缓和关系的哈塔米政府于2005年中黯然下台,强硬的内贾德上台执政至今。

布什政府试图以伊朗核问题为借口联合西方盟友对伊朗施压,希望要么使伊朗政府屈服,要么激发伊朗内部生变。美国对其热炒的伊朗核问题是心中有数的。2007年12月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布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停止研制核武的项目。这项关于伊朗核研发进程的重要文件已经说明,美国不那么担心伊朗的核能力。伊朗不断高调炒作要增开离心机、提高浓缩铀的纯度以及捍卫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等言行,也是视美国态度而行的对应之策。本质上,核问题是美伊互相不信任的外在表现。在切实执行联合国决议、推动解决核问题方面,美伊都有前提条件:伊朗不信任布什政府,要求它首先对伊朗的国家安全作出承诺;而布什政府则要求伊朗首先要停止铀浓缩和核开发。

只要布什政府能够果断改变对伊朗政策,美国所得将多于所失,所谓的核问题的分量将大大减小。然而布什的性格决定了他难以在剩余的几个月内根本改变对伊朗的敌视政策,已经不可能在伊朗核问题及美伊关系方面留下积极的外交遗产。布什于2008年1月访问中东,争取中东国家反对伊朗是重要目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4月15日说,伊朗处于中东“对美国不满、具有破坏性和不稳定的各种因素”的核心位置,但马伦并不认为伊朗将是美国卷入的下一场冲突的发生地。布什政府也努力维持现状。伊朗看穿了这一点,因而以更大力度进行周旋和拖延,寄望于下一届美国政府,强烈期望民主党赢得总统大选。因此,2008年初以来,伊朗一改以往对美国缓和关系的急切心态,开始变得超脱起来。伊朗也看准了布什政府受制于国内各种因素,已经不可能对伊朗动武,因而对美斗争加强。2008年1月以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称:伊朗不急于恢复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美国决不会挫败我们,也不会让我们屈服。美伊在海湾发生的舰只对峙事件说明,伊朗对美国一再声称的军事威胁并未当回事。

四、谁从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中获益

布什政府错误的中东政策使美国的军工集团和石油集团大发横财。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财团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财团是二战后崛起的两个新财团。它们依靠军火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同时积极参与美国内政外交决策,扶植政治代理人,从中获得牟利机会。军工利益集团从伊拉克等战争中获利很多。美国几次发动战争,尽管损害了美国的软实力,牺牲了不少士兵的生命,但赚取了很丰厚的经济利益。

美国年石油消费量为9.3亿吨,而自产石油不足2.5亿吨。伊拉克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这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重要诱因。而发动两次伊拉克战争的布什父子都有浓厚的军工和石油集团支持背景。布什家族是本世纪初靠石油起家的,最先加入汉贝尔石油公司,该公司后来变身为埃克森公司。就是在石油集团的支持下,1989年1月老布什成功地当选美国总统,1991年老布什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就是为了石油。小布什2003年再次发动伊拉克战争,石油也是首要目标。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小布什得到石油集团和军工利益集团的大量捐款。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赖斯等重要阁僚也都有石油财团的背景。

目前国际油价每桶高达120美元之多,石油巨商从中获得巨大利润。许多在伊拉克的所谓美国咨询机构和公司参与制定了《伊拉克石油法》,规定现有80个油田中的65个以及以后勘探出的大油田,都要交给外国石油公司开发经营并进行分成,分成的第一阶段,外国公司可获收入的60%~70%,第二阶段则是20%,基本垄断了石油红利。伊拉克政府迫于美国压力而于2007年7月批准了该法草案。美国副总统切尼曾经供职并至今保持密切关系的石油巨头哈里伯顿公司从伊拉克战争中获得巨额利润,2004年至2007年哈里伯顿从伊拉克和阿富汗获利160亿美元,仅其伊拉克分公司的年收入就等于公司年总收入的一半。美国的私人保安公司也靠伊拉克战争牟取暴利,近期爆出丑闻的“黑水公司”就是这场战争的畸形产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不愿从伊拉克撤军,不愿结束伊拉克战争的真实原因。

[收稿日期]2008-05-27

标签:;  ;  ;  ;  ;  ;  ;  ;  ;  ;  ;  ;  

布什政府中东战略的得失_伊拉克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