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研究论文_刘伟聪

平乡县人民医院,妇二科 05450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我院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空气栓塞的发生率为2.4%,子宫穿孔发生率为2.4%,术后出血发生率为7.1%,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4%,TURP的发生率为4.8%,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结论 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术后随访;并发症;临床研究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当前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进行子宫肌瘤切除,但是开腹手术的创口较大,术后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因此整体患者满意度与临床治疗效果较差[1-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度在不断增加。其不仅保留了患者的开腹之苦,同时也使得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和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获得治疗[4]。但其也存在着一定弊端,如操作不慎或是术前准备不完善,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5]。我们对于其发生率交到的几个并发症进行分析可知,其多为TURP综合征、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术后出血和感染等等[6]。鉴于此,本次研究 探讨对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我院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42例,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诊断确诊为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2)所有研究对象均与治疗前签署了患者知情同意书并自愿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为32-53岁,平均年龄为41.3±6.4岁。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分类,其中0型患者为21例,I型患者为15例,II型患者为6例。

1.2 治疗药物

嘉文(通用名:间苯三酚注射液,英文名:Phloroglucinol Injection;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766,生产企业:LaboratoiresL.Lafon)。力蒙欣(丙泊酚注射液,Propofol Injection,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82,生产企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ml:0.2g)。

1.3 方法

根据患者的生理期结束时间进行手术时间的调整,对于绝经患者,手术时间不做具体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常规检查,重点对患者的手术禁忌进行询问与排查。所有患者与术后30min注射间苯三酚,从而达到软化和扩张宫颈管的目的。术前麻醉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并使用常规消毒巾进行消毒,安置电切镜以观察患者宫腔内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肌瘤类型进行不同术式,其中0型患者使用电切镜将瘤蒂部位切除,摘除肌瘤;对于I型、II型患者,肌瘤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使用电切割套圈将瘤体最为突出的部位越过,直到肌瘤表面,抵达后部,随即使用套圈做匀速切割,进而将肌瘤切割为正常子宫内膜形态。

1.4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

2结果

本次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栓塞的发生率为2.4%,子宫穿孔发生率为2.4%,术后出血发生率为7.1%,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4%,TURP的发生率为4.8%,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9.0%,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例/%]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宫腔镜下电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度再逐渐增加,其主要通膨大患者的子宫宫腔从而达到在其宫腔镜监视下进行手术操作,这种微切口的可视化操作不仅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同时减少了患者术后及术后的出血风险,疗效明显[7]。宫腔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患者子宫颈口和阴道,利用宫腔电切镜切除患者黏膜下肌瘤的一种临床手段,宫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度在不断增加。其不仅保留了患者的开腹之苦,同时也使得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和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获得治疗。进而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轻患者开腹痛苦[8]。本次研究中在患者术后给予其一定的护理干预,结果显著,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综上可知,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霞, 孟跃进, 廖予妹,等.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并发症的防治[J]. 江苏医药, 2013, 39(11):1317-1319.

[2]李亚文, 江春丽, 郑莉娟.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西部医学, 2016, 28(5):728-730.

[3]于春玲, 王贵芳. 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探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8):11571-11571.

[4]李亚文, 江春丽, 郑莉娟.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西部医学, 2016, 28(5):728-730.

[5]支翠芳. 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对比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5):633-635.

[6]冯怡辰, 周君, 李少婧.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和并发症[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4961-4963.

[7]陈爱中, 吴群英. 护理干预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的疗效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7):234-235.

[8]张洪敏.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35):148-149.

论文作者:刘伟聪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研究论文_刘伟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