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许智利

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的2月-2018年的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并于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家庭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居家完全遵医嘱人数多与常规组;研究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是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重要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保障其获得最佳的预后。

【关键词】个体化家庭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抗凝治疗

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常常需要接受抗凝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抗凝治疗常常需要长时间进行,而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其遵医嘱行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1]。本文分析了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6年的2月-2018年的4月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手术并于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指征,无相关禁忌,均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成功。②患者无抗凝治疗禁忌,均在术后接受抗凝治疗。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患者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均有患者60例,两组资料:研究组中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7~62岁,平平均年龄是(46.3±4.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5例,高中以上23例。对照组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25~62岁,平平均年龄是(45.1±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26例,高中以上24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院明确诊断后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并获得成功,于术后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知识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包括在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给予用药指导,讲明居家注意事项,在出院后便不再进行干预。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增加个体化家庭护理,个体化家庭护理内容:①在院宣教,在院期间,我科自制调查表,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收集,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年龄、子女状况、联系方式、家庭地址、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照护人员、既往身体状况,掌握患者的诊断情况、评估患者抗凝治疗知识知晓情况,问询患者居家期间护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在患者即将出院的前3d结合上述资料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家庭护理方案。在出院当天,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领取药物,进行详细的出院宣教,为其讲解抗凝治疗的意义,讲解自护和预见性护理方法,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与并发症。②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后,根据其恢复情况进行个体化电话随访,包括每周进行1次例行的电话随访,主要是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问询用药情况,回答患者或家属存在的疑问,对积极的恢复效果予以一定的鼓励。同时在其需要前来复查的前1d对患者进行提醒,若患者服药依从性偏差,可在每晚用药时间进行电话提醒。③上门家访,每半个月上门进行家访1次,随访的内容主要是对患者的居家环境进行观察,指出不利于恢复及抗凝治疗的不良因素[2];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帮助其进行纠正,嘱咐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传授家属参与护理的要点,以提高护理效率。给予1对1的健康教育,将患者应用药物的用法、剂量、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提醒患者按时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用药剂量,指导患者怎样自我进行监测,教会患者怎样对抗凝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提醒患者若存在大小便颜色改变、皮肤淤斑、消化道或牙龈出血、意识障碍、肢体发凉、无外伤肢体疼痛等症状表现及时到医院检查[3]。在饮食方面给予患者个体化指导,根据其家庭条件、身体需要制定饮食计划,告知饮食禁忌,对其膳食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为患者多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高的食物,提醒其日常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及蔬菜,尤其应用利尿类药物的患者,提醒其多食用柑橘类的水果,以保证钾类物质的摄入。在运动方面予以干预,鼓励患者适当参与运动锻炼,但需注意动作强度及时间不易过于剧烈和过程,另外注意动作轻柔,以免受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居家遵医嘱行为进行评估,以按时用药、按时复查、自我调节为评价指标。调查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居家遵医嘱行为

研究组居家完全遵医嘱人数多与常规组,组间比较可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往往会使患者的瓣膜受累,瓣膜置换术是这类患者预后的重要保障[4]。而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多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保障抗凝治疗的有效性是减少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抗凝治疗并不受短期完成的,往往需要长期用药,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患者在遵医嘱、心理状况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使得治疗与恢复效率有所下降。而既往此类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只是予以临床护理针对疾病方面的护理,对于居家患者缺乏针对性及持续性,固此类患者更需要一种高效的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提高知识知晓率、个人护理能力,并将最佳的恢复效果从病房向患者的家庭延伸[5]。

此次研究将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居家完全遵医嘱人数多与常规组;研究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是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重要的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保障其获得最佳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曾碧茹,潘楚云,刘春燕,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6,27(3):511-513.

[2]聂火连. 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218-224.

[3]缪永萍,林晓燕,周敏,等.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139-139.

[4]朱丽,陈莹莹,罗亮春,等.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案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5,30(16):27-29.

[5]陈莹莹,周雁荣. 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7(29):3636-3638.

论文作者:许智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家庭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许智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