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业的出现与政府规制的作用--对山寨机械工业发展的思考_山寨机论文

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政府管制的作用——对山寨机产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寨论文,产业发展论文,管制论文,服务型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近年来,山寨手机成为一种特殊的流行消费文化和现象。山寨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廉价的制造成本,多样的消费层次,深得国内各种层面的手机消费者的欢迎。山寨机的出现,将中国的手机产业推入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多层次、多功能的手机层出不暇,成为世界消费电子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山寨机推动下,中国被认为已经饱和的手机产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面对山寨机的发展,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相当主流的一部分观点认为山寨机现象是典型的盗版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下引发的特殊的地下产业,需要进行规范化和管制。本文认为,山寨机的发展具有与以往的以盗版仿冒为主的地下产业在产业形态上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服务型制造是当前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探索的新的制造模式(截止完稿,Baidu检索一百四十二万条记录)。文章认为,山寨机现象正是当前服务型制造模式的一种体现。山寨机现象的出现具有深刻的产业和市场动机,反映了全球产业的一种变革趋势。作为一种新的产业萌芽,山寨机不仅不应该被禁止反而应该对其现象进行深刻的研究,总结和拓展其产业模式。在更多的制造产业实现多样化充分的满足消费多样需求和产业间整合的服务型制造模式。

从管制的角度,山寨机产业的发展全过程与政府的管制作用密不可分,总结山寨机发展历程中的政府角色,对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中国制造转型这一过程中的政府的努力方向,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山寨机现象的出现

1、山寨机的概念

山寨机(village phone),又称“野手机”。其概念有两个层次,在山寨手机的初期,由于其逃避政府监管,免于税收和研发费用,通过仿制著名手机设计,以降低成本,因此被称为“野”手机;在山寨机的后期,大部分山寨手机已经取得了合法手续,山寨机最初的身份含义已经淡化,更多的是指具有戏剧性的个性设计和多样功能组合或者在某一方面功能特别突出的手机产品。山寨机或者“野”手机更多的有个性的意义。

2、山寨机的发展历程

山寨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1)地下阶段(2006以前)

手机产业的初创阶段,由于初期的手机价格高,加之政府管制导致的经营权的垄断,使得其产业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地下“野”手机一直层出不穷。因此早期所谓的山寨机,主要是指这种以仿冒为主,追求低成本的廉价地下手机。

(2)兴起阶段(2006-2007年)

2006年是山寨手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联发科将主板以及相关软件集成在MTK芯片中。联发科向手机厂家提供turn-key模式,即将芯片、软件平台以及第三方应用软件捆绑,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相当于出了手机半成品,而厂家只需套个外壳,配块电池,租一间房子就能生产手机了。在这种模式下,手机生产的技术壁垒被彻底打破了,成为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在MTK芯片的初期,采用MTK方案的主要是小厂商,生产的手机也以仿冒或简单的创新为主。但是手机的生产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3)繁荣阶段(2007年-)

进入2007年,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市场压力,采用MTK方案的厂家越来越多,据统计当年使用联发科解决方案的手机,在内地市场占有率为42.8%,几乎所有国产厂商(夏新除外)都采用了联发科的芯片,结果夏新一年暴亏8个亿。

与此同时,2007年10月国家正式结束了手机牌照制度,山寨手机厂商一夜之间成为合法的手机厂商。因此,产生了一些极具规模的山寨手机。如天宇朗通、金立和宇龙酷派等,前者2007年出货量达1700万台,后两者也有750万台的规模。

在这一阶段,山寨机产品本身也呈现出设计上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无论从样式,功能还是质量来说,山寨机都成为一种成熟性的产品。并且形成了以MTK芯片为上游,规范的手机大厂和组装小厂并存的,大量的独立设计企业辅助的,具有鲜明产业分工和链条的成熟的产业形态[1]。山寨机也不仅停留在廉价质劣的层面,而成为一种在高低端各个细分市场上均有充分表现和竞争力的产品模式和产业形态。

(4)进一步的发展阶段(2009年-)

从目前为止,由于山寨手机之间的充分竞争和原有的大厂充分推广了山寨手机的模式。因此经过激烈的产业竞争和洗牌之后,山寨手机面临着一个发展的新的阶段。

从这一阶段起,山寨手机将进一步摆脱“野”手机的概念和帽子。成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新兴的产业模式的代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方面:

A.充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化服务:厂商之间形成密切互动的协作模式,通过产业间高效密切的合作和互相服务,充分挖掘潜在的设计、生产、营销网络,形成密切的服务型制造网络。

B.快速的产品创新和服务:由于技术壁垒的彻底消失,手机的竞争更多集中在多样的设计和完全的服务竞争上。加之大量的独立的第三方设计机构的形成,山寨手机的产品创新将进一步加快。手机也将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设计和快速的反应模式。

C.资源的充分整合:产业的分工整合意味着资源更有效的重新配置,通过上下游密切的互动,各种闲置的资源被充分的整合到产业链中,最终形成顾客所需要的价值实现。

D.精细化的客户价值挖掘和实现:在客户一端山寨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挖掘客户价值,通过多样的产品功能组合来实现客户潜在价值的具象化,并且实现对客户需求的诱导。

E.完善的产业中介服务:独立的第三方运营设计机构是山寨机产业未来更加成熟的关键,这种中介服务包括从设计、生产、营销、回收和再制造的完整链条各个环节的中介服务,降低整个产业链的交易成本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山寨机产业的兴起原因

山寨机产业兴起是多种因素所共同形成的,大体来说,各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现实的市场需求、产业的技术因素推动、全球产业变革趋势、政府的管制因素。

(1)现实的市场需求

山寨机出现首先是强大的市场动力推动的结果,这种市场动力包括两个因素:其一是庞大的低消费人群对手机的巨大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山寨机手机的早期;其二是市场对更新、更奇、更强大手机的强烈需求,这主要表现在山寨手机发展的繁荣期,并且是后期推动山寨手机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手机发展的早期,由于技术垄断和管制的作用,手机价格高达数千元,手机主要集中在少数高端客户,单部手机的利润相当惊人。这一阶段的所谓山寨手机仅指仿冒的劣质的廉价产品。但由于价格低廉,因此成为此时山寨手机发展的主要形式。

进入到2006年,伴随着MTK方案的普及,手机的技术门槛已经消失,价格竞争已经变成次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山寨手机主要是通过强大的多样功能和个性化的方案设计来进行系统的细分市场的占领。此时,不仅出现了低端的山寨手机,更出现了以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高端的山寨手机。这一阶段的山寨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产品设计和市场细分。

(2)技术因素推动

毋庸置疑,尽管市场能力极为强大,但山寨机能够很快的发展并成为一种消费潮流,与MTK芯片解决方案的推出密不可分。这也成为山寨机与以前在各个行业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密切的技术合作和产业间服务。联发科公司不仅仅提供封装后的MTK芯片,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化的手机解决方案的提供,利用技术核心资源将更多的技术难题进行封装化,使得下游厂商更多的将精力集中在市场开拓和产品设计环节。这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3)全球产业趋势

90年代起,世界主要的制造型企业都逐渐进行了转型,通过产业链分工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客户服务和产品方案设计的领域。将精力从产品制造逐渐转移到客户服务端。根据德勤的统计,2006年世界主要制造企业其服务所占的收入超过50%[2]。典型企业如GE、IBM等,都已经成功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企业。

从消费文化的角度,近年来,对于产品功能的追求已经逐渐转移到个性化的消费体验的追求。顾客不仅关注产品功能、质量、价格等。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成熟,在各个行业,功能、质量、价格的竞争已经成为次要的竞争要素,企业更多的是进行客户需求挖掘和产品方案组合的打包式的服务,从短期的交易获利行为变成长期的持续的经营活动和利润回报。这就是所谓的在制造业领域的服务型制造转型。在以后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山寨机的出现正是这种服务型制造趋势在手机领域的浮现。

图1 山寨手机发展的驱动因素

(4)政府的管制因素

在山寨机的发展中,政府的管制行为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阶段:

A.第一阶段,政府通过有效的牌照管制,保护少数的大厂商,客观上有助于正规厂商获得额外的垄断利润。由于垄断利润的吸引,少数地下小厂出现,这形成了山寨手机的雏形。并且对于参与分享额外利润的动力也对MTK芯片的出现和流行产生了推动作用。

B.第二阶段,在山寨手机发展趋于成熟后。适时的取消了手机拍照制度,进一步降低了手机产业的进入门槛。如果说,MTK的解决方案从技术上解决了手机产业的进入门槛。政府管制的取消从制度上彻底推倒了手机进入的门槛,并直接催生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山寨手机的进一步发展。

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概念

山寨机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实际上,山寨机的产生反映了一种深刻的服务化趋势的产业变革。这种产业变革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客户的服务,表现在产品更加个性化,更加符合客户的心理体验和需求和之后的长期的客户服务;(2)企业间的服务,表现在产业间分工更加明确和多样,产业群落形成,企业行为互相嵌入,形成庞大的服务制造群落。

实际上,制造企业的服务型转型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趋势。世界典型的制造型企业如GE、IBM等均在由制造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在国内,众多的大型企业如陕鼓,陕汽,海尔等也曾在逐渐的进行相应的转型。

以上的这些趋势和产业间的现象,都表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正在孕育和形成之中,这种模式可以被称为服务型制造。

1、服务型制造的概念

对于一个概念的界定,需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包括对于概念的根本属性的描述即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外延包括对于划分的确定。既解决“什么是,什么不是”的问题。对于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我们可以从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概念,形式、组织形态和属性四个层次进行定义[3]:

(1)从概念角度,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历史性融合的产物;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

(2)从表现形式,服务型制造包括制造企业面向中间企业的服务(B2B)(如,外包[4],一揽子解决方案)和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服务(B2C)(个性化定制[5],客户全程参与设计等);

(3)从组织形态,服务型制造表现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交叉融合和互相渗透,制造企业向服务领域拓展(DELL的直销模式,IBM的方案解决)和服务企业向制造领域的渗透(沃尔玛对制造企业的控制等)。

(4)从属性来讲,服务型制造具有整合、增值、创新三大属性:

整合来源于企业间的相互服务、互相外包,制造网络节点企业内部资源向核心竞争优势转移,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共享资源,使得资源在网络间优化动态分配;

增值来源于服务型制造中的服务属性,企业由以前的关注产品功能生产,到关注顾客需求服务,通过服务增值活动,使得依附于产品上的价值大大增加,单位产品价格提高,增加企业获取价值的能力;

创新来源于对于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对消费需求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通过整合服务制造网络间的分布式知识资源以及在变化条件下的需求和研发信息的交互冲击,不断产生适应新经济条件的知识信息[6],相应的整体网络的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图2)。

图2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结构图

2、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演化阶段

从以上的概念可以看出,服务型制造的是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阶段的融合性产物,也是转化过程的高级形态和最终阶段。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从概念演化上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

(1)第一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

在经历了战后二十年的黄金增长期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发达国家纷纷进入了服务社会阶段,这集中表现在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超过了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未来学家托夫勒在70年代在《未来的冲击》中写到:“几千年人类经济发展的总历史将表现为三个阶段: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7]。”这成为了断言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最早的论述。但此时,服务业的发展表现为第三产业如金融,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制造业本身并未进行转型。

(2)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以GE、IBM等为主导的公司率先进行由产品向服务转型的尝试。与此同时,学术界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制造和服务嵌入制造的原始概念[8]。在此时服务型制造的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和柔性化生产的制造模式的阶段。

(3)第三阶段:2005年以前

2000年到2005年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出于经济转型的需要,在相关的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五年计划(参见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以面向生产的服务业[9]。但此时的关注点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服务部门,只不过由原先的旅游、餐饮等简单服务部门变为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但是,显然的服务与制造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明显的趋势。

国际方面,20世纪初GE成功地完成了服务化的再造,服务相关的收入占到了GE的80%以上。2004年IBM将其个人电脑部出售给联想公司,正式转型为面向客户需求的服务提供和方案解决商。这标志着制造业的服务转型已经成为一个明确的潮流。同时,IBM正式提出了服务科学与工程管理的学术概念,进一步推动了服务的研究。在国内,学者们提出了制造型企业的服务增强活动的概念等[10]。服务型制造完整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

(4)第四阶段:2006年以后

从2006年起,国内的制造企业也逐步开始了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如陕鼓,海尔等。在当年国内的学者正式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并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理论构建[11]。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商业潮流的驱使下,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有了更为广阔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包括原先的从物流和供应链角度进行研究的面向服务的制造(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也包括了对于客户的需求感知挖掘和企业间的各种嵌入式服务,它是面向服务的制造和面向制造的服务的概念集合。极大地拓展了服务型制造(service-manufacturing)的理论内涵和学科体系。对于服务型制造的研究正式成为一种较为一致的趋同的学术化表达和企业行为战略。

3、服务型制造的语义解释

本文作为服务型制造较早的研究论文。在这里有必要对服务型制造的语义概念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和表达。从词义和属性来讲,服务型制造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专有名词;动名词;一种战略的统称(图3)[12]。

(1)作为专有名词:服务型制造指的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的集合。其语义涵盖了基于企业制造整合的资源的服务活动(如由产品转变为方案解决)和针对客户需求和客户服务的制造活动(如个性化生产、个性化设计以及承接制造外包等);

(2)作为动名词:服务型制造是企业面向服务所导致的一系列制造活动所形成的集合。其特指制造型企业面向客户需求进行的一系列服务提供和服务制造的连续性动作的整体:如需求采集,需求挖掘,体系化方案设计,全生命周期维护等;

(3)作为一种战略:服务型制造是以服务转型和服务提供为目的的制造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其不仅仅停留在制造的层面,而是包括了围绕制造企业服务提供所形成的明确导向性的一连串有序的企业活动,包括企业的长短期计划和活动以及后评估和反馈等。

从服务型制造角度看山寨机产业

为什么山寨机产业值得关注并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的以假冒伪劣产品视之。因为山寨机的发展和产业形态特别是后期的山寨机发展,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仿冒产业的范畴,其反映了服务型制造的一般性特征,它是服务型制造在特殊产业和特殊环境下的一种表达。

1、山寨机产业的一般性特征

根据以上的分析,山寨机产业特别是后期的山寨机产业具有以下明显的产业特征:

(1)大企业推动,技术层面上的高度分化

山寨机产业是由典型核心企业(联发科)进行推动的产业并有技术保障的产业。这表现为在高度核心技术层面的分工和保障。

(2)密集的产业群落分工和相互服务

山寨机产业形成了一整套的高度分化高度合作的产业集群和体系,由上游的核心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和保障,上万家的小型设计企业进行设计,上万家的装配企业,以及相应高度分化的企业营销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表现了高度化的企业间分工。

(3)消费者需求感知和设计

每一部山寨机都是高度挖掘客户需求的产物,瞄准具体的细分产业,高度体现了客户需求和产品价值。并且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的引导,实现产品和企业的最大利润。

(4)快速的反应机制和生产渠道

山寨机的核心特色一个是新奇,其次是快速。顾客的需求一旦有所体验,几周内就有新的成品出现,这体现了产业特殊的整合能力和柔性能力。

(5)完整的价值网络的实现

从芯片的设计,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形成了完整的价值网络,各个位置的企业通过准确的网络间定位实现了各自的核心资源的充分使用和各自独立的价值诉求。

2、山寨机产业是服务型制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根据第三部分的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概念(图2),我们可以看出山寨机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型制造。根据概念,服务型制造包括面向服务的制造和基于制造的服务。山寨机是典型的面向服务的制造。这种服务包括两个层面:企业间的相互服务和企业面对客户的服务。山寨机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分工网络和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型企业(设计,营销,制造)等,形成了完整密集的企业服务网络。其次,山寨机充分的挖掘客户需求,快速的反映客户价值感知和顾客需求引导,是典型的针对客户的服务。并且这种服务是贯穿于设计、制造、营销的各个环节。由于手机是一种电子非耐用消费品,因此山寨机整个的产业链较短,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网络。山寨机产业目前仍未形成有效的传统的售后服务等。但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更多的强调服务贯穿在制造链环节的各个活动。因此,从企业间相互服务和面向客户的服务的意义上,山寨机已经是典型的服务型制造形态。

再根据服务型制造的属性,服务型制造具有典型的三个属性:(资源)整合、(产品)增值、(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1)山寨机通过有效的产业间分工和合作,解决了产业间的设计、制造、营销资源的整合,企业通过完成的生产网络实现各自的利益诉求;

(2)通过有效的产品设计和快速响应实现了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3)通过细腻的客户需求感知和产业间设计分工实现了产品的设计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服务型制造具有典型的服务型制造特征。当然,服务型制造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含义和产业表现。服务型制造在各个行业具有各自不同的产业表现。更加成熟,典型的服务型制造应该出现在中国的装备制造产业中。

3、山寨手机呈现服务型制造的原因

如前所说,山寨机是服务型制造在特殊环境下在特殊产业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说,在中国的其他产业如造船(熔盛重工)、重载汽车(陕汽)、装备制造(陕鼓)、白色家电(海尔),都有了服务型制造的雏形。但是都没山寨手机发展得如此迅速和产业如此分化。为什么服务型制造首先在国内的手机产业产生并形成?这需要从手机产业的特征和大的管制背景和服务型制造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

(1)从产品的成熟度来说,手机是一种技术相对成熟的产品:特别是MTK芯片方案的推出,彻底降低了手机的技术门槛。从这个角度,芯片级的精细加工上的技术分工是服务型制造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其他的行业,要么流程过于复杂(如汽车等),要么技术垄断过于明显(如精密仪器)等,因此抑制了产业间服务群落的产生。

(2)从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来说,手机是一种更新相当迅速的产品,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这有利于产业群落的产生和新的产业模式的形成。

(3)市场需求和竞争:如前所分析,庞大的市场需求是手机产生新的山寨模式的重要因素。

(4)从管制的角度:较为宽松的管制环境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为服务型制造的产业群落的形成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服务型制造的产生条件

根据对山寨机产业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和其他产业服务型制造调查和国外制造型企业的服务转型过程的分析以及理论分析,服务型制造的产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国际化的消费特征的转变和服务化浪潮:服务型制造的根本动力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消费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的对于功能的追求变为基于消费体验的服务的满足[13];

(2)完善和成熟的产业技术:服务型制造需要构建在一个发展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产业,只有相关技术成熟后,才有可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客户需求感知和制造流程的服务化再造过程中。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细层面的加工技术的分工;

(3)强大的市场动力:这种动力包括两种:①市场潜在的需求拉动;②密集竞争导致的服务转型,企业不得不通过服务化形成新的竞争的蓝海[14]。现有的研究从差异化模型的角度证明了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差异实现利润的增加;

(4)核心企业的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内核心企业的推动,核心企业要么在核心技术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如联发科);要么在产品生产方面拥有足够的生产资源(如富士康);要么在终端市场具有强大的方案整合和设计能力(如GE);

(5)完善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服务型制造的重要部分是企业间的相互服务,其产生需要一个完善的第三方的服务企业群落,如山寨机产业,有上万家的设计企业为生产厂家进行配套;

(6)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间的沟通和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交流和信息采集。因此,一个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是服务型制造产生的关键。这种信息平台不局限于正式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是表现为任何渠道的(正式,非正式)的信息平台;

图4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驱动因素

(7)宽松的政府管制和引导:服务型制造群落发展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15],使得企业通过合作有利可图,也使得顾客信息的分享和采集变得更有效[16]。山寨机的发展充分表明了宽松的政府管制行为对制造模式创新的积极的正向效应。

服务型制造与政府管制

1、政府管制与产业转型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来看,特别是从山寨机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管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同Miller等人[17]指出的一样,技术创新并不是产业转型的关键,而只是促进者。管制和制度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没有它们,新的技术突破无法被应用在产业中。

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转型模式,服务型制造在中国的开展不仅仅依赖于新的核心技术的推动(如山寨机中的MTK解决方案一样),更依赖于政府管制的基本行为的改变。根据科斯的观点,市场的交易的频度和范围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18-19]。服务型制造的本质就是更加融合的互动型的产业形态的重新划分,通过构建服务关系,以完成更大程度上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上基于核心竞争优势的重组。

因此,面对产业转型,政府管制的目标主要是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更好的信息平台和信息公开,基础信息建设),完善管理流程和降低行政成本,完善信用体系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鼓励创新。

2、知识产权和创造性的破坏

服务经济其本身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服务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从实体的物质资产转变为对知识的管理和使用。因此,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经济形态从制造业向以信息为基础的服务时代转型的基本特点是从专利时代(patent time)向版权时代(copyright time)的一种过渡[20]。

对于山寨机的讨论,无法逃避是对于山寨机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侵犯问题。尽管在第二部分对于山寨机的历史演化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强调了山寨机在政府管制放开后,通过自主创新和整合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自身的特点和标示,融合了知识创新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然而,我们必须指出以下几点:

(1)山寨机不是服务型制造的最典型的形态:正如我们在第四部分指出的那样,山寨机现象是特殊的产业(消费电子)在特殊的时代文化下和特殊的国度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现象。山寨机只是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应该是代表形式。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的代表形式应该是在大型装备制造业中的服务化,通过延伸服务链和产业间的服务关系的建立,实现整体制造业的产业形态的转移。

(2)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知识创造的基本的制度基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知识生产和交换所形成的知识市场来说,其市场管制和制度保障的基本原则与实际的交换市场的管制原则一样,都应该是确保交易成本的降低,这种交易成本包括对未来不确定性损害的控制。

(3)根据历史经验,相对落后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具有先仿造后创新的相似的历史路径,如早期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大陆对英国的仿制,日本战后对美国产品的仿制,以及更早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地对中国陶瓷、丝绸的仿制等。后发国家对先发国家的仿制几乎是经济发展历程上的一种常态。然而,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进行了仿制,而在于是否根本上的吸收了所仿制的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并最终实现超越。这一点的理解,必须从Shumpeter的创造性的破坏(innovative destruction)的角度进行分析。

根据Shumpeter的理解[21],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造性的破坏,通过新的制度,组织,技术等角度的创新,实现对原有模式的打破和超越。这种持续进行的反复超越的过程形成了经济的连续不断的演化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仿造—超越是后发国家迅速赶超先发国家的一种必然的也是被历史所验证的路径。这种路径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后发国家实现了对先发国家的仿制,而是是否能实现自主独立的产业创新能力。从这一点上,近来中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3、山寨机现象的研究价值

最后我们必须要指出和澄清的是,对于山寨机现象的重视,不是对山寨机本身在初期发展中大量仿制的一种肯定和鼓吹,而是由于其在产业形态上的高密度而又清晰的产业链分工,对原先技术的创造性的破坏(MKT芯片方案的出现)和很快衍生的新的产业群落和新的产业形态的发展以及在其演化过程中政府管制对产业形成的历史角色。这些方面的分析,都将为服务型制造在其他的制造行业中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的服务型制造发展

1、服务型制造对中国的意义

服务型制造,对于当前的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1)从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当前制造业的发展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经过以低成本、高能耗、低价格模式下长期发展的中国制造,遇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制造以世界8%的产值,消耗了世界20%的能源和1/3左右的主要原材料。同时,全社会也承担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血汗工厂等。这种发展模式无法支撑未来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制造亟待转型[22]。

(2)从整个的国际竞争环境来看,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竞争已经逐渐由产品功能和质量转变为服务的竞争和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低成本劳动力的数量优势所导致的产品价格优势,已经无法在新的环境下继续保持竞争优势[23]。

从以上两个角度,服务型制造的出现,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一方面,通过服务增值活动,大大提高了单位投入下的价值产出,实现了可持续的制造业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服务型制造,适应了世界范围内的消费文化的转型和产品模式竞争的转型,使得中国制造可以顺利的面对新的挑战。

2、中国制造的转型和服务型制造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服务型制造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新的学术概念。而应成为一种切实的被产业界应用的制造模式和战略导向。从产业的层面,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不仅应该表现在以山寨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而应该持续的向大型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各种制造部门进行转型。

服务型制造对于大型的装备制造业而言,具有更加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现有的竞争模式下,由于仅仅以出售产品为主,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装备制造产品其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2-1/3。而通过有效的服务型制造活动,如系统的方案解决,工程成套服务,完成的售后服务和主动健康维护,客户化设计等活动,可以大大的提高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回报。而另一方面,通过装备制造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服务活动,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上,极大的降低企业活动的成本和提高企业利润。在最近的台州等地的造船业的发展和产业整合,已经明显地出现了这种良好的服务型制造的倾向和趋势[24]。

3、服务型制造发展与政府努力

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努力。这种努力集中表现在政策导向,宽松的管制环境和信息中介和降低交易成本三个效果的实现上。

(1)国家范围内的服务型制造导向:通过明确的渠道和信号,发布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明确的战略导向和战略步骤,并给予相应的产业支持和产业政策,对适当的符合条件的产业或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2)宽松的管制环境:这种管制不仅包括国家范围内的产业政策,更重要的是更小的行政层面上的宽松的管制环境。在宽松的管制环境下,企业形成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内部动力会进行自发的表达,以山寨机和造船业的发展为例,其典型的是在宽松的管制环境下实现的产业分工和合作,实现了整个产业的有效转型。

(3)信息中介和降低交易成本:无疑的,政府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政府需要主动的为企业进行信息中介服务,打造信息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并在行政服务流程等进行优化,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4、中国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认为山寨机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型制造的模式之一。但其具有特殊性,正如我们在文中多处指出的是,山寨机是特殊的时代下,特殊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殊的产业背景和消费文化下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中国未来的服务型制造的主要方向是在大型装备制造业。通过延伸服务活动,加强产业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工,根据各自比较优势的重新界定形成完备的产业群落和有效的价值增强网络,最终实现制造业的整体提升。

结论

1、本文的主要工作

(1)系统地分析了山寨机的主要发展历程和背景:认为山寨机的出现是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全球产业变革浪潮和政府管制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系统的分析了山寨机产业的明显的特征:认为山寨机产业所具有的核心企业推动,快速的需求相应,完善的第三方服务和完备的价值诉求网络,已经超出了原有的假冒仿冒产品的范畴,具有典型的新兴制造模式的特征;

(3)从山寨机出发,系统的阐述了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概念并分析了核心概念的发展历程:认为服务型制造是面向服务的制造和基于制造的服务的集合;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发展经历了原始的服务经济,原始的服务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及新的服务型制造概念四个阶段;

(4)分析了服务型制造概念的语义范畴:认为服务型制造有三个核心概念层面:其具有专有名词,动名词,战略名称的三个层面的含义;

(5)从理论上分析了服务型制造的产生条件:认为服务型制造的产生和培育需要满足七个有效的条件:国际化的消费特征的转变和服务化浪潮;完善和成熟的产业技术;强大的市场动力;核心企业的推动;完善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宽松的政府管制和引导;

(6)最后分析了服务型制造对中国制造的转型的意义和推动服务型制造所需要的政府努力和效用。

2、后续的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服务型制造的研究体系具有四个层面的研究范畴:(1)服务型制造的核心理念和战略范式的讨论;(2)对服务型制造产生的背景条件的深入的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分析;(3)服务型制造引发的外部性的实证分析;(4)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企业的开展和企业持续的战略行为的研究。

从公共管理的领域来看,服务型制造的出现也对公共管理领域形成了新的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核心问题:(1)从服务型制造的产生来看,政府导向和政府管制行为对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有何影响?(2)从整个宏观层面,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和行为模式有助于服务型制造的开展?(3)在服务型制造发展和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各级政府的角色是什么?

从研究技术来说,服务型制造的研究可能需要更多在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证数据的支持。

3、结语

正如前所述,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是中国制造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和一个有效的战略路径。山寨机产业所具有的新兴产业的特征,正是这种服务型制造趋势在手机领域的一种体现。在中国制造的其他领域,也出现了服务型制造的萌芽和探索。服务型制造由于其本身产业模式具有的整合、增值、创新的特点,是解决当前整个中国制造业所共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希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学者给予关注和研究。

标签:;  ;  ;  ;  

服务型制造业的出现与政府规制的作用--对山寨机械工业发展的思考_山寨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