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仁爱观培育的价值与途径论文

青少年仁爱观培育的价值与途径论文

青少年仁爱观培育的价值与途径

谢 冰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企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力军,对青少年仁爱观的关注及培育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发展更是国家昌盛、民族复兴、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中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环境下,积极开展青少年的仁爱观活动,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仁爱观;培育;价值;途径

仁爱思想历史久远,中国文化历史有多久,仁爱思想就有多久。无论学者怎样去定义中国文化的特质和性质以及历史形态,仁爱思想在其中始终是一条主线和灵魂。无论先贤们怎样去论述他们的四德、四端、三纲五常、存天理、心性学等,仁爱是他们讨论的诸德的基本和源泉。仁爱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代名词和表征,仁爱思想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并发挥作用的不可辩解的真诚动力。在进入20世纪以来,在接受西方文化和技术的背景下,工具理性、纯粹理性、物质利益之上等人性异化的思想对中国当下的思想影响极大。人文素质的缺失,道德的迷失,利益价值评价的世俗化,意义世界的消失,生命价值的错位,尤其发生在校园青少年暴力欺凌事件的曝光以及现在流行的“佛系”心态都说明对青少年的仁爱观培养刻不容缓。

一、青少年仁爱观培育的当代价值

提高青少年的整体人文素质,不仅仅是青少年和家庭的一己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公共大事。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厚、更持久的力量,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强调不忘根本才有未来,积极夯实中国精神家园、提升中国人文价值、积蓄中国力量。会议号召,要全民积极动起来、党员干部带头作,从家庭最小的单元做起,从娃娃入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人文精神理念、道德要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仁爱观教育和培育,要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健康的人格、高度的担当意识、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等高素质公民养成提供资源,使青少年群体在当代及未来社会发展中成为有责任、有爱心、有理性的群体,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精神动力。

情境的选取:主题同步。选用同一本教材,在同一教学周内,选取相同的情境,通过情境下的角色扮演,反复强化对话训练和词句运用,促进融会贯通。

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将自我作为课堂中心,一味追求教学目标的实现,着重课堂内容的通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就必须转变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将课堂变成学堂而不是讲堂。首先,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认清不足,做出相应措施;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小组的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来进行对课文的学习,同时可展开多样化的小组间竞赛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状态,积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虽然青少年在年龄或者心智上都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是家庭的期盼、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早晚要担负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诸多重任,对于青少年的仁爱观培育更具有基础性工程作用。社会是有成千上万的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仁爱观观念要以家庭这个子细胞而存在,通过以点带面,把无限的正能量扩展到全社会的范围内。面对当今出现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加强青少年的仁爱观教育,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是化解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异化的有效途径。

二、青少年仁爱观培育的现实途径

3.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加深仁爱文化的认知活动

1.学校各年级语文老师要成为推选优秀经典仁爱范文和书籍的把关人和带领人传统仁爱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以及老师要充分认识到仁爱文化对每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国家未来的意义。在筛选、推荐、养成接受仁爱文化过程中学校要成为核心、关键的作用。学校要大力推荐经典仁爱、仁德文化书籍让学生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潜移默化的养成青少年的仁爱思想观念。比如:《论文》、《孟子》、《礼仪》、《农民家书》、《大学》等等。

(一)学校在青少年一生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取代的,通过学校漫长而又有计划、目标的培养,青少年从一个青涩少年成为一个国家人才,学校教育居功不可磨灭,因此,在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现网EPON区域,存在客户高带宽的提速需求,可以进行10G EPON网络的建设。主干、配线光缆均无需重复建设,ODN网络可以维持现状。

动这个舞台,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加深对仁爱文化的接受和认同,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来开展实践的仁爱观活动,比如通过参观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家训家庭事物,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开展仁爱观文化方面写作大赛,绘画古代仁爱经典人物图展,讲故事,为父辈洗脚等等一些活动。

2.学校教育理念的变化

理论再多缺乏实践就是纸上谈兵。知识与实践是教育的重要方法原则,也即知行合一的思想。马克思说过“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仁爱观的养成不去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青少年的仁爱观形成要利用好实践活

青少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下大功夫、真功夫,对青少年的仁爱观培育要全社会联动,人人参与合力共管的局面,再一个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道德素质将成为我们国家在未来国家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培养青少年的仁爱观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在现实中也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些力量,力图使青少年的仁爱观真正深入大脑中。

在新的时代,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转变唯分数论观念,不要用机械的分数去看待青少年的人生。要放弃学生成绩好啥都好的不正确思想。更不要搞分数的排名,这将极大地伤害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影响他们健康的心灵。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忽略了核心价值观和仁爱思想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不能把知识教育和育人教育分开来进行,要把育人的理念潜化在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中,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智,强壮的体魄,仁爱的心灵。

当天晚上,似睡非睡之时,我想起了珊德拉夫人的话,于是竭力把动荡的车厢,想象成一只巨型的钢铁摇篮……这种想象几乎是痛苦的,我始终无法进入婴儿般的睡眠中,只好和珊德拉夫人的美妙睡眠法告别。想象在与我的卧房相距几个车厢的地方,珊德拉夫人戴着古老的睡帽,穿着一个世纪以前的白纱裁剪而成的睡衣,随着车轮震荡恬静地安睡,并梦到她在天堂的母亲。我在暗中微笑。

(二)社会要形成仁爱思想行为的大氛围

新时代是一个创新和更加和谐发展的社会。伴随中国工业步伐的加快,农民不在固守传统的家园,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快,到外面的世界创业、发展成为常态,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核心家庭正在代替大家族,大家庭那种现象和观念。面对现实情况,开展家庭仁爱观教育要结合时代和家庭的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群居的宗族自治管理方式存在的,成员之间为熟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关系,因此,家庭仁爱文化可以内在的、很容易的存在生活中。如今,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人员流动性很大,人们群聚居方式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成员之间不在是亲戚、朋友那么近的关系,匆匆的过客成为常态。这种新的社会结构特点决定了仁爱思想的发展与传承必须以新型社区为基本模块,以外部的力量来推进的方式得以开展。要以新型社区、城市小区为基本单位,采取不同方式的适合社区、小区青少年特点的新方法,开展新思路,开展仁爱思想活动形式。

(三)家庭仁爱观教育要发挥主渠道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最忌讳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教育要有战略性、持久性和科学性,教育要树立一辈子的教育观念,尤其青少年的教育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所以,一辈子的教育只能是家庭的教育,其实,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起点和重点。家庭教育是落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友善何谈对社会的其他人员,家庭更是仁爱思想、文化传播和形成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家庭上是一个更加持久的学校,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家庭教育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人口再生产和文化传承,在新的时代更要承担起青少年的健康人生教育。因此,对青少年仁爱观的教育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尤其发挥家庭文化传承的潜移默化的功能。在家庭仁爱观的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最为重要,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父辈夸夸其谈,但在现实面前背离仁爱,这就会对青少年造成不好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高维峰.基于社会原子化背青景的新媒体重塑青少年价值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4).

[2]曾庆双,郎润华,唐亮.管理学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09.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3-0189-02

标签:;  ;  ;  ;  ;  ;  

青少年仁爱观培育的价值与途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