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论文_黄彬豪

浅谈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论文_黄彬豪

摘要:现阶段,建筑物渗漏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问题,其不仅仅影响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对居民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防水技术的研究力度,使得防水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密封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最为有效的防水技术,实施合理的密封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效果,减少装配式建筑出现渗漏现象,保证其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前言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模式的发展趋势,而建筑防水密封是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在解决装配式建筑防水密封的问题时,不能片面追求防水技术的高与新,每种防水密封做法都有其适用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而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体系以及建筑功能需求、使用地区等作出合理的防水密封设计及选择。同时,后期施工维护也值得关注,只有在设计和施工维护两方面同时把好关,才能使装配式建筑产品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同和市场的认可。

2、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密封设计理念

建筑防水一直是建筑功能完整实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因为防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以后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物的结构体,如预制墙板、预制柱、预制梁、叠合板、预制楼梯等,按一定的标准拆分后在工厂中先进行生产预制,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现场拼装构配件,会留下大量的拼装接缝,这些接缝很容易成为水流渗透的通道,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在防水密封上是有一定先天弱点的。此外,装配式建筑中一些非结构预制外墙(如填充外墙),为了抵抗地震力的影响,其设计要求成为一种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预制外墙板,这些可活动预制构件更增加了墙板接缝防水的难度。而装配式建筑防水密封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制外墙板缝间的防水密封。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笔者认为,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防水密封问题,应导水优于防水,即应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可能有一定的水流会突破外侧防水层。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路径,将这部分突破而入的水引导到排水构造中,将其排出室外,避免其进一步渗透到室内。此外,利用水流自然垂流的原理,设计时将墙板接缝设计成内高外低的企口形状,结合一定的减压空腔设计,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倒吸进入室内。除了混凝土构造的防水措施之外,使用橡胶止水带和耐候密封胶完善整个预制墙板的防水密封体系,才能最终达到防水密封的目的。所以,装配式建筑预制外墙接缝防水,一般采用构造防水、材料防水和现浇封堵防水相结合的措施。

3、装配式建筑防水密封技术

3.1预制叠合保温外挂墙板的防水处理

传统建筑防水最主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堵水,将水流可以进入室内的通道全部隔断以起到防水的效果。然而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导水优于堵水、排水优于防水。简单地说,就是在设计时就要考虑水流可能会突破外侧防水层。除进行防水处理外,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路径将可能渗入的水引导到排水构造中,将其排出室外,才能有效避免其进一步渗透到室内。本工程中,无论是墙板的横向接缝还是竖向接缝,在板面的拼缝口处都用聚乙烯棒塞缝,并用密封胶嵌缝,以防水汽进入墙体内部。另外,在首层现浇楼面边缘设置企口,墙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用于配套连接的企口,将墙板横向接缝设计成内高外低的企口缝,利用水流受重力作用自然垂流的原理,可有效防止水进一步渗入。墙板竖向接缝处通过设计减压空腔,能防止水流通过毛细作用渗入室内。其原理是让建筑内外侧等压确保水密性和气密性,防止气压差造成接缝空间内出现气流,带入雨水,形成漏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操作过程是让建筑外侧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对建筑内侧进行气密处理,通过用发泡材料将外墙板接缝空间划分为小的区域,让接缝空间内与室外气压瞬间平衡。

由于现浇结构精度不高,所有构件安装时,与首层楼面现浇结构相交处,下部宜设置垫片,解决构件找平问题。对首层预制外墙板内侧进行固定时,采用L形连接片将现浇楼面结构与外墙板连接,以防止水通过拼装接缝处渗入。在相邻外墙板安装就位后以自粘防水胶带密封缝隙,以确保后期浇筑主体结构时水泥浆不至阻塞空腔,保证空腔的完整有效,此外,还可防止水从拼装缝处流入。防水胶带粘贴好后,在外墙板内侧通过横向连接片进行板与板的连接,安装内侧斜撑,保证预制外挂板的垂直度。

为解决常规的结构施工中外墙门窗框的常见性渗漏问题,构件在工厂加工时,将窗框放入预制外板构件中一次性浇筑,外窗框与预制构件形成整体,能减少渗漏点,有利于外墙防渗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预制墙板的加工精度和混凝土养护质量直接影响墙板的安装精度和防水情况,墙板安装前必须认真复核墙板的几何尺寸和平整度情况,检查墙板表面以及预埋窗框周围的混凝土是否密实,是否存在贯通裂缝,质量不合格的墙板严禁使用。

3.2预制叠合楼板防水技术

叠合楼板是预制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等优点。对预制叠合板进行防水设计,首先应对卫生间预制板上的坐便器、厨房间预制板上的排水立管、线盒等提前进行定位预留,进行BIM(建筑信息模型)深化设计,这样可大大提升日后排水立管及平顶内管线敷设的施工效率。后期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整体性好,可降低渗漏概率。根据BIM深化图纸在预制厂里进行定位预留专用套管后运输至现场,经现场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开始吊装。现场安装预制板时,需对管道预埋件处采取保护措施。本工程中,在卫生间叠合板上管道预埋件处,将塑料盖与短管连接而成的配件插入预埋件中进行保护,大量减少了预埋件的后期破坏并可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入预埋件中。此外预制板机电管件预埋的工作质量对叠合板的防水性能也是相当重要的,准确的立管、线盒及地漏预留定位是装配式建筑防水的一个基本保障。

3.3预制空调板防水技术

对于安装在室外的空调板,合理的防水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不恰当的防水措施很容易导致空调板积水,在本工程中,通过在预制空调板上预埋地漏、设置滴水线,设置一定坡度的泛水等,可以使积水快速地导出。

3.4空腔防水技术解析

通过在预制式拼接外墙的接缝处设置合理形状的直线型空腔构造,让导流槽、集流槽通过压力形成平衡空腔是空腔防水的基础原理。在空腔防水中,水通过渗透等方式流入空腔中,因为空腔本身的结构是内侧高于外侧的,水流就会通过空腔内的排水槽流入预先设置的垂直空腔内,再由与空腔连接好的排水管排出,从而达到排水防水的目的。空腔排水还能通过风压,保证空腔内狭小的空间也与空腔外的大气压相同,从而达到防止水汽渗透的作用,减少建筑物的渗水情况。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空腔防水通常会因为预制板制造过程中的精度偏差,导致空腔的中空结构出现不垂直、弯折、堵塞等情况,从而导致空腔排水无效。因此,预制装配式外墙并不能单纯靠空腔排水技术保证建筑的防水功能,在一般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通常还会在预制板拼接处进行二次密封,用橡胶密封条或者浇筑混凝土的形式进行二次加工,进一步的确保建筑的防水功能。

4、结语

建筑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在节能环保理念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耗能的建筑方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新型建筑施工技术正在不断地完善与改进。装配式建筑在现阶段是常见的建筑形式,做好相应的防水工作对建筑质量以及用户的安全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

[2]车红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0

论文作者:黄彬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浅谈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论文_黄彬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