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保护传承传统戏剧助推乡村振兴——以国遗项目“诸暨西路乱弹”助力乡村建设为例论文_褚米兰

试论以保护传承传统戏剧助推乡村振兴——以国遗项目“诸暨西路乱弹”助力乡村建设为例论文_褚米兰

褚米兰

浙江省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312000

内容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乡村振兴,首先文化要振兴,人心要安定,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先后出台的时候,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以保护传承传统戏剧为契机,正确引导、合理利用,以文化反哺经济,恰逢其时。

关 键 词:传统戏剧 乡村振兴 诸暨西路乱弹 新时代

传统戏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华夏儿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乡村振兴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文化、乡风文明等领域。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带来生机与活动;如何让传统戏剧融入现代生活,成为重塑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的时代课题。本文将以“诸暨西路乱弹”传承基地十里坪村的成功经验为例,浅析通过保护传承传统戏剧来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能性。

一、保护传承地方戏剧,承续农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乃至消解,缺乏文化根基的农村建设往往呈现疲软态势。保护传承地方戏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乡村文化自信的沃土,也是激活农村文化建设活水源头、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传统戏剧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却面临着断层,危及传统文化多样性及其根脉,因此,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戏剧进行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十里坪村正是以此为契机,将濒临失传的古老剧种“诸暨西路乱弹”重新送上舞台。在诸暨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调查研究、征集实物史料等措施促进保护,同时复排经典折子戏。2011年,诸暨西路乱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同年,十里坪村被选定为“西路乱弹”传承基地。此后又获得了浙江省“戏曲村”、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村”、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另一方面,要以文化自觉成就文化自信。农民群体往往缺乏对置身于其中的本土文化的自知和自觉,对滋养民族根脉的传统文化或淡漠、或不屑、或茫然,这是农村文化面临的致命危机。因此,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势在必行。“诸暨西路乱弹”入选国遗后,十里坪村审时度势,以西路乱弹为中心,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村文化礼堂和西路乱弹展示陈列馆,改善乡村交通,并建设以西路乱弹为主线的戏曲文化公园,提升当地文化内涵和特色。这大大激发了村民们的参与热情,他们白天务农,晚上排练,并走出诸暨,走向省内外,每年演出近80场,成为当地的“文化金名片”。

可见,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传统戏剧传承好、利用好,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在传承文化中形成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化脉络,让乡村振兴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二、传统戏剧“与时俱进”,服务乡村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用好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的生活方式,是内嵌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只有乡风文明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才能更和谐、更幸福,乡村振兴才指日可待。而毋庸置疑,传统戏剧是宣传文明乡风“媒介”的不二选择。

然而,戏剧艺术具有时代性,想让由过去承继下来的传统戏剧“超越时空”,充分发挥服务乡村文明建设的媒介作用,就需要为传统戏剧注入时代元素,使其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调整,继而转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让优秀传统文化能成为人们生活的镜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用资源。

比如,为让传统剧种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十里坪村西路乱弹艺术团紧跟时代节奏,创排了《绿水青山更是宝》《垃圾分类美家园》《话说五水共治》《美丽乡村聚宾朋》等10多个西路乱弹新节目,用当下的文化语境进行主题、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积极营造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氛围。

所以说,对于传统戏剧这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它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完成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三、激活戏剧文化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村的许多地域文化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经济脉络,这是一种生产性文化,传统戏剧无疑也是其中的一员,自然应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

就拿“诸暨西路乱弹”来说,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传统剧种重返舞台,而且成为周边地区竞相邀演的“香饽饽”,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使这个藏在“深闺”的剧种走进大众视野,也让企业家和投资商发现了十里坪村这一“世外桃源”。2017年,祥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7.5亿元的省级村镇建设项目“春风十里小镇”在此落户,西路乱弹艺术团受邀定期开展演出。一期项目建成后,慕名而来的游客便络绎不绝,仅今年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游客就达15万人次,最高日流量逾2万人次。与此同时,相关的旅游服务项目,如停车、农家乐、农宿等配套服务被带动起来,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创收机会。

不难发现,十里坪村凭借传统戏剧“诸暨西路乱弹”,吸引了投资,发展了旅游,拓宽了村民的致富之路,逐渐形成了文化推动旅游、旅游拉动消费、消费促进建设、建设振兴经济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那么特色传统文化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人文基石。而传统戏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必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曾敏.让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乡村振兴”[N].娄底日报,2018-1-9(2).

[2]王玉平.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4):146-151.

[3]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N].宁夏日报,2018-3-9(11).

[4]杨超.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18-2-7(7)

[5]邹缠.保护传统文化 留住美丽乡愁[N].中卫日报,2018-1-26(5).

[6]陈曙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J].求是,2017(8):37-38.

论文作者:褚米兰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试论以保护传承传统戏剧助推乡村振兴——以国遗项目“诸暨西路乱弹”助力乡村建设为例论文_褚米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