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研究--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_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研究--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_人口问题论文

我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研究的力作——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镇化论文,力作论文,中国人口论文,当代论文,我国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流动,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股规模空前的“民工潮”。这种人口流动,对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对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了冲击。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股“民工潮”,如何制订科学的改革配套措施,尽快实现我国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如何保证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同时,避免在一些国家已出现了的“城市病”,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选择一条最佳的城镇化道路等等,是一系列有待于学术界和决策部门长期认真思考的问题。由辜胜阻教授主持编写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以下简称《城镇化》)一书,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我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过程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纵观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为现实服务。《城镇化》一书综合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以大量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我国人口流动的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经济社会影响、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以及我国非农化、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及最佳模式等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剖析和探讨。作者不仅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而且尤为注重对问题的解决,因而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政策性建议和设想。如:为了缓解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压力,作者提出了实行以农村城镇化为主渠道、多元化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建议,主张实行流动人口的多向分流,即通过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进军,自行消化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国土整治,广开农村就业门路;推进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实行就地转移;走农村城镇化道路,使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建立大城市劳动力市场调节体系,引导农村人口适量有序流入大城市;扩大国际劳务输出等。其他如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流量和流速的经济导向、人口素质导向、社会规范导向的“三位一体的社会综合方案”;“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道路;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并重,“据点发展式”和“网络发展式”城镇化同步的二元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主体多元化和鼓励建立农民城的措施;制定和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措施和体系的设想等等。这些设想和建议无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为学术研究直接服务于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第二,纵横比较,说明力强。尽管该书研究的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现实、热点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从不同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从而显得视野开阔,剖析透彻,说服力强。进行国内外比较分析研究,是该书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在研究中国当代人口流动的规律等问题之前,先对人口流迁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归纳,指出人口流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也不能例外。因此,针对有些人把“民工潮”视作“洪水猛兽”、希望政府用“堵”的方法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指出,“民工潮”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都是由于制度创新跟不上和管理滞后造成的。正确的态度是,对“民工潮”应采取疏导而不是“堵”的方法,方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人口流动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研究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和兼业经营之前,作者又以一章(第7章)的篇幅,对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规模经营和兼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结合中国的现实得出结论:中国农业兼业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与非农利益势差的客观存在,是这种必然性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农业规模经营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与兼业经营没有直接可搬可套的外国经验,必须注重内部制度的创新,包括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和走农业综合开发的道路,才能使农业尽快实现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这种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分析,为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增强了其论证和推理的说服力。

第三,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城镇化》一书的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作者不仅从微观角度探讨了人口流动的选择性,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差异性、迁移倾向、决策因素,而且还从宏观角度研究了不同地区、产业和行业人口的流动差异、方向、规模及社会经济后果。同时,作者在资料的分析与运用上,十分注意宏观整体性与局部深入性的配合使用。书中不仅运用了全国和部分省市人口普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而且还运用了为此研究而专门设计的问卷式抽样调查资料及案例分析,使全书的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此外,本书还十分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配合运用。作者系统地涉猎了中外许多知名学者的相关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对中国劳动力非农化、全国人口城镇化、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村人口城镇化等重要指标进行了量化测度,还利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对中国1990-2050年城镇化发展的长期趋势及就业结构发展的长期趋势进行了预测。这种定量分析,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依据,又可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看清楚中国非农化、城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四,结构布局合理,逻辑层次严密。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包含内容十分广泛,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重复和交叉现象。《城镇化》一书共分4篇23章:第一篇是“人口流动与迁移”,主要论述人口流动的国际经验,以及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原因、流向、模式、类型等问题;第二篇是“农业现代化与非农化和城镇化”,主要论述这方面的国际经验及中国非农化与农业发展、兼业经营、规模经营、城镇化等问题;第三篇是“工业化与城镇化”,重在介绍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农村城镇化、区域差异、发展模式等问题;第四篇是“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战略”,主要论述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合理化、对策及道路等问题。这种布局方式,较好地体现了理论的渐进性与篇章布局的同步,使得全书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前后逻辑层次严密,看完全书,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总之,《城镇化》一书是一部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论证充分、资料翔实、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社会意义的好书,是一部研究我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问题的力作。

标签:;  ;  ;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研究--评“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_人口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