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冠心病伴有精神心理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且精神心理因素影响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及预后【1】。对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轻、中度焦虑患者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治疗并同时使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旨在观察抗焦虑治疗联合冠心病基础治疗能否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同时改善焦虑程度。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55例。入选标准:年龄≤75岁,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反复发作心前区疼痛不适,可伴有胸闷、气短,多于劳累后发作,症状持续3-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内,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在数分钟内缓解,症状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0.1mV)。诊断为心绞痛,按照汉密顿焦虑表(HAMA)评分在7-29分的轻、中度焦虑患者,已接受药物治疗的心绞痛患者。排除标准:不能耐受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患者;不能很好配合治疗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A组27例,B组2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入院后常规给予拜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片、阿托伐他汀片、美托洛尔、ACEI口服。A组加用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1片/日。对于合并失眠患者予以阿普唑仑片0.4mg/晚。1.3临床疗效判断 心绞痛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不适症状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原来缺血心电图回复正常;显效: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不适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80%,原来缺血心电图ST段恢复1mm;无效:患者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不适症状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原来缺血心电图无改变。利用HAMA判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程度。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凡是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都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对于治疗前后的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于组间资料的比较用方差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或P<0.01,为有显著性的差异。2 结果2.1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表1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
) 组别 HAM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27) 21.0±1.8 9.9±1.8 对照组(n=28) 20.6±2.2 20.3±1.9 观察组病例与对照组病例治疗前后相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有好转,组间(两组病例)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P <0.05),观察组病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例。2.2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表2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P 观察组 27 20(74.1) 4(14.8) 3(11.1) 24(89.9) P<0.05 对照组 28 15(53.6) 3(10.7) 10(35.7) 18(64.3) 观察组病例与对照组病例治疗前后相比较,X2值= 4.61,经t检验,p<0.05,说明了两组病例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观察组病例优于对照组病例。2.3 两组住院天数的比较(表3)表3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
)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 P 观察组 27 12.7±2.3 p<0.05 对照组 28 15.8±1.6 观察组病例与对照组病例住院天数相比较,p<0.05,说明了两组病例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变化,观察组病例优于对照组病例。2.4不良反应 A组中有1例出现口干,B组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 讨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目前罹患冠心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冠心病心绞痛一旦确诊需要终生治疗,而冠心病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给相当大的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及精神压力,在冠心病心绞痛中患者焦虑发生率高达45.8%【2】。冠心病的发病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而精神心理因素同时与躯体症状往往相互作用,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心血管疾病进展,也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通过黛力新抗焦虑抑郁治疗不仅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同时也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存性,相应的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通过55例患者疗效的观察表明加用黛力新后患者焦虑有所改善,心绞痛症状改善明显,同时患者焦虑程度明显改善,用药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口干,余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治疗的安全性基本可以保证。有证据表明我国住院患者中抑郁焦虑的诊治率不到1%【3】。这无疑会影响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康复,这要求心内科医生在治疗器质性疾病的同时,加强对“双心医学”的概念和模式的理解,不断提高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识别和处理,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改善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预后。参考文献[1]胡大一,丁荣晶.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卫生的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2018,40:89-91.[2]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02-705.[3]徐飚、付朝伟,栾荣生,等.综合性医院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现况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38-640
论文作者:徐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冠心病论文; 焦虑论文; 病例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