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一切生产都将失去意义,而对于危险系数极高的施工企业来说,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更必须被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上。古往今来,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发生的安全事故数不胜数,为施工单位和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对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来说,如何保障施工安全是施工单位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保障施工安全,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使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与开展,使企业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原则;控制措施
1建筑安全管理主要原则总结
1.1整体性
安全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具有整体运作层面的系统化管理、经济层面上的高安全控制、技术层面上的复合型综合运作、战略与收益层面的巨大作用等特点。可用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准确的识别,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给出应对的方法与措施,将安全的损失率降到了最小,利用项目安全的识别功能,对其进行量化,从而应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建筑安全进行调控。
1.2标准性
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安全的管理措施一般是从企业管理中演变而来的,在应对安全时编制工程项目安全控制方案,就是对安全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发现存在的各种安全类型与安全发生后带来的后果,利用此基础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控制方法、管理措施等来应对安全的出现,以便达到预防安全发生对工程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1.3预防性
施工安全防范的水平不高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施工企业按期完成任务、促进企业进一步成长、实现盈利等的制约性因素,特别是要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竞争,如果没有较高的施工进度安全防范意识与防范措施,就很容易因为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不能按期完成项目的施工,要受到合同的经济处罚,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项目施工的亏本。从这个角度出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与防范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不健全
现已颁布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条例、办法,是对单一问题的规定。有的法律法规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太差。有的法律法规存在重复以及交叉的问题,容易使人在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中出现怠慢。同时,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健全、数量不够,没有及时修订,处于落后或淘汰状态,失去了标准的指导作用。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不到位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从而使安全管理薄弱化。现场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到位、落实不力,对施工现场大量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致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措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
2.3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滞后
建筑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一些临时工、农民工未经培训或者草草培训就上岗。这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差,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的现象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岗位变动较大,给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若企业未能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技能培训,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4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资金投入缺乏
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较多的施工主体,如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及设备租赁单位等,有关政府部门对于这些施工主体的安全责任不明确,监督力度不够,会给国家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招标时,有些施工单位故意压低造价,减少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甚至购买不合格施工材料,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安全施工方案和现场管理脱节
一些施工企业未制定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案,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如深基坑、高大模板、起重吊装等也没有安全专项方案,存在着先施工后补施工方案的现象。一些安全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不符,其作用只是应付检查,无实际意义。
2.6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其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如一些深基坑工程,建设单位不另行支付措施费,施工单位对放坡不进行支护,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3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措施
3.1健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
一套健全而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将对施工安全起到极大地保障作用,所以,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工作来说,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
第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遵循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为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使他们在开展施工施工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有章可循,严格按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开展一切工作,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当中。第二,建立奖惩机制,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将施工人员的生产与利益联系起来,对于违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人员要予以警示和惩罚,而对于那些严格遵循施工流程的人员则予以奖励和表率,使其发挥良好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3.2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基础,要想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严格遵循安全原则和理念,首先需要增强安全施工意识,在心底里、脑海中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并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而这主要依靠对施工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教育,对于非安全施工的危害进行宣传,使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事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为安全施工做出应有的贡献。
3.3加强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分析评价
预防和分析是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早期工作,减小安全损失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所以,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事先的安全预防和分析工作,预测到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和阶段,做出有效的应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加大安全管理投入
很多施工企业认为安全管理是一项只有付出、缺乏回报的工作,因此不愿意为之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这些资源是开展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增加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投入以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虽然安全管理投入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例如安全帽、安全栅栏、高空作业绳索等设备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因为节省眼前的成本而酿成大祸。
3.5加大施工现场排查力度
对于具体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来说,相应的施工现场排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举措,也是保障其施工安全性的关键点所在,对于这种安全排查工作来说,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找出相应的安全隐患,并且进行有针对性地控制和管理,因此,该项工作必须要做到全面有效,即针对整个的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和管理,避免存在任何的排查漏洞,保障整个施工过程都能够免受安全隐患的困扰。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安全事故每年都给国家、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但安全事故并非不能预防,通过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可减小风险损失。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施工现状及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改革对策,为建筑工程安全化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坚持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改革,利用高科技辅助建筑安全控制与规划,消除潜在性的建筑隐患。
参考文献
[1]王树洪.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8):221-222.
[2]李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J].门窗,2016(10):87+92.
[3]吴喜锋.基于施工事故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35.
论文作者:陈和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措施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