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西方对波兰外交战略_地缘政治论文

地缘政治与西方对波兰外交战略_地缘政治论文

地缘政治与西方对波兰的外交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兰论文,地缘论文,外交论文,战略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缘政治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和英国学者麦金德的“陆权论”思想为基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政治学理论。它主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因素与政治因素相结合的角度对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理论一经问世,就得到了西方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随着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斯拜克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欧亚大陆的周围如果形成了新的工业力量中心,那么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在战略上甚至比大陆心脏更为重要。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格局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西方不断调整其全球战略,地缘政治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制定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

波兰地处欧洲大陆的中部,东起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四国,西至德国,北临波罗的海,南靠捷克和斯洛伐克,是联接东西欧的桥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二战以前,它作为俄、德、法等西方列强的必争之地,数次亡国,版图几经修改。冷战期间,波兰又受制于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抗衡西方世界的前沿阵地。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它当时完全处于苏联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自然无从发挥其地缘政治的作用。苏联解体后,波兰摆脱苏联的控制,为其重返国际舞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当下的波兰时局千头万绪,客观上需要借助国际力量来填补“权力真空”,以保持其稳定与发展。政治上,波兰多党议会制已初步确立,但政体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犹存,需要国际社会的参与。经济上,波兰通过“休克疗法”——“稳中求进”的“波兰战略”——“冷却经济战略”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其经济潜力被激发出来。但随着波兰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潜在危机难以克服,离不开国际社会合作。军事和安全上,冷战时期潜伏着的民族矛盾和冲突、领土纠纷在这条所谓的“破碎地带”(注:参见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上不断爆发, 时刻威胁着波兰的国家安全,需要国际社会来进行调解。因此,西方国家如何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定位,并发挥它们在这一地区地缘政治上的优势作用,已成为西方能否控制波兰局势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由两极向多极格局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西方国家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等诸多因素考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向欧洲大陆的“边缘地区”拓展势力,实现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以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注:〔日〕星野昭吉:《变动中的世界政治》(汉译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波兰的重新崛起,又将西方全球战略的视野大大拓宽。伴随着波兰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完善,经济逐渐融入欧盟,以及外交上“回归欧洲”和“次地区大国”的日益成熟,促使其在地区安全、次地区多边合作、多边合作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把波兰纳入全球战略框架体系,既符合波兰的现实要求,也是西方“国家利益”的客观需要。

一、 西方在政治上维持波兰的民族和领土现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西方“民主”为导向的政治结构

西方为达到从政治上控制波兰之目的,不断对其施加影响,总体上维持波兰的民族和领土现状。以此为基础,尽可能“西化”,消弭原苏联在波兰的影响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西方“民主”为导向的政治结构。

美国作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国力堪称一流。为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实现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不断对波兰施加必要的政治影响。东欧剧变后,美国对波兰政策的基调,一方面要维持现阶段波兰的现状,适当参与波兰的内部事务,促进波兰政治的转轨;另一方面是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它们,以符合美国和西方的利益,逐步使波兰走上“民主”化的道路。

波兰的文化传统属西欧文化圈。冷战结束后,波兰踏上“回归欧洲”的征途。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支持和干预下,波兰建立起了西欧式的多党议会制体制,其政党也逐渐分化为类似于西方的左翼和右翼。1989年9月至今,波兰的执政党有团结工会、民主左派联盟与农民党、团结选举行动联盟等。另外,美国还支持波兰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的“回归欧洲”运动。美国认为有责任帮助波兰建立新的国家认同感,使它们从心理上逐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关系。此外,美国对波兰筹划和参与的次地区合作组织,如维谢格拉德集团、中欧倡议组织、波罗的海国家大会等,表示理解和支持。

德、法等国对波兰的政策除在保持其民族现状、推行西方民主政治等方面与美国有共同之处外,又有其各自扩大在波兰势力范围的目的。德国和波兰山水相连,历史上两国关系密切,波还曾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苏联解体后,德国为加强其地缘政治中心地位,保障自身安全利益,对波兰时局和民族关系较为关注。因为波兰各地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德意志人,他们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影响到德国对波兰政策的走向,德国希望波兰国内长期稳定。在西方国家中,德国是最为积极主动同波兰交往的国家之一。1990年以来,德国与波兰相继签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关于确认两国目前边界的条约》、《睦邻友好条约》等一系列友好条约,解决了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边界及德波少数民族问题,双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1998年初,受二战后被驱逐出波的德少数民族在波的定居权问题以及德向波战争受害者赔偿问题的影响,两国关系一度出现摩擦。为此,1998年11月,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波兰。施罗德访波期间,表示“毫无保留地支持波加入欧盟”,德波关系“不忘历史”、“重视现在和未来”,并决定保持两国政府间经常性接触,德波关系趋于正常化。与此同时,德国也热衷对波兰进行文化输出。双方先后签订一系列的文化合作交流协议,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当然,由于德国受到版图、资源、人口等限制,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向波兰拓展势力,而只能以欧盟成员国的身份在欧盟东扩进程中对波兰发挥更大的作用。法国对德谋取欧洲政治大国的构想存有戒心,更不愿意看到德国向中东欧迈进,“把德国栓在一个较大的框架内就为解决20世纪欧洲最大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可能”(注:《不可思议的上限》,〔德〕《明镜》周刊1998年2月9日。)。为限制德国在中东欧的影响力,扩大自己在波兰的“势力范围”,法国也积极参与其中。1991年4月, 法国与波兰签订的友好团结条约,就是其对波积极外交的产物。

二、 西方在经济上依托其雄厚实力,以加入欧盟为契机,干预波兰经济改革,促其向市场经济转轨,但不希望其成为经济强国

西方历来有掠夺其他民族国家财富的传统,对波兰也不例外。东欧剧变使西方国家把进入波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波兰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西方国家所青睐。基于此,西方国家制定了对波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依托西方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入盟为契机,逐步占领波兰市场;通过适当的经济援助,干预波兰的经济改革,使波尽快摆脱原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但不希望波兰成为中东欧地区的经济强国。西方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经济上牢牢控制波兰。

欧盟是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之一,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自冷战结束以来,欧盟一直把东扩作为其战略目标,积极向中东欧地区拓展势力,波兰也就自然成了欧盟最理想的首选入盟国家之一。1989年,欧盟(当时的欧共体)就与波兰建立外交关系,并针对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准入盟时期的“法尔计划”,将其作为援助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重要工具,帮助它们筹措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结构转轨。仅1990~1994年间,欧盟对中东欧6国计划预算总额就达42亿埃居,波兰当然也在受惠国之列。1990~1991年12月,欧盟又与波兰经过8轮艰难的谈判后, 最终签署了《欧洲协定》。

1993年6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 “根据波兰等中东欧联系国的强烈要求将吸收这些国家成为欧盟的成员国”,并列举了入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稳定和民主的政治体制、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实行法治、尊重人权、保护少数民族及接受欧盟在建立政治和经济联盟方面的目标等。1994年12月,欧盟埃森首脑会议,制定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入盟的“准加入战略”,确立了多边性的“结构关系”。1995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关于波兰等《中东欧联系国加入欧盟内部市场备忘录》的白皮书,接收波兰等国为其联系国。1997年7月, 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00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还用1993年哥本哈根确定的标准对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进行比较。欧盟委员会的2000年行动计划确定波兰等6 国为准备就加入欧盟问题开始谈判的国家,这为其最终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铺平了道路。

随着西方与波兰关系的正常化,双方在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首先,西方加大了向波兰的投资和商品出口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1998年间,欧盟国家对波兰的直接投资额已达300 多亿美元。1998年,美、德、法已成为波兰的三大主要投资国。 为争夺波兰的经济资源和市场份额,西方积极向波兰提供经济援助、增加对波兰的出口等。 1993 ~1998年的6年里,西方对波出口顺差额分别为23亿、43亿、62亿、110亿、113亿、137亿美元,1999年上半年已近62亿美元。其中,德波和法波间的贸易增长尤为显著。1996年8 月德国联邦银行曾指出,波兰等中东欧地区在过去两年里已经成为德国出口经济的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德国对该地区的出口占德整个出口的8.2%(注:王福春等:《大欧洲:光荣与梦想》, 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目前, 德国已成为波兰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额占波兰外贸额的30%以上。此外,欧盟也开放了对波兰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允许波兰向欧盟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47%可以自由进入欧盟市场,其余出口自由化将逐步进行。这并不意味着欧盟向波兰敞开了市场,相反,欧盟严格的反廉价倾销和环保等方面的各种规定,严重阻碍了波兰产品进入欧盟市场。不仅如此,欧盟还对一些需要较多劳动力的部门,如纺织、钢铁、农业等,只实行部分开放,而这些部门正是波兰出口的优势。这表明,欧盟国家只是想把波兰作为它们的商品倾销地,而不希望波兰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

其次,欧盟国家以适当减免波兰外债为突破口,干预其税制改革。为稳定波兰经济,1991年和1994年,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分别与波兰签署减免债务协定,决定将波兰外债总额从1990年初的493 亿美元减到1995年的413亿美元,所余债务的偿还时间也延长到2014年和2024年。以此为契机,欧盟加大对波兰税制改革的干预。根据欧盟等组织的成员国与波兰签订的有关协议,波兰的关税税率应逐年下调。自1991年1月1日起,波兰新关税将降至3.8%。 对药品、书籍、农业生产资料等商品实行增值税优惠税率政策,取消保险业务中间税。直接税改革包括法人所得税和自然人所得税。对投资实行税收优惠办法,从1997年起,逐步降低法人所得税税率,保留靠劳动所得收入的保值原则。为进一步发展地方自治制度,自 2001年1月1日起, 在波兰全国范围内实行不动产新税法,为地方自治机构的预算创造收入来源。 截至目前, 波兰税收约占GDP的44%,略高于欧盟平均水平,财政赤字占GDP近3%, 已达到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标准。

其三,欧盟与波兰举行入盟谈判,欧盟东扩进程正式启动。欧盟为实现全球战略的需要,在冷战后由美、欧、日构成的三极世界经济格局中争取优势,欧盟的东扩进程大大向前推进。欧洲理事会毫不掩饰地称:“对欧洲来讲,扩大既是一种政治必要,也是一次历史性机会。”(注:王福春等:《大欧洲:光荣与梦想》,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第97页。)将波兰等中东欧地区纳入欧盟,既可消除或减轻对俄罗斯潜在威胁的担心,也符合欧盟长远战略利益。1997年12 月, 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决定从1998年4月开始与波兰等6国分别举行入盟谈判。1998年4月, 波入盟谈判正式开始。如果进展顺利,波兰有望在2005 年以后成为欧盟成员国。但同时,欧盟又表示,东扩时机尚不成熟,入盟时间尚难确定。原因是波兰经济整体水平与欧盟差距较大,即使赶上欧盟最穷的成员国也需一二十年时间。若按欧盟标准来改造波兰工农业和基础设施,需耗资 350亿~500亿美元。欧盟若按其共同政策来要求波农业, 则每年需向波提供50亿美元补贴,因此,欧盟在对波入盟问题上仍有分歧。1999年10月15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作出决定,将东扩正式候选国增至12个,而并未对东扩时间作出明确承诺,波兰何时入盟更成了一个未知数。尽管如此,波兰的经济改革进程仍朝着西方设定的框架继续走下去。

三、西方在军事和安全上加大对波兰的渗透,企图把波兰纳入其势力范围,以削弱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力

1994年2月, 美国为首的北约与波兰签署《和平伙伴关系》文件。根据该文件精神, 波兰于1996年采取271项行动措施,参加了近1600项国际军事合作活动。 随着双边正常关系的不断加深, 北约积极开展了与波兰的对话。通过对话,敦促波兰通过了允许外国军队在波驻军的法令,并按北约的基本要求改造军队,由文职人员担任国防部长,同意将俄军撤走后遗留下的军事设施供北约使用等。1997年7月,北约16 国马德里首脑会议确定波为首批入约候选国之一。1999年3月12日, 北约正式吸收波等国为其成员国。北约的这一实质性进展, 改变了中东欧地区的军事格局,给入约国波兰带来了深刻的地缘政治影响。另据西方有关研究机构分析,为提高波等新成员国的战斗能力,除美国外的其他北约成员国须分担经费138亿美元;为使北约部队部署在中东欧国家, 须耗资203亿美元;为扩大北约的空军基础设施, 还须分担103亿美元(注:孙建蓉:《波兰当前的对外关系》,载《现代国际关系》1996年第10期。)。这无疑会给西欧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也或多或少影响与波兰的关系。

德、法两国作为西方的主要军事大国,也积极发展与波的军事合作关系。1991年8月, 根据德国外长根舍的建议,德波法三国外长在德东部古城魏玛举行磋商会议,约定以后每年至少会晤一次的定期会晤机制。1994年3月,三国国防部长又决定进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合作。 德波法三国的这种定期会晤机制被西方称之为“魏玛三角”,其主要目的就是协调三国在军事、安全等领域的相互关系。对此,法国总统希拉克给以高度评价。他说,“巴黎—波恩—华沙轴心”无论对于法国还是欧洲安全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并预言,它可能成为未来推动欧洲联合的“最重要的发动机”。1997年2月3日,三国国防部长签署了旨在加强军事合作的“倡议书”,决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联合军事演习和军事研讨会,组建“三方军事联合协作小组”, 直接领导三国间的军事合作事宜。1999年1月6日,三国外长就波兰入盟问题进行会晤。总之,德法与波进行军事合作的目的虽各不相同,但都是企图通过“魏玛三角”来增强对该地区事务的影响力。

美德法的所作所为引起俄罗斯的猜忌。俄罗斯对北约东扩所引起的美俄安全战略地位的变化极为敏感,俄一向视波兰为自己抗衡西方的缓冲带,绝不能容忍美国等西方国家独占该地区,为确保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地位,俄罗斯设法对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军事渗透加以阻止。1997年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中特别强调,俄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是“保障边界不受侵犯和领土完整,防止国家宪法体制受到他国分割,巩固俄作为一个大国和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注:《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联邦总统令第 1300 号,1997年12月17日。)。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引导下,俄罗斯向西挑战北约东扩,力争中东欧的缓冲地带;向南挑战民族和宗教冲突,争夺里海能源,树立地缘政治优势;向东挑战丧失亚太大国地位的危险,使俄、美、中三角关系的重心向俄倾斜。这一战略形成了中心向边缘战略价值递减的圈层。具体而言,形成以原苏联地区为内圈,中东欧和亚太地区为外圈的圈层结构。普京当选总统以后,俄罗斯在外交战略上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政策,突出了俄民族主义的色彩。当然美国也很清楚这一点。再说波兰地区本身潜藏的问题就很多,有些问题,比如民族和宗教矛盾和冲突,单单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力量是难以为继的,还须借助俄罗斯的力量来共同维护,否则波兰局势的稳定就无法得到保证。看来美国向波兰的军事渗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军事实力,但从长远来看,美国要想独霸波兰,完全排挤俄罗斯的影响,尚需时日。

四、西方出台对波兰外交新战略的原因

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要迫不及待地出台对波兰的外交新战略。究其原因,一是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波兰等中东欧地区出现安全“权力真空”,客观上亟待国际力量的填补。谁来控制这条长达数千公里的军事和安全“权力真空”带,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一旦北约在军事上控制了这一地区,北约的战略前沿可向俄推进600~800公里,从而大大缓解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安全压力。而俄罗斯由于综合国力的下降,短期内很难重返中东欧地区,这势必导致其西部长达2000多公里的防御前沿的丢失,这样一来,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就要大打折扣。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美国同原苏联业已达成的欧洲常规军事力量的平衡,具体表现为北约将其地面部队比原先增加了14个师。这一切使俄罗斯深感地缘安全状况的恶化,并加快了它向西、向南构筑新的欧洲防御体系进程。

二是波兰的“回归欧洲”战略,一定程度上促使西方国家加快东扩进程。华约的解散使中东欧地区充满了不稳定的未知数,波兰在其力量相对弱小的情况下,为寻求自身的安全及来自对俄罗斯“帝国野心”的深忧,积极谋求加入北约等欧洲多边组织,一方面获取安全上的“靠山”,从组织体制上得到不再陷入战争灾难的保证;另一方面为波兰壮大实力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大笔贷款,进入欧洲统一市场,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以提高其在中东欧地区的威望。波兰的这种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条件下地缘政治发生变动的产物。它符合西方全球战略的客观要求,对西方的东扩进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变化,突出地缘政治的主导作用。美国认为欧亚大陆是“地缘战略的焦点,是地缘政治的争夺目标”(注:〔美〕布热津斯基:《运筹帷幄》,译林出版社1989年版,第31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欧亚大陆的政治板块运动也进入了活跃期:欧亚大陆心脏出现“黑洞”(注:〔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力衰退,战略联合态势出现空心化局面,边缘地带同盟加强;欧亚地缘战略重心加快向内陆收缩,边缘地带开始从东西两方面向内挤压;美攻俄守之势又促进了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前提下,布热津斯基描绘了一幅美国全球战略的前景:“美国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短期目标是在欧亚大陆的地图上加强和永久保持地缘政治普遍的多元化;中期目标是在美国领导作用的带动下,构筑一个更为合作的跨亚欧安全体系;长远目标是最终导致产生一个真正分摊政治责任的全球核心。扩大的欧洲和北约将十分有助于美国实现其政策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注:〔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8~261页。)波兰处于美国战略的边缘地带,承担着地缘政治多元化的角色分工。美国希望波兰成为北约东扩成功的典范,号召未加入北约的中东欧国家,特别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汇入东扩的洪流,继续向大陆心脏纵深处挺进,以实现美国通过北约东扩,阻止俄罗斯重新把政治和军事统治强加给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确保冷战不再出现。

标签:;  ;  ;  ;  ;  ;  ;  ;  ;  ;  ;  ;  

地缘政治与西方对波兰外交战略_地缘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