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炜琪 王舒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炜琪 王舒燕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显得由为重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教学方式,但目前小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值得每一位老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应用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那么,朗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值得大家深思。

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如何学好语文,是所有学生面临的难题。在当今的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日益凸显的难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教学方式,是学生难以完全掌握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小学生当今课堂中朗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字音不准,不够连贯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那么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大声朗读的方式方法才能够让学生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1]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无法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读得朗朗上口,从而影响自己学习语文的效率。例如:在《推敲》中,其中出现了“吟哦”这个词语,对于其中的“哦”是多音字,很多同学无法将字音读准确,就出现了朗读过程中不流畅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效率。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任何生字都是他们读书的“拦路虎”,小学生由于自身的懒惰和就不会及时查找文中的生字,从而进行标注和理解,长时间形成这样的习惯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语感的薄弱。

二、语言生硬,缺乏感情

“朗读流畅最关键的评价标准就是语言流利,注意抑扬顿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当中也明确指出了不同的学段要运用不用的阅读方法”,[2]其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分为很多,例如有感情朗读课文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学生朗读过程中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建立在文通字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最基本的文章读通顺都难以做到,那么就无法做到做到有感情朗读,这样的学生学习语文会逐渐吃力,从而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课本上的很多内容,都值得大声朗读,细细品味。例如《在大海中永生》,这篇描写邓小平的骨灰洒向大海的文字,让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伟人的伟大和崇高。

三、指导欠缺,语感薄弱

对于小学生而言,造成朗读中出现种种难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老师的指导欠缺是值得关键问题,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课堂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都尤为珍贵,老师课堂中的每一环节都会环环紧扣,那么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就无法做到一一关注。老师指导的欠缺,直接导致学生朗读能力的下降,学习语文更无从谈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而主体,也是朗读的主体。”[3]如何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对于学生而言,值得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一、范读引领,模仿入境

“ 模仿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以模仿为主,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能够模仿老师更是让他们乐此不疲”。[4]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对于朗读也是如此,只有教师培养起自身的朗读能力,为孩子们做好良好的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入情入境。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可以让学生跟读,师生合读,教师引读等等,然而对于不同的文本,老师变换朗读方式,学生的兴趣度会大大提高。

二、激发兴趣,注重评价

朗读是一种学习,对于任何学习形式而言,老师都要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提高效率,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激发朗读的兴趣,对于朗读而言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自由驰骋读书的世界。在课本当中,各种类型的文中都值得孩子们体验,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可以配乐让学生读出大自然的优美;《黄鹤楼送别》读出诗人相送的离愁;《成语故事》读出其中的趣味。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多次体验、反复尝试,小组内合作朗读,甚至一遍演戏一遍读,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明确要领,反复练习

朗读课文是一种学习方法,所以就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明确朗读的要领,并进行长时间、多次数的反复练习。朗读前,同学们要明确朗读的目标和要求,预习的时候做到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那么课上也有多次的朗读课文,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老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每一次朗读的目标是什么,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总结。开始朗读,要做到读书姿势正确,然后再看着课本做到字字入目,气息流畅,大声朗读。如何让朗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慢慢的培养起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学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学科的主要特性,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性,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都要不断学习,跟进时代的步伐,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拓宽学生的朗读面,指导孩子朗读语文课本的同时能够朗读更多的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语感,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浅谈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J]. 福宝英. 内蒙古教育. 2017

[2]朗读对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D]. .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J]. 田学昀. 学周刊.2016(23)

[4]感悟小学语文习作中的生活能量[J]. 陈妍妍.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6)

作者简介:王炜琪(1991.9月—),女,山东淄博人,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毕业,现任云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导主任、语文教师。

论文作者:王炜琪 王舒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王炜琪 王舒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