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马延利

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马延利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数量与规模逐步增多,提升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也引发了不少环境问题,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在当前倡导绿色环保、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亟待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工程;环境问题;对策措施

水利工程从古代开始就是防御洪灾和旱灾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周期的增加,会对工程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水温的影响,使水体温度出现分层现象,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温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水面处的温度大致与气温接近,水深十米处可能比气温少一到五摄氏度,更深处水温几乎处于常温状态。另一方面是对水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垃圾的产生,垃圾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水中,会引起大量的水污染,与此同时水中的生物会因水质污染而死亡,导致微生物将其分解消耗了水中的氧气,造成水溶氧减少水质降低。

1.2水利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其一,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土地资源中土壤的肥力,由于水利工程修建造成当地流域出现渗漏现象,从而导致地下水位的不断增高,影响土地中水分的含量,最终导致土壤由于水分过多出现沼泽现象。如果水利工程是建在山地等位置,会加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其二,水利工程在建期间涉及到土地占用问题,往往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使可用土地资源减少。

1.3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是在一个空间内生存的特种,生物多样性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所有生物组成的生态体系,是区域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使陆地上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受到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由于人为原因,导致区域内生物种类的减少。影响最明显的是水生生物。在水源上建设工程,随着水源水位的升高,水生生物的产卵及生长的原有环境被破坏,如鱼的迁徙路线被阻断,栖息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种类减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地生物的破坏是直接性和永久性的,同时会导致区域内土壤发生盐化等,造成陆地生物种类的减少。

1.4影响区域气候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区域内的温度、空气湿度、风向等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导致区域内积水增加,积水在阳光照射下会蒸发,最后形成降雨。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或建设后会改变区域内降水的强度和范围。水利工程改变了水面与空气接触的方式,对区域内温度产生了影响,使工程周边温度会有小幅度的升高。

2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2.1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造成水利工程施工中水污染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展开前,重点提升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组织相关人员深度学习水利工程施工中有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之外,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等,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树立起施工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在进行现场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管理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的处理与排放,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托展开排放水处理质量、成分的检测,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对周边水域的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合理规划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前,施工单位应该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进行严格调查,然后再进行施工方案设计,通过专业的研讨会,将各方的意见进行整合和研究。将工程的经济利益以及生态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减少和防止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3实施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要实施严格的、科学的现场管理措施。此时,管理人员应重点控制施工现场的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范围,使用针对性的、有效的防治方法。例如,在控制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噪音污染时,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消音墙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还可以科学规划施工中大型设备运行、材料运输等环节的时间,并严格落实这一规划,避免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休息。

2.4合理应用与处理施工材料

通过合理应用与处理施工材料,能够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并降低固体废弃的产生数量。同时,相关人员应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规划出固定的材料保管处以及固体废弃物放置处,并及时的将固体废弃物运输到制定地点处理,避免其对相应地区水体质量的影响,防止固体废弃物堵塞河流。

2.5重视生态水文监测项目的不断完善和健全

当前,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就目前我国的生态水文监测站点而言,不管是数目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难以满足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发展,在后续动态水文生态监测的时候,要结合环境实际,适度的增加生态监测点数目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对生态监测点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不断完善监测内容,如此才能获取较为准确的监测数据,使得后续工作的可靠准确性得以相应的保证。

2.6健全生态评价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要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周边进行调查和监控,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进行数据评价。建立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要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施工前的方案预测、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和测评,并根据相关数据探索出应对方案。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路径,是避免水利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

2.7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设水利工程的实践表明,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都或多或少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防止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加大,可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恢复的,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很难再达到平衡。需要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通过明确补偿主体和补偿范围,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建设,以缓解生态环境的破坏。

3结语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对水温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等。既然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就需要重视这种影响,通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建立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等,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南.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4):29,41.

[2]张丽.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8):185-186.

[3]胡春祥.简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1):6-7.

[4]刘妙品,南灵,李晓庆,赵连杰.环境素养对农户农田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陕、晋、甘、皖、苏五省1023份农户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2):53-59.

论文作者:马延利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马延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