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职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论文_魏银娜,刘静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论文_魏银娜,刘静

卢氏县职业高级中学 魏银娜

卢氏县城关镇中学 刘静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积极的反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积极心理学在主题班会课中创建健康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兴趣,培养良好的品质上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班会 应用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提及或运用。近几年,从事教育领域的很多专家和老师也作了较多的研究。工作中我尝试对积极心理学的成果运用于主题班会当中,让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建设和谐班级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环境等三大方面的研究。下面我们以中职班会为例,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班会当中。 一、利用班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拥有积极情绪的人,身体的免疫力会增强,心情也会更加愉快,人就会生活得更幸福。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最有效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学会品味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每周利用班会让学生回顾过去一周里自己感到最美好的瞬间。比如:妈妈为我做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爸爸亲手为我修好了上学用的自行车;与老师在校道上碰面,老师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容;上体育长跑训练特别累时,同学给我递一张纸巾;自己上周考的数学试卷虽然只考了76分,但比上一次考试进步了12分,自己感到满意开心……类似于这样的美好瞬间,班主任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进行回忆,让每一位学生都分享自己的感受,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满足、快乐的积极体验。而且这样的分享活动要坚持每周进行,因为生活中的积极体验越多,学生的积极情绪就越稳定。

二、利用班会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积极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方面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笔者认为其中最应该让中学生关注的是乐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在顺境时固然高兴,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面对逆境,我们更应该抱着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能从反面的困难中找出任何一点点值得高兴的事物,这就是乐观。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所以班主任应该利用班会激发和强化这种积极情绪,使乐观这种积极人格特质逐渐强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价值和习惯性思维方式。 在班会中,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前搜集关于乐观的名言或故事,在班会中交流并分享感悟;又可以创设情境,寻找类似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题材的视频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地谈谈自己的抉择,班主任作适当引导;又可以举办一场辩论大会,学生围绕“乐观地活着更幸福”这个话题进行辩论……形式多样,但目的在于,通过多节班会的渗透,让乐观成为学生的人格特质,让学生学会乐观生活。

三、利用班会建设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目前,在我国“90 后”“00后”的中职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分关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习惯,再加上人际交往技巧的缺失,很容易与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心情长期处于低落状态,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是中职生出现的普遍问题,但很多班主任往往只重视狠抓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变化的关注。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时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和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比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教育故事就是典型例子。老师发现学生犯错了,但能够在犯错的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喜欢上这个老师。只有喜欢,学生才愿意去接近、模仿、学习。

因此,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可以利用每周班会举办一场嘉奖大会,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台发言,表扬过去一周曾经帮助过他的同学或老师,或者表扬在某一节、某一方面表现良好的同学。班主任还可以建议同学自己制作精美奖状,写上嘉奖语,颁发给自己想表扬的同学或老师。这样的活动,操作简单,但德育效果良好。不仅让学生学会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学会了感恩,并让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达到和谐融洽的状态,让班级充满正能量。

总而言之,班会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交流程,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本,把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的真实表达,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自由发表看法、交流感悟的平台,并且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建设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活得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1](爱尔兰)卡尔著,丁丹等译.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第2版)[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9

[2] 崔勇锐. 论中学班会课的定位及教育功能[J]:天津教育,2011.12

论文作者:魏银娜,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主题班会课中的应用论文_魏银娜,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