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微创手术在胆结石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张学跃

(四川省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6164)

【摘要】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在胆结石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240例胆结石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依照其手术形式的不同,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n=120例)与对照组(n=1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开腹方式进行手术,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微创手术的治疗,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手术完成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总出血量等指标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胆结石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比较明显,安全性也比较可靠,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预后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微创手术;开腹手术;胆结石;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16-02

胆结石是外科中常见的病症[1],主要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为进一步对其手术方式进行探讨,选取我院普外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240例胆结石症患者,为其中120例患者提供微创术的治疗,患者在治疗后均取得了较高的手术效果,现将具体的报告如下呈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240例胆结石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B超与CT等方式的检查,别确诊为胆结石。根据其治疗手段的差异,将24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不同的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均120例患者。研究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为8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47.3±2.7)岁,发病时间为5月至6年,平均发病时间为(3.2±0.5)年,共计86例单发结石,34例多发结石。研究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为78例,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46.8±2.8)岁,发病时间为4月至6年,平均发病时间为(3.1±0.6)年,共计85例单发结石,35例多发结石。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比例、结石数量与年龄差异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措施如下:首先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接下来再使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与铺巾,然后再建立腹气,保证其腹腔压力处于1.7至1.9Kpa[2],再将其腹腔镜头放入其中做探查操作,以便对其内部的结构进行明确,三管粘连比较的严重,需将钳夹置入其中,再进行相关操作。在对患者的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数量均准确掌握后,选择其胆总管的前壁进行入路,再将其腹腔镜置入其中,应用取石篮将其结石排出,再对其肝管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出现结石残留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该需将其T管置入患者的胆总管内,2周后为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在保证残留结石后将其T管移除。

1.3 观察项目

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总出血量的差异。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 l8.O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个小组临床指标的对比

手术完成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总出血量等指标上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胆结石症属于外科中的常见病,指的是其胆管或胆囊内出现的结石的一种现象,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女性群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群体,手术疗法为主要的治疗模式,但传统的开腹手术,不仅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后续的恢复,结石残留临床也较高,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也在外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腹腔镜手术可对其病变位置进行多角度以及多方向的检查,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观察,避免误诊以及漏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还可对其为医师提高准确清晰的手术环境,可明显提高其结石的清除率。其次该种方式的创伤与锐性均较小,可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与术中出血量,并且操作方便简单,并且该手术方式不会对胆道以及周围的组织造成明显的创伤,仅对肠道功能造成轻微的影响,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并且其疤痕明显少于传统的开腹手术,不会对患者的外观的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心理健康的恢复有着明显的促进效果。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可尽早的下床进行活动与进食,如此一来就有效避免了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还为其预后质量的提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与此同时患者手术后未表现出明显的并发症,证明该种手术的安全性较高,患者可安心使用。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在胆结石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比较明显,安全性也比较可靠,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预后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明宝.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8(17):73-74.

[2]孙洋洋.微创手术对胆结石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5(6):11-11.

[3]龙静.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胆结石症的术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304-304.

论文作者:张学跃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探析微创手术在胆结石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张学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