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作文有效性策略与途径的实践与探讨论文_李慈芬

提高小学作文有效性策略与途径的实践与探讨论文_李慈芬

广东省广州市凌塘小学 510660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言能力、文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探讨有效作文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有效教学 策略

提高小学作文有效性,首先要明确目小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

一、小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点分析

1.感知觉特点。小学生一般在 6 岁到 12 岁之间,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向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转化。主要的特点是小学生的感知觉由不精确向精确发展,由无意识、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一般来说,一二年纪的学生观察事物主要从兴趣出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逐渐能够按照学习的要求去感知事物。

2.想象力特点。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一般比较片面、模糊,主要是熟悉事物的模仿和再现。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完整的想象力,能够独立开始创造性想象。

3.情感特点。小学生的情感控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趋向稳定。低年级的学生比较依赖老师,自尊的获得往往来自于老师的评价,而高年级的学生加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和肯定,并且有了初步的情感道德观。

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加强阅读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素材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前提,只有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言之有物”,而阅读是学生获得丰富素材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阅读训练,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进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根据所读文章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升阅读效率

2.培养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进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定期检查学生的日记完成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写作形式单一、写作内容空泛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可供选择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作,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讨

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结合小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特点,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以下四个方面:

1. 建立开放课堂,激发学生创造兴趣

作文教学的创新性除了教学手段创新,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这也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了激发学生的的创造力和兴趣,教师可以开放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

首先,营造民主的作文教学气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见,在课堂中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学生的创造,要允许学生大胆创新,营造一个愉快、民主、积极的作文教学气氛。

其次,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作文教学不应该限制在课堂上,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日常生活的点滴及时记录下来,这种作文形式可以缓解课堂教学带来的紧张感,让学生对作文写作感到习以为常,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三,授课形式多样化。作文的授课形式要摆脱过去讲评式授课,可以采用其他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故事式,即教师提出一个题目,由全班学生连续进行故事讲述,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采访式,让学生组成记者团,对学校及身边的事件或人物进行采访,并依此写成文章;情景式,教师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逐步融入到情景中,从而进行写作。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更愿意上作文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对写作的兴趣。

2. 说、读、写结合,实现作文能力的迁移

口语与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阅读过的精彩的故事,或者鼓励学生将故事改编并表演出来,一方面,这样加深学生对故事的感受力;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将说读写相结合,促进口语表达、阅读与写作共同发展。

3. 自主选题,提倡新材料与新内容

在作文选题中,教师要注意避免使用缺乏新意的题目,有一些作文题目已经写了几十年,不能提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最 xx 的一天》《最 xx 的人》《记一件小事》,等等。教师要关注时事,选择新颖的作文题材,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写新材料、新内容,鼓励学生想象,尽量避免命题作文,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去选择和创造自己喜欢的作文形式和题材。

4. 自主讲评,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修改作文也是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修改作文,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严谨、仔细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修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以往的作文教学,讲评主要以教师为主,但是,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讲评。教师要为学生明确修改的目标,教导学生修改方式,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将修改的权力下放到学生手中。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不断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郁舒琳.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2011,( 12).

[3]刘雪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简析[J].新课程(小学),2012,05:89

论文作者:李慈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提高小学作文有效性策略与途径的实践与探讨论文_李慈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