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上市物流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_市场集中度论文

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物流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绩效论文,物流业论文,上市公司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社会物流总额达158.4万亿,同比增长12.3%;物流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值为17.8%。我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效率稳中有升,但市场集中度却在下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2004-2011年我国物流市场集中度如图1所示。过低的市场集中度反映了在我国物流市场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围绕经典的产业组织 SCP范式展开对物流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例如,张国荣(2004)分析了2002年我国物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认为我国物流市场属于微粒市场,物流服务产品单一,产业利润率及资源配置效率均很低。王玲、曹宏蕊(2004)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物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认为全球化有助于优化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促进企业间兼并重组,从而提高物流市场绩效。付军立、杜丽娟(2008)分析了开放条件下面对国际竞争,我国不同产权结构物流企业发展情况,认为我国物流市场具有明显的“二元”市场结构特征,高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高,利润率高;低端物流市场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导致价格偏低,因此利润率低,配置效率也低。张圣忠(2006)从供需均衡理论从出,分析了SCP模型下我国物流产业组织情况,提出物流一体化发展策略。此外,张鹏(2007)、刘秉镰(2007)、王蕊娟(2010)、邓小琴(2012)等均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物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物流产业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图1 2004-2011年我国物流市场集中度

注:数据来源于2005-2011年《中国物流年鉴》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结果。

上述研究主要分析了市场集中度、市场壁垒、企业行为、市场绩效等研究内容,多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很少,主要是支燕、刘秉镰(2007)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02-2005年间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物流市场绩效与市场份额和经营效率显著正相关。特别是既有研究中,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待拓展深化。本文通过A股上市物流企业2004-2011年的财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丰富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研究成果,并对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假说

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研究是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两种理论假说展开,一是市场势力假说(MP,Market-power Hypothesis);二是效率结构假说(ES,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is)。

1、市场势力假说(MP,Market-power Hypothesis)

以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的市场势力假说认为,在集中度高的市场中,企业容易相互勾结进行合谋,寻求垄断或占据市场支配地位,企业通过垄断的市场势力可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即垄断利润,市场势力决定市场绩效。市场势力假说包含两种假说,即基于传统合谋假设的共谋假说和基于单方面效应假设的相对市场势力假说(RMP)。共谋假说认为在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有垄断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合谋形成市场势力,制定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高利润。而RMP假说认为市场份额高的企业可以利用其垄断能力单方面提高价格而获得高利润。

Weiss(1974)的42项研究;Neumann(1979)针对西德的研究;Caves和Uekusa(1976)针对日本的研究;Gilbert(1984)针对美国银行业的研究及Bajtelsmit和Bouzouita(1998)针对保险业的研究都验证了市场势力假说。

2、效率结构假说(ES,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is)

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佛学派的市场势力假说不断受到质疑,在对市场势力假说的批判中,芝加哥学派提出了效率结构假说。该假说认为,企业的效率水平才是决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是伪相关关系。企业效率提高使企业利润增加、规模扩大,从而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并使市场势力增强(Demsetz,1973)。效率结构假说分为X-效率结构假说(ESX)和规模效率假说(ESS)。ESX假说(Demsetz,1973;Peltzman,1977)认为 X-效率较高的企业具有较低的成本水平和较高的利润水平,即这些企业拥有较高的经营绩效,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ESS假说(Lambson,1987)认为市场中各企业之间的管理水平的技术水平大致相同,而企业的规模优势不同。更具有规模效率的企业投入较低,盈利能力较强,从而市场份额较高。

Vesala(1995)甚至将市场结构作为内生变量,实证结果证明了市场结构由效率定。Green和Segal(2004)实证分析了美国保险业的企业技术效率与盈利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技术效率充分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长期基础。这些研究结果都支持了效率结构假说。

市场势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肯定了市场结构和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同之处在于市场势力假说认为高市场集中度导致巨额垄断利润,市场势力在这一关系是起关键作用,因此引入竞争将会使效率提升,利润增加;而效率结构假说认为高额利润和高集中度都来源于较高的市场效率,高效率的企业能够提高产业整体效率,使社会福利增加,增加高效率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获取更高的市场绩效。这两种假说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马歇尔冲突”。在上述两种假说的基础上,Shepherd(1986)进一步提出了“修正的有效结构假说”,该假说认为市场份额和效率共同影响市场绩效。与效率结构假说相同的是,他们都认为市场集中度并不直接影响市场绩效。Schmalensee(1987)提出了“混合的共谋/有效结构假说”,认为由于市场势力的存在,集中度影响利润率,而且大多有效率的企业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市场份额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三、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1、模型构建

Weiss(1974)首次用一个模型同时检验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其采用的模型如下:

其中,П表示产业绩效,CR表示市场集中度,MS表示市场份额,Z表示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控制变量(包括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市场需求等因素),ε表示随机误差项。

但Sheperd(1986)、Timme and Yang(1991)、Berger(1995)等人对采用上述验证模型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市场份额不能代表效率,只反映了市场势力。所以,Berger(1995)在验证美国银行业的结构-绩效关系假说时,引入了测量效率的X-效率和规模效率变量,构建了的同时适用于四种假说的归纳方程,本文借鉴Berger(1995)的验证模型,建立适用于物流产业的检验模型,分别用于检验市场势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其模型如下:

2、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物流企业样本数据均来源于A股上市企业,虽然上市企业只代表部分产品的市场竞争状况和绩效水平,但在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众多,无法获得有效数据的客观条件制约下,可以认为利用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代表性。因为上市公司通常是行业中具有相对较好资源、技术、资金、管理和发展能力的企业,而且行业的结构特征、垄断特征必然通过企业反映出来。

上市企业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上市较晚,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4-2011年。样本企业选取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在我国上市的A股企业,删除ST、*ST企业。ST、*ST企业通常经营绩效波动性较大,数据可靠性不足。公司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公司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

第二,选择主营业务为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流动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业务的企业。删除主营业务与物流无关的企业,如主要经营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高速”等企业。

第三,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删除财务数据存在缺失的企业及上市时间较短的企业。

本文最终确定25家上市企业进入研究样本,其中综合型物流企业10家(深赤湾A、盐田港、长航凤凰、北海港、厦门港务、铁龙物流、中昌海运、外运发展、天津港、中储股份),运输型物流企业13家(深圳机场、白云机场、上海机场、上港集团、中海发展、南方航空、东方航空、锦州港、海南航空、中远航运、江西长运、宁波海运、中海海盛),仓储型物流企业2家(中信海直、营口港)。

(2)变量定义

由于对物流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借鉴对银行业的研究进行指标选取,理由是:第一,国内外对银行业产业组织关系的研究成果丰富,变量指标选取较成熟和完善且经过检验;第二,银行业与物流业均属于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部分相似的产业特征,其变量选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表1是相关文献中各变量选取的指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的变量如下:

①市场绩效:现有文献多采用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来反映企业经营绩效。产业组织理论中通常以利润率来反映市场绩效,因此,本文采用总资产净利润率作为绩效变量。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的直接指标,利润率越高,反映物流企业资源配置越有效,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基本定量指标。

ROA=净收益/平均总资产

②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变量包括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产业组织理论中常用的测度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CR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HIHI),由于HIHI指数既考虑了企业总数,又考虑了企业规模分布,本文采用HIHI指数反映市场集中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市场份额是关系假说中的重要观测变量,本文采用每家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计算的市场占有率反映各物流上市企业的市场份额。

MS=营业收入/物流总收入

③物流企业效率:已有文献多采用成本效率作为X-效率的代理变量,如Kwan(2006)、齐天树(2008)、何蛟和傅强(2011)。另外,也有部分学者采用综合效率作为X-效率的代理变量,如柯健(2010)等。本文借鉴刘一(2009)的指标选取方法,将剔除规模效率后的成本效率作为X-效率的代理变量,以进一步区分X-效率变量与规模效率变量。规模效率是指企业在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上的最佳投入与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上的最佳投入的比率。 X-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X-EF=纯技术效率*配置效率

本文选取职工工资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和主营业务成本作为投入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来计算X-效率与规模效率,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将投入产出指标均折算为以2004年为基期的不变价。其中,成本效率的计算还需确定投入指标的价格,三个投入的价格指标分别是劳动力价格、固定资产价格和营业成本价格。本文借鉴相关研究,将三种投入指标的价格分别设定为:劳动力价格=职工工资总额/当年资产总额;固定资产价格=当年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净值;主营业务价格=营业费用(去除员工薪酬)/平均总资产。物流上市企业的X-效率和规模效率值运用DEAP软件计算得到。

④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指除了市场结构与效率因素之外其他影响物流市场绩效的相关因素,包括外部经济环境、企业内部行为、企业经营风险等因素。本文选取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一是反映宏观经济发展对物流市场绩效影响的变量,采用GDP增长率表示(GDPI);二是反映物流企业资产规模对绩效影响的变量,采用企业资产总额表示(AS),并将其折算为以2004年为基期的不变价;三是反映物流企业经营风险对绩效影响的变量,采用资产负债率表示(OR)。

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变量指标的选取,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四、实证结果

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在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避免存在单位根带来的伪回归等问题。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方法主要有:LLC检验(Levin、Llin and Chu,2002)、Breitung检验(Breitung,2000)、IPS检验(Im、Pesaran and Shin,2003)、Hadri检验(Hardi and Kaddour,2000)、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等。其中,LLC检验、Breitung检验、Hadri检验是同质面板单位根检验,IPS检验、Fisher检验是异质面板单位根检验。

本文分别采用同质和异质检验方法对上述模型中主要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所用各主要变量是平稳的,虽然个别变量在某一检验方法中不显著,但在其他检验方法中均显著,我们可以认为该变量是平稳的。如市场份额MS未通过Breitung检验,但其在LLC、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中均在1%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即不存在单位根。因此,在变量均不存在单位根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回归估计。

2、市场势力假说验证

面板数据的估计模型主要有三种: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首先通过F检验比较混合回归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然后通过LM检验比较混合回归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最后通过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经F检验,其p值为0.8950,未拒绝原假设,因此本文采用混合回归模型,为减少误差项中存在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的影响,对模型(1)和(2)采用PCSE方法进行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检验结果分析,在模型(1)中,市场集中度与市场份额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市场集中度系数为负,即物流市场集中度降低能提高企业绩效,与传统的共谋假说相悖,说明传统的共谋假说不成立。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物流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集中度指数CR4从2004年的10.55%下降至2011年的5.85%,物流产业几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上不存在垄断企业,因而企业间难以通过合谋形成垄断的市场势力,因此市场集中度无法影响市场绩效。市场份额系数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物流产业支持相对市场势力假说(RMP),即在我国物流市场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物流产业是一个资源要素禀赋较强的产业,物流企业网络覆盖率、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供应链管理水平等越高,单位成本越低,企业竞争力越强,其扩大市场占有率及提高经营绩效的能力就越强。模型(2)中加入了表示企业效率的变量X-EF和S-EF,回归结果显示,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结构检验结果与模型(1)结果相同,系数与标准误差变化也不大,并且模型的解释能力有所提高,进一步支持了相对市场假说。X-效率变量与规模效率变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物流产业不支持效率结构假说。因此,也不需要对模型(3)进一步检验。我国物流市场中,企业效率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小,资源过度分散,难以通过达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效率和配置效率较低,远未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不足。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变量GDPI系数为正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物流绩效显著正相关。物流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强关联的产业,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直接扩大了社会物流需求总量,促进物流业发展。根据刘爽的研究,1962-2004年我国GDP对物流业增加值的影响不断增大,1962-1969年GDP每增加1万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386元;1970-1985年GDP每增加1万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446元;1986-2004年GDP每增加1万元,物流业增加值增长577元。反映企业资产规模的变量AS系数为负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内部的资产结构不尽合理,物流企业资产增加主要是固定资产增长,如车辆、仓库、叉车、托盘等,总资产增加反而降低了企业绩效,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业配置效率较低,通过DEA测算,2004-2011年,我国物流配置效率平均为0.5266。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变量OR系数为负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负债率低的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相对较高。由于近年来航运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航运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航运企业负债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大。如中昌海运、长航凤凰2011年负债率接近100%。而绩效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外运发展、盐田港及后起之秀铁龙物流,投入合理,利润高,负债率均低于15%。因此,控制好物流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才能创造更多超额收益。

五、结论与启示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四种产业组织理论假说中,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支持基于单方面效应假设的相对市场势力假说,即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能够提高市场绩效。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中国物流50强排名”来看,历年来前4位企业较稳定,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2004-2011年间其市场份额均值仅为3.7%;而据相关数据显示,仅UPS一家公司就占据美国物流市场51%的份额。与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亟待调整。

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市场结构、效率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企业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采用先进的 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提升物流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的能力,把基本服务和多项增值服务进行融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服务,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通过并购、联盟延伸物流产业链,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率和绩效。

政府方面,鼓励物流联盟和供应链联盟发展,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在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和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注意对不规范竞争行为的监管。虽然集中度过高造成的垄断会降低市场绩效,但过于激烈的竞争也会降低绩效,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处于高成本、低效率、低利润模式下(张毅,陈圻,2011),激烈的竞争可能带来的价格战、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势必进一步加剧物流市场竞争,因此,政府应对物流竞争行为,尤其是恶性竞争行为进行监管和控制,确保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标签:;  ;  ;  ;  ;  

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上市物流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_市场集中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