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化考核在《警务现场急救》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辛彩蕊

过程化考核在《警务现场急救》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辛彩蕊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警务现场急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了更加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化考核模式存在的不足,对过程化考核在《警务现场急救》教学中实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警务现场急救》是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几乎是医学知识零基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侧重急救技能的培养、提升,尽可能减少纯医学理论的讲授。但是传统的考核方式却侧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操作手法、急救技能的考核较少。而过程化考核,是根据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表现,综合了期末考试成绩和过程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更客观、真实,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及实践能力。

一、《警务现场急救》传统化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考试作为《警务现场急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来检验学生对所学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警务现场急救》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应用学科,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以学生的急救技能培养为核心,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考核方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笔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存在一定弊端:

1.忽略学生的课堂表现。

由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基本是该门课程最终成绩,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够重视,往往在期末前进行突击式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已屡见不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门课程的考核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多个方面综合考核。但目前传统化笔试考核模式未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加入考核,这就导致部分从未缺勤、课堂表现良好、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笔试考核中成绩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有个别课堂表现较差、出勤率不高的学生由于在考前突击背诵,笔试成绩还相对较高。

2.忽视学生的操作技能。

2011年,公安部政治部印发《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和训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公安院校一一推行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是教学重心由以理论及基础知识传授为主,向以政治素质与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警务现场急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致力于学生急救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实践、实训课时比例较高。但传统的笔试考核模式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急救操作技能。以笔者工作的西藏地区为例,由于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这部分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强、书面表达能力较弱,如果仅以笔试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这不仅仅与本门课程“致力于学生急救技能的培养和提升”的教学初衷有偏差,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心肺复苏技术(CPR)这一知识模块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员在课后均能总结出CPR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但在实训环节中,按压位置定位不准、按压频率或快或慢、按压力度或大或小及人工呼吸时胸廓不起伏等错误频频出现,这就充分说明对于《警务现场急救》这一应用性的学科来说,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在掌握急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长时间的实训、实践,才能在今后的公安实践中规范、有效地开展急救工作。

二、过程化考核的实施

1.注重学习过程,可推行免试指标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警务现场急救》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单纯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并不能客观、全面反馈学员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实施过程化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考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比如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实训操作等,从而打破期末“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更能真实反映实际水平和技能。必要时,如果学生课堂互动积极、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实训操作规范、熟练,可以按比例在每个班级推行面试指标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获得免试的机会,更加愿意认真听课、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珍惜实训时间练习操作手法。这样一来,不仅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学风,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

2.过程化考核应以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

考试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主要途径。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倘若在教学过程中再三强调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并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但是在考核方式上却采用笔试模式,这本身是件自相矛盾的事情。笔者认为,考试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而不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过场。因此,《警务现场急救》的教学和考核均应以急救操作能力提升为目标,以急救技能为核心,更好地体现警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学生所学急救知识、所考急救技能更贴近公安实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3.过程化考核应以实战需求为导向。

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对本课程知识的加工、融合过程。以笔者所在的西藏为例,通过在公安一线走访、调研得知,民警急需掌握的急救知识首先是高原病的预防、急救,其次是伤情的判断及创伤的急救,因此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应以实战需求为导向来制订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大纲来对本门课程进行考核。就不同的教学对象而言,对于在高海拔地区(尤其是旅游景点)工作的民警,应侧重培养、考核高原病的预防、急救知识;对于交通警察,则侧重培养、考核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对于在寒冬执行野外勤务的民警,则重点培养、考核低温损伤的预防、急救技能。

4.过程化考核应增加实训考核分值。

《警务现场急救》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考核中应突出操作技能的重要性,明确增加实训考核的分值。教师在组织每一次实训课时,应对学生实训操作的规范性、训练水平及训练态度给出一个客观的记录、评分。在实训课程结束时,以单次的实训评分为依据,综合考评,最终给出一个客观全面的实训考核分值。鉴于本门课程的属性,实训考核分值应占总成绩的50-60%。

过程化考核在《警务现场急救》中应用,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朱国云基于过程化考核的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实践研究),这样的考核方式在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艺 过程化考核的几点思考[J].报刊荟萃,2017,(2)。

[2]易红燕 周任重 熊红成 高职教育课程认证过程化考核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调酒师证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3),23-26。

[3]罗珺 杜江 高职院校“两课”过程化考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64-266。

[4]耿强 黄雪琴 姜文波 程思宁 基于过程化考核的《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06),91-93。

[5]彭绪山 王明 范春风 课程过程化考核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126-127。

[6]王书力 张立军 浅谈过程性考核在高职“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60-63。

论文作者:辛彩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过程化考核在《警务现场急救》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辛彩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