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影响论文_李文学

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影响论文_李文学

——由“六一儿童节”所引发的教育思考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五小学 256805

笔者从节假日出发,就关于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教育方面的问题做全面的阐述。节假日本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休闲娱乐和增进感情的最好时间,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节假日却很难真正地被家长和孩子用来外出放松。很多时候,在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度过成为众多学生的心愿。

因为从生活在城市当中的父母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来看,大多数家长都不可能在“六一儿童节”这样的时间段遇上休假,偶尔遇上周末时间那倒是可以放松放松,但是大多数时间内,孩子只能在这些日子里和老人一起度过。从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功能角度出发,我们以小学生所特有的“六一儿童节”为切入点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影响。从“六一儿童节”的设立和所倡导的内涵来看,它要求我们这个社会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关爱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现代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有利实施,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群来讲,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这就构成了我们典型的“421”家庭组合。在四位老人和父母的关爱下,唯一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往往见证着上两代人的辛劳和疲惫。所以很多家长为了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别说是遇到“六一儿童节”这样特殊的节假日,就算是平常,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赏风光,这其中不乏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也往往映射着父母在孩童时代所失去的这一切,所以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过度顺从孩子和溺爱孩子。俗语说:“看似爱,其实害。”这种过度的对孩子的顺从和溺爱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孩子始终认为家是自己的乐土,只要有父母在,天下的事情都可以顺顺当当,生活可以没有压力。殊不知,父母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一种极其残忍的手段抹杀了孩子的自食其力的能力,这种残忍是一种关爱,一种严重影响孩子成长的爱。

“六一儿童节”作为孩子自己的节日,从父母角度出发,我认为除了给孩子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应有的快乐之外,父母更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告诉孩子“六一儿童节”的真谛,带着孩子去做一些对于他的成长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陪着孩子去看看历史文化遗址,去思考前辈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取得的成绩和辉煌,去告诉他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成为社会真正的有用之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家长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空余时间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务,使他们逐步认识到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琐碎的事情拼凑起来的,而不单纯只是学习这么简单的事情。教育研究理论当中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奖励和惩罚并存,对于“六一儿童节”这样特殊的日子,作为家长是不是也可以从这些前辈的思想和理论当中得到一些启发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建议家长采用鼓励劳动的方式让孩子来换得自己的节日礼物呢?这一天孩子原本可以轻松得到盼望许久的礼物,作为家长而言,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任务分配来要求孩子只有圆满完成这些任务之后才能得到这些礼物,才能实现心愿呢?让他们时刻明白劳动的价值和快乐的成本付出。我想这应该是一件好事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并不是哪一个家长或者哪一个教师独立就能完成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对于任何一个孩子而言,他们就和一张白纸一样,不同的人在这张白纸上面所勾画的世界和价值观念是不一样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尤其对于那些从事教育事业的家长而言,他们既是家长又是老师。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在叹息某某优秀教师的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某某高级教师孩子退学了等等言论,在他们眼里,他们自然会认为教师的孩子就应该很出色,因为你是搞教育的,你懂得教书育人。这种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就往往发生在这些看似不幸的教育工作者身上呢?这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正好是家长教育和学校的教师教育之间的脱节和代沟,这就应了我们一句老话:只会当一个好老师,却忘记了如何给自己的孩子当一个好家长。所以我们说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这里由儿童节现象来谈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就是希望告诉每一位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代表你不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就不会教育孩子,也并不代表你是从事教育的杰出教师,就能在家庭教育环节树立成功的典型。家庭教育是中小学教育过程当中绝对不可以忽视的环节,只有我们的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言谈举止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的教育工作才会形成家庭和学校的良好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杨玉相 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问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

[2]彭虹斌 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教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3]郭元祥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

[4]白月桥 改造传统封闭的课程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

[5]张绍波 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

[6]朱桂琴 中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J].教育探索,2006。

[7]陈天顺 现代教师的必备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2。

[8]李全顺 教师专业发展中课程意识的生成[J].辽宁教育研究,2006。

论文作者:李文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教育的影响论文_李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