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情境中学习语文论文_陶立国

让学生在快乐情境中学习语文论文_陶立国

陶立国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心小学 138000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情境,寓教于乐,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由于教学的对象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美

以生活事件创设情境,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生活中的事件里,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新事物的观察和对新问题的思考,富有情趣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有很多提示语,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等等。为了突出提示语的学习,从而使孩子们很好地学会理解和运用提示语,充分感受和体会提示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及人物的内心活动,我结合本篇课文的语言教学安排了这样一段语言训练环节: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配有文字说明及录音的小动画。文字说明及录音内容为:一位小朋友面带微笑,连蹦带跳地走进了教室,激动地和同学们说:“这次语文考试我得了一百分。”然后让孩子们仿照动画中的文字说明及录音语言写一段话,并富有表情地说出来。我的语言训练教学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让学生在画图中享受意境美

语言文字毕竟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形象性,学生在理解一些文章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借助影像图画,则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影像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可以说,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课堂教学时可以用一组组的镜头甚至是一些影视的片段来展现文章所表达的内涵。通过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们很自然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借助影像图画可将抽象的语言描写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可以帮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描写。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意蕴美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景,创造气氛,还能使不同的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曾有人说“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所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教学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学《妈妈的账单》这篇作品时,因为文章表达了母爱的无价、无私、无声,在导入新课时我播放《母亲》或者《烛光里的妈妈》,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一堂课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情感基础。

四、让学生在表演中分享自身美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于表演活动欲望强烈、兴趣浓厚,因此我们对具有戏剧性的课文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兴趣点,按照课文内容编成小型的表演剧,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既感受到自身的美,也学习到知识的内涵。

五、让学生在情感中领略情境美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忽略情感这条线索而搞“无情教育”,就会使语文认知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不断减慢运转速度。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相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文章,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调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入文”以达到情感的共鸣。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上课开始时我以富有感情的语言对学生说:“有这样一个人,生前为国为民不知疲倦,受到全中国人民的爱戴;有这样一个人,死后联合国总部罕见地降半旗致哀;就是这个人,在他的灵车要离开的时候,无数的人们站在灰蒙蒙、阴沉沉的长安街两旁含泪相送。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整节课就是在这种充满哀伤、怀念的情感基调中进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灵活运用,从而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情涌动中获得感情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心理和行为素养。情境的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成为“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论文作者:陶立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快乐情境中学习语文论文_陶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