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地基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陈强

房建地基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陈强

陈强

身份证号码:440602197309280338

摘要:地基施工质量决定工程质量,分析了地基对建筑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采用的地基施工方法,为加强建筑地基施工创造精品建筑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可靠保障。

关键词:地基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设计与建设质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一幢幢形状各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崇林立,成为城市建设的地标象征。然而不可否认即便是再好的建筑设计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其也只不过是毫无使用价值的空壳,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综合应用价值观念。在决定建筑施工质量的众多要素中,地基施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每一栋建筑都脱离不开夯实基础的地基建设。

1.建筑地基内涵及分类

在建筑领域中,地基主要指建筑物之下用于支撑的基础土体及岩石,是一栋建筑物的坚实基础,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施工不当,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且难以补救。因此,地基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从现场的施工角度来讲,我们可将地基分为天然与人工两种。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讲提升建筑物支撑地基承载能力及抗渗能力的工程措施可分为基础施工工程及岩土加固措施等。一些工程中只采取必要的基础工程措施夯实地基而不改变其工程的本质特性,而一些工程则还需进一步完善地基的土层及岩石层,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改善工程性质。前者只对基础形式进行选定而无需改变工程性质的地基可划分为天然地基范畴,反之,进行必要加固措施的地基则称为人工地基。

2.建筑地基可能出现的问题

2.1地基承载力设计不足

当地基承载力大于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应力时,地基工作是安全和正常的,在建筑物载荷的作用下是不会被破坏的。当建筑物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地基承载力时,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因此,在建筑基础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地基承载力。

2.2 地基沉降

引起地基沉降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地基土的可压缩性。土体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土颗粒和水自身压缩量是微小的,地基土真正被压缩的原因是在外力作用下土体中的孔隙被压缩和空隙中的水被挤出。如果地基的沉降量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会造成建筑物整体下沉或倾斜甚至倒塌。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存在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2.3 土坡失稳

土坡失稳是指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移动而丧失其原有的稳定性,即改变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影响土坡失稳的原因主要有:(1)内部因素:土坡土质;土坡外形;土坡结构。(2)外部因素:人的影响;振动的作用;降水或地下水的作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最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3.1 基础轴线位移

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3.2 基础标高偏差

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差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3.3 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

4.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基础轴线位移控制措施

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桩,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槽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4.2 基础标高偏差的控制措施

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木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4.3 基础防潮层失效的控制措施

(1)清除基面上的泥土、砂浆等杂物,将被碰动的砖块重新砌筑,充分浇水润湿,待表面略见风干,即可进行防潮层施工。

(2)两边贴尺抹防潮层,保证20mm厚度。不允许用防潮层的厚度来调整基础标高的偏差。

(3)砂浆表面用木抹子抹平,待开始起干时,即可进行抹压(2~13遍)。抹压时,可在表面撒少许干水泥或刷一温水泥净浆,以进一步堵塞砂浆毛细管通路。防潮层施工应尽量不留施工缝,一次做齐,如必须留置,则应留在门口位置。

(4)防潮层砂浆抹完后,第二天即可浇水养护。可在防潮层上铺20~30nun厚砂子,上面盖一层砖,每日浇水一次,这样能保持良好的潮湿养护环境。至少养护3d,才能在上面砌筑墙体。

结束语: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建筑都必须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基础是与地基紧密联系、互相依存的工程结构。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最缺陷与事故。因此,加强和改进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安乐.建筑工程中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9(3).

[2]安明.强夯法在大块石高填方地基中应用[J].施工技术,2009(10).

作者简介:

陈强(1973—),男,广东佛山人,本科,毕业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事建筑业二十年多年

论文作者:陈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  ;  ;  ;  ;  ;  ;  ;  

房建地基施工技术浅谈论文_陈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