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林燕华论文_林燕华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林燕华论文_林燕华

林燕华

身份证号码:45252419760716XXXX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发展也在不断加快,建筑的整体质量与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现阶段国内建筑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因而混凝土材料、施工工艺会对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希望可以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的高度不断上升,体积不断加大,厚度不断增长,建筑承载负荷也在相应增加,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材料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及其优缺点

(一)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骨料(砂粒、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拌和机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在历史上,国内建筑结构曾以木石结构为主;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混凝土结构淘汰木石结构、取代砖混结构,成为国内建筑结构的主角(据统计,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国内建筑的90%以上[1])。

(二)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

1、同砖混结构、木石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优点:制作工序简单、技术要求较低;价格低廉,耐火性、耐腐蚀性、抗震性、耐久性强,工行造价与维护费用低,性价比高;整体性强,可灌筑成为一个建筑整体;可塑性好,人们可以将混凝土注入模板,根据设计要求把混凝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

2、但混凝土结构同样存在一些缺点:抗拉强度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水与酸、盐的作用下,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破碎、磨损、溶蚀、酥裂现象;混凝土结构自重比钢结构、木结构大;施工工序复杂、周期较长,易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隔热、隔音性能较差[2]。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国内建筑界普遍采用现场湿浇混凝土,工艺比较落后,施工人员又多为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他们的素质较低、缺乏系统的施工技术。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一)水化热问题

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石灰、及石灰中的氧化钙)与水化合会发生热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据测算,水化热可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上升到110℃,而混凝土结构外层又会迅速降温,从而产生拉应力。一旦混凝土结构内外层温差超过25℃,就会撕裂混凝土[3]。

(二)现场温度问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多为露天作业。夏季25℃以上的高温可以加速混凝土水分的蒸发,影响混凝土的粘和性与强度;冬季低温则会降低水泥的水化速率(若现场温度始终在-10℃,新拌混凝土会冻结,水泥的强度发展会停止),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使且内部孔隙处于饱水状态,甚至引起胀裂,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自缩

混凝土在凝结初期或硬化过程中,自身体积会出现收缩。所以,在养护混凝土结构期间,必须让混凝土结构保持恒温状态,并保持表面湿润,否则就可能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钢筋锈蚀问题

一些施工企业见利忘义,为节省成本在浇筑混凝土时使用老化、锈蚀的钢筋;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混凝土中掺入过多的氯盐,从而破坏钢筋表面的钝化膜,导致钢筋无法发挥骨架作用,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与耐久性,甚至造成混凝土开裂[4]。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一)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在混凝土拌和前,首先必须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混凝土材料达到设计标准,保证骨料具有一定的含水量。要根据项目设计要求与现场环境,确定水泥标号,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水泥强度与混凝土结构质量成正比);要根据项目设计标准与施工要求进行水灰比的配制。

(二)拌和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站必须配置拌和机、装载机、搅拌车、变态器、发电机、挖机、地磅,混凝土清洗分离机、水泥罐、吊机等机械设备。投料时,必须遵守正确的投料顺序:先投骨料(砂石),再投水泥,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水搅拌[5]。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投放,外加剂宜在水泥后投放。投放外加剂时,必须将误差控制在4%~5%区间。要确保各种材料搅拌成颜色一致、分布均匀的混合物。

搅拌完成后对混凝土坍塌度进行测试,若质量合格,应迅速将混凝土装车运往施工现场(可使用大型混凝土搅拌车装运)。

(三)混凝土浇筑

在现场湿浇前,必须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尤其要注意清除模板表面的砂浆、木屑。还要对钢筋质量进行试验与检测,保证钢筋没有遭到锈蚀或损伤,质量符合标准;并注意垫块是否出现税落、位移、偏移。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观察预埋件、模板、钢筋、孔留孔洞、插筋等是否出现移动、变形或堵塞,发现问题须即时处理,并抢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修正。浇筑必须在5小时内完成(从发车时算起),两次混凝土浇筑的不能超过1.5小时,浇筑的方式可以是全面分层浇筑,也可以是分段分层浇筑(须视现场实际情况与工程项目要求而定)。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进行持续振捣,每个振点必须振捣20~30秒,直至混凝土不出现气泡、浮浆或坍陷,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四)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现浇混凝土时,应进行连续浇筑,力求一次性完成。浇筑结束后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膜进行保温,防止混凝土表面快速脱水。当现场气温在15℃以上时,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3天,白天每隔3小时浇一次,夜间浇两次水,以后每24小时洪水三次(若条件允许,亦可采用蒸汽养护、电热养护、养生液养护),要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并保证养护时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0天,掺加抗渗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0天)。拆模不宜过早,拆模前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湿度,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五)避免水化热的措施

在拌和混凝土时,就要注意控制水泥的投放量(或投放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低热水泥);浇筑混凝土前,可预埋冷却水管,待混凝土覆盖水管后,即向水管中注入冷水,进行物理降温。

结束语

当前,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质量,促进土木工程建筑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思考[J]. 居舍, 2018(33):63.

[2]李进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http://kns.cnki.net/kcms 2018(30):174.

[3]刘国清.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51):43-44.

[4]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7(39):21-22.

[5]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 门窗, 2016(03):125-126.

论文作者:林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林燕华论文_林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